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

Feb19
  現在我仍然記得起那個得肺病的孩子,那個蒼白瘦弱的初一同學。他坐在我的座位後麵,那個位置使他的腳經常穿過課桌的空當踩到我。上課的時候,我聽得最多的不是老師講課的聲音,而是他咳嗽的聲音、吐痰的聲音。因為他的肺病,班裏的同學都拒絕跟他玩,拒絕和他講話,所以我總記得他一個人坐在那個角落裏,目光散漫而空洞。
  
  但是他每天都要找我一起上學,他把我看成朋友。我們居住的地方實質上相距很遠,但他總是繞道去我家喊我上學。他背著一個藍花布製的書包,裏麵裝著幾本書,分量並不重,但他總是塌著腰,不住地咳嗽,一幅力不能支的樣子。
  
  人多的時候我就有點不喜歡他了,因為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我順勢而行,也故意和他拉開一點兒距離,他卻不能察覺,依然熱情地靠近我,執著地訴說著什麽,但那時我已覺得煩躁了。
  
  大家都覺得他髒,嫌惡地對待他,很少有人願意接近他,他總是處於很孤獨的境地。
  
  一個群體對一個個體的疏遠孤立是可怕的,它讓人喪失正常的認知力和判斷力。那時我很清楚地看到一個群體對個體擁有的那種權威優勢和主宰力量,看到個體在這種群體力量的威壓之下的膽怯和軟弱、自卑和無助。在學校,他像一隻幼鼠一樣惶惶不可終日。
  
  但他的功課卻極好,各科均在前列,幾何這門被我們認為最頭痛的課程他學習起來卻如魚得水。數學老師每次發問,他總是率先舉手,答案總令老師滿意。他是試圖以此建立自信,以此贏得他人的善意和友愛的。但這樣做的結果使更多的同學敵視他,他發言完要坐下時,凳子就被人從後邊抽去,結果他跌到地上,引來滿堂的哄笑,笑聲中充滿報複的快感和陰謀得逞使得狂歡。
  
  人很容易受到環境的製約和影響。實際上我並不怎麽反感他,但在人群中我對他的態度就變得曖昧不清。我雖然知道一個人在艱難時刻對友誼的渴盼,一份友誼對他是一種怎樣的支持和溫暖啊,但我就是不能當眾給與他這一份友誼,我甚至當眾也參與對他的起哄、攻擊和傷害,參與拍手和哄笑。我冷漠甚至殘忍地看著他受傷以後那種絕望的目光。
  
  他是班裏缺課最多的同學,有時上午的課還沒結束,他就背上書包走了,下午就不來了,有時則是好幾天不來。老師也很不滿意,他來了就當這全班同學的麵刻薄地指責他,對於這些他也不解釋,垂著頭發稀黃臉色蒼白的腦袋,那細弱的脖子如同秋天枯萎的瓜秧。
  
  那時候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幫助他。我們依附和順從在一個群體的意誌中,我們被訓練的沒有個人的意誌,沒有個人的情感,沒有個人的立場,甚至沒有愛,沒有真誠。老師指責他最凶的那一天,下午他沒有再找我上學。我一個人去學校,上課鈴響過後他也沒來,然後一連好幾天也沒能見到他。大家都習以為常,沒有人關係他的缺席,甚至沒有人過問。
  
  第二天,他的姐姐送來了請假條,說他住院了。
  
  幾天以後就聽到他病逝的消息,他死了,徹底地遠離了我們。大家這才懂得流淚,在去他家看望他母親的時刻,麵對他的遺像,麵對那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的母親,許多孩子都禁不住哭了。
  
  後來,我漸漸地明白,我們對人的麻木和冷漠一向是通過死才得以震醒的,仿佛隻有死才換得來良心的發現《經典文章》提醒您:文章摘自《錯過》,轉載請注明。 這篇關於錯過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網絡美文
相關的標簽:錯過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