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成長

Jan08

這是一篇有關於在愛中成長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在愛中成長能幫助到您

幸福家庭,在愛中成長

  愛自己的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天性,
  但是如何去愛,則需要我們一輩子去學習探索。
  父母愛孩子是人之常情,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成長受父母的影響,這是人人皆知的常理。所以,應該讓孩子在愛的鼓勵中健康成長。
  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霍普金的教授給他教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去貧民窟,找200個年齡在12歲到16歲之間的男孩,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然後預測出他們的未來。
  那些學生運用社會統計學知識,設計了問題,跟男孩們進行了交談,分析了各種數據,最後得出結論: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將有一段在監獄服刑的經曆。
  25年後,教授給另一批學生也布置了一個作業:檢驗25年前的預測是否正確。學生們又來到貧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經長大成人。有的還在那裏住著,有的搬走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但最終學生們還是與原來的200個男孩中的180個取得了聯係。他們發現其中隻有4人曾經進過監獄。
  為什麽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發的地方卻有這麽好的成長記錄呢?研究人員感到很納悶也很吃驚,後來他們被告知:有一個老師當年教過那些孩子……
  通過進一步調查.他們發現75%的孩子都是一個婦女教過的,研究人員在一個“退休教師之家”找到了那個婦女。
  究竟那個婦女是怎樣把良好的影響帶給那些孩子的?為什麽這麽多年過去了,那些孩子還記著那個婦女?研究人員迫切地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不知道,”婦女說,“我真的回答不了你們”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情景,臉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語地說:“我隻是很愛那些孩子……”
  愛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也證明了愛的力量。但是,現在許多家庭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國內最近有份調查表明,當今孩子的最大心願和要求,並不是物質上的滿足,有將近八成的答案竟是驚人的相同,他們對吃、穿、玩、用的東西都並不很在意,而普遍重視的卻是精神生活和家庭氣氛。由此可見,今天的孩子對精神的需求比對物質的需求更強烈。然而,我國孩子的精神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滿足呢?
  有關專家專門就此在中國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進行了幼兒家庭教育狀況調查研究,報告表明:與10年前相比,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投入明顯增多,每半年的購書費由16.1元上升到93元,但同時,與孩子共處時間明顯減少,每周給孩子講故事和陪孩子散步的時間,由10年前的3.4小時和9.6小時,下降到現在的2.8小時和4小時。
  專家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要,首要的就是需要被愛與價值感。孩子需要家長的愛,被愛使孩子才有安全感。愛能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去做?該怎麽去做!有了安全感的孩子才能夠信任別人,讓孩子感覺到愛,孩子才回有自信心,才會願意接觸周圍的環境,才會願意與人交往,孩子的情緒和智能才能正常發展。
  誠然,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家長們普遍感到工作繁忙,時間緊張;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家用電器的普及,人們的閑暇時間也比以前要多一些,所以,工作繁忙不能作為沒有陪孩子的借口,關鍵是家長忽視了陪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與孩子共處能增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除此以外,與孩子共處還可以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使每個家庭成員的行為所具有的輻射性,通過耳聞目染、潛移默化,為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提供一個可以效仿的模式,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堅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隻求整潔;他的書稿永遠整整奇奇、一絲不苟。這些都直接得益於童年時代他與母親共處的時光。他自己說過:“從私塾到小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這篇關於在愛中成長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家庭教育
相關的標簽:幸福家庭 在愛中成長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