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之一

Jan06

論語讀後感之一,由整理,希望有關於論語讀後感之一的文章,論語讀後感之一能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相關作文>>

論語讀後感

關於顏回,《論語》有以下記載:

為政: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公冶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知也。”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誌。”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罕: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先進: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出,顏回是一個勤勉好學,學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業業努力實踐孔子學說的人。對他的記載有幾處很值得玩味。一是孔子說他“不愚”。孔子並沒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說明顏回資質並不特別高。二是說他對自己並沒什麽幫助,無論自己說什麽,顏回都感到高興。另一方麵,孔子還是很看重這個學生的,顏回死時,孔子極度傷心,大呼“天喪予”。顏回也對孔子充滿了感情,孔子受困時,他對孔子說,您還沒死我怎麽敢死。我覺得,對於孔子來說,顏回就是自己的翻版。他眼見自己的學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來越象。麵對這種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顏回了。顏回即使並不意識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為也體現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和這樣一個學生在一起,孔子應有一種知己的感覺,但孔子並沒有過明顯的表達,甚至還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這可能是因為顏回太像自己了。隻有在顏回死後,孔子才意識到失去顏回意味著什麽,歎息道是老天爺要我的命,並對學生說我不為顏回哭為誰哭?孔子是否覺得顏回之死意味著自己理想人格之死,意味著鏡中自己的死呢?再也沒有人可以像顏回 那樣勾起孔子的共鳴了。

關於曾參,《論語》有以下相關記載:
裏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誌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2頁,當前第11這篇文章來源初中作文,我也要發表作文

這篇關於論語讀後感之一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論語 讀後感 之一 論語 讀後感 之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