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

Jan08

這是一篇有關於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能幫助到您

幸福家庭,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

  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麽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的職責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關鍵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習慣是在生活過程和教育過程中形成與培養起來的,父母怎樣教育,孩子就養成什麽樣的習慣。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尤其是3至12歲的孩子,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如果父母在孩子的關鍵期沒有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等孩子養成壞習慣的時候,父母後悔就來不及了。
  昊天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有個不好的習慣:寫作業拖拖拉拉。明明是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小時的功課,他每天都能寫3小時以上。母親很傷腦筋。昊天的外公是教師,暑假的時候給昊天補課,發現昊天的反應很快,但是不專心,往往寫幾分鍾就起來東走西走,每小時至少五六次以上。就這樣,一小時的時間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閑逛上麵,難怪要用那麽長時間完成功課。為此,母親想出了各種辦法,專門抽出時間陪昊天寫作業。可是昊天每寫幾個字必圍著屋子溜達一圈,即使有時候在母親的強壓下不能起身,勉強埋頭寫作業,可是隻要母親一離開房間,昊天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親不能每天都專門陪讀,所以昊天的毛病一直沒有改進。
  昊天寫作業,已經長期養成不能專心的習慣,要他寫作業時不起來走動實在不容易。孩子的不良行為,若是屬於初犯,可以運用忽視、不直接作反應的方法來消弱。但事實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為很少,多數是出現好多次以後才被發覺。這些長期塑造而成為的行為,父母或老師發現、求助的時候,已經相當牢固。
  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好習慣是在人神經係統中所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比重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所以,父母要使孩子有良好的習慣,首先應從平常的家庭教育入手。
  1.從小培養。在生長、發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導。研究表明,3至12歲是年輕一代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這人階段的孩子認識和活動範圍逐漸擴大,求知長技能的欲望強烈,容易接受成人對其行為的訓練。12歲後,特別是18歲以後,孩子已形成許多習慣,有舊習慣抗擾,新習慣要紮下根來就困難多了。
  2.是從小事抓起。良好的習慣多表現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小事上。如孩子做事認真的習慣,體現在他不丟三落四,做事有條理,觀察細致等等。有些家長麵對這些小事,常常聽之任之,認為“樹大自然直”,這是錯誤的看法。
  3.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家庭文化體現在家庭成員的價值趨向、道德品格、情感誌趣和生活方式中,也體現在家庭環境建設和衣、食、住、行中。家庭文化環境對人的習慣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家庭文化同其它方麵文化相比,親合力、感染力更強。家庭文化對人的習慣的影響最早、最持久。因此,習慣更容易在家庭中“遺傳”傳遞。在家庭文化環境中,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談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一位家長說:對孩子的教育可以簡單到“從自身做起”這樣一句話。
  4.製定規範,運用強化機製。在幼兒園,孩子們為什麽能夠形成不挑食、指導東西放回原處、準時睡覺等好的行為習慣,原因就在於幼兒園有校嚴格的規範,有良

這篇關於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家庭教育
相關的標簽:幸福家庭 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