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為本,永葆企業生機

Jan05
  堅持以人為本,永葆企業生機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這是以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把“以人為本”正式寫進黨的文件,這是第一次,也是指導中國社會健康協調發展的一個曆史性重大突破,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原理,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反映了當今時代發展的要求,突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理念、執政理念和價值觀念。它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深得民心。

  一、“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涵及現實價值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吸取曆史的教訓,尊重人性的規律,鼓勵和肯定了一切通過勤勞致富的手段實現個人利益的行為,把“為己利他”奉為評價全體社會成員行為善惡的基本準則,同時把“不損人”奉為最低標準,及時為一切促進社會發展的行為解除了精神枷鎖和人格桎梏,極大地解放了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激發了廣大群眾創業的激情和首創精神。因此,才會有我們今天令世界矚目的成就。這其實就是向“以人為本”價值源泉皈依的結果和效應。

  今天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就是要向更加旗幟鮮明地尊重人性的基本規律,把人性規律當作我們一切製度安排和政策製定的根據和出發點,把人性當作我們治理社會的一切規範性價值的源泉。隻有我們回歸到這個境界,我們的治國方略才能回歸常識和理性,充滿科學的精神,才可能事半功倍,避免重蹈曆史的覆轍,真正走出中國幾千年曆史興衰更迭的周期怪圈。

  要把“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通過公正科學的程序落實到中國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去,化作廣大人民群眾獻身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精神動力,必須首先弄清楚“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涵。

  “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曆史前進的主體,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麵需要和實現人的全麵發展。“以人為本”意味著要把增進全社會和每個人的利益總量作為評價和衡量我們一切製度,一切規範,以及政策措施的終極標準。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到確立以人為本的全麵發展戰略,是世界性的發展觀轉變,也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走過的道路。中國新發展觀的提出,汲取了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和教訓。 這篇關於堅持以人為本,永葆企業生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會議發言
相關的標簽:生機 企業 以人為本 堅持 價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