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甫:自主創新才能不成為組裝間

Jan05

王殿甫:自主創新才能不成為組裝間,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王殿甫:自主創新才能不成為組裝間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王殿甫:自主創新才能不成為組裝間

“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就已經打U2(偵察機)了,然後到越南打B52(轟炸機),回國後就開始研究電子對抗了。”說到這,今年已71歲的王老先生發出了一陣爽朗的笑聲。從共和國電子事業的降生到現在的電子強國,多少驚心動迫的大事,都付之於老人的笑談之中。

  2004年12月,王殿甫臨危授命,接手群龍無首的創維。此時的創維因為黃宏生的被傳訊,已經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王老先生接手之後迅速指揮旗下人馬應對公關:第一招,穩定人心。讓創維對外有公信力,內部有凝聚力。對外,他增設了一個獨立委員會,三個委員分別是來自律師界、財務界和會計界的社會名流。獨立委員會的職責,一是必要時查看創維的賬目以及運作,二是核查創維的財務控製,三是檢討創維的運作並提出建議。在王殿甫剛剛來到創維的這幾天,他每天7點鍾就出家門,每天幾乎工作近20個小時,要接連不斷地和不同的人見麵,有律師、會計師、審計師等等,甚至要自己聯係獨立委員會……

  如今,一年過去了,創維在王老先生的帶領下,整個企業上下齊心,一起度過了這刻骨銘心的2005年。2005年12月25日,北京,第五屆“中國改革人物”頒獎典禮上,王殿甫接過“中國改革十大傑出人物”的證書。頒獎詞對他是如此評價的:在創維的特殊時期,王殿甫受邀上任,憑借自己的產業經驗及深厚的產業資力,攜手經理人團隊,把穩了創維這條大船,企業發展勢頭不減,公司治理結構得以改善。

  此時的王老先生,剛出席完前一天的“首屆中國消費電子年會”,現在,正與坐在茶館裏,聊起了我國令人憂心的電子事業,聊起了創新……

  四頭“攔路虎”

  我國現在是電子製造大國,我們的銷售量和美國、日本差不多。您一直在不同場合表示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還存在著十分嚴峻的問題。請問這些問題表現在哪些方麵?

  王殿甫:第一,創新能力不強,高端核心技術沒有掌握,與國外的電子強國在技術上的差距是越來越大。第二,電子基礎產業,包括電子原材料、電子原器件等的高端產品我們依然落後,原材料我們很缺乏。第三,我們的自主設計所擁有的專利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而分散。雖然我國的自主知識產權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象消費類的電子,或者通訊、IT產業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還很少,所以說以後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糾紛還有貿易糾紛和摩擦還是會不斷的發生。還有一點就是雖說我國是個強大的電子工業國,但是我們沒有世界級的標準。我們倒有一些內部的標準,比如說正在製訂的數字電視標準,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第四,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技術人員的智慧和能力尚不能得到發揮,沒有不缺少高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企業,尤其缺乏國際化的管理人才。

  對於高端核心技術的差距,在市場上是怎麽表現出來的?我國的電子業究竟處於一個什麽樣的狀態?

  王殿甫:電子材料工業、電子元器件工業、電子設備工業的差距越來越大,特別是元器件。在技術上有差距,在價格上我們也沒有多少優勢。雖然說現在世界上很多大企業都在將製造中心向中國轉移,但是從自主創新的角度講,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太少,自有的創新能力不強,後勁不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從電視行業來講,2005年的電視產業的巨大變革就是從模擬到數字的轉變,從傳統的CRT轉向平板(LCD和PDP),這一切都來得太快,令我們始料不急。目前全球平板電視市場呈現爆炸式的增長,2005年全球出貨量達2500萬台,今年預計達到3500萬台到4000萬台。就國內來說,從去年的年初到十一,平板電視的銷售量猛增了8到10倍。可以說在去年,我們國內的平板電視是供不應求。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們很多反思,去年我們十幾家電視機廠,包括我們的“四巨頭”(創維、康佳、TCL、長虹),從器件到模組全部是進口的,我們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組裝車間。根據調查,國外品牌的電視在我國的銷售量不到市場銷售總量的30%。所以咱們自己的品牌在大陸的市場占有率是有絕對地位的。但是我們這個地位是怎麽形成的呢?用現成的部件快速組裝是構成我們龐大產量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從平板電視的前屏到開關電路,到背光源,尤其是背光源,這項技術我們是空白的。而生產這些器件的設備,我們還是空白,所以我們的電視機廠就成了徹頭徹尾的組裝車間。雖然對平板電視我們做了很多的彩色和聲音的改善,但是這些改善都是些技術上的小問題。從根本上來講,缺核心部件、核心技術。於是我們就被迫購置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省的模組,這些占製造成本80%的上遊器件都要從海外進口。從這些方麵來說,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很不夠。

  我國的電子工業到底缺什麽?

  王殿甫:如果把電子行業比做一棵大樹,那麽“數根”就是模組和電子原材料,“樹幹”就是高端製造設備。無論手機也好,電視也好,這些都隻是“樹葉”。我們現在做的工作其實都是“樹梢”、“樹葉”工作,我們的上遊產品,也就是“樹根”很少。這個“樹根”跟國外相比,差距太大。雖然說組裝工業我們很發達,但是有句老話叫做“根不深,葉就不茂”。我國的電子工業這棵大樹是既缺根又缺鈣。所以電子工業現在就要麵對一個大的轉變,要打造一個新的產業鏈,首先就要從技術創新開始。

  這中間的差距應該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差距,咱們似乎還沒有自己的“標準”,您是怎麽看的?

  王殿甫:雖然我國的自主知識產權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像消費類的電子,或者通訊、IT產業的自主知識產權還很少,所以說以後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糾紛還有貿易糾紛和摩擦還是會不斷的發生。還有一點就是雖說我國是個強大的電子工業國,但是我們沒有世界級的標準。我們倒有一些內部的標準,比如說我們正在製訂的數字電視標準。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

  我們有龐大的高技術人才群體,跨國企業也正是看中這點,所以紛紛來華設廠。但為什麽跨國企業的新技術頻出,而國內企業卻很難出新技術,究竟是我們的人才不如別人,還是別的什麽原因?

  王殿甫:現在的情況很特別,是我們真得缺人才嗎?那麽怎麽解釋很多“海歸”都變成了“海待”,大學畢業生、研究生,還有很多在“待業”這一現象?現在是出現了一種虛假的人才過剩現象。我們的人才還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利用。但是企業內的人才就真得發揮其作用了嗎?也不是。有的企業也許會好些,它有自己的激勵機製,也有自己的獨特的企業文化在推動著人才的發展。但是我們大部分的技術人員在工廠裏還不能完全發揮自己所潛藏的能力。那麽我們要創造一個什麽樣的環境才能把現有的技術人才的潛力發揮出來呢?這就需要在實踐中培育其全心投入、超越自我、不斷創新的精神。就拿創維來說,作為我們的設備供應商的日本公司,他們生產線的總設計師,也不過隻有三十多歲。其他的骨幹有的還是大專生,很少有研究生。他們在自己的工廠裏通過十年八年的勤奮工作,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走上了總設計師的位置。這條複雜的生產線,就是由這幫年輕人設計出來的,這就是自主創新。那我們就要想了,他們究竟比我們多些了什麽?比我們更有智慧?難到中國人的智慧就比他們日本人差?當然不是!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要明白我們究竟落後在哪裏?

  必須領先半步

  怎樣去解決上麵所說的問題呢?也就是怎樣把我國的電子事業由大變強?我們企業自己,包括政府以及社會,應該為此做些什麽呢?

  王殿甫:2006年開始,我們進入了“十一五計劃”的5年。我們現在所麵臨的整個國際市場是個前所未有的好機會。這就引出了我們當前的主題“自主創新是我們技術產業發展的靈魂和生命。”增強我們的競爭力的關鍵就在於自主創新。當然,自主創新,是需要資金的支持,這就需要政府投入、企業投入、以及社會資金的募集。除了技術人員的支持,剩下的就需要考驗我們企業的融資能力了。那為什麽我們的融資能力不強呢?這是因為我們的風險基金等都沒有進入高新技術領域。所以說中國的電子產業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往前走是前途光明,往後推是萬丈深淵。此時是機遇與挑戰並存,那就需要“電子人”團結起來,一起打造未來。那麽怎麽打造未來呢?我們可以結合創維的實踐來解說。創維之所以前幾年能夠領先,就是因為有自主創新的支持。以前創維在市場上刮起的“五個風暴”就是最好的例子,先是健康電視風暴,接著是逐行掃描的風暴,接著是高清風暴,最近兩年又開始刮平板風暴。在刮平板風暴的時候我們創維走了一條新路,不是把元器件拿來之後就簡單的組裝,我們還進行改造,比如說“六基色”。正是有了這樣一種技術,它使得圖象更加清晰,創造價值產品,創造需求的產品。這樣,我們就在市場上領先了半步。

  現在全球都再講“藍海戰略”,那我們的“藍海戰略”是什麽?用什麽來打造我們自己的“藍海戰略”?

  王殿甫:國家是主張拿出一定比例的銷售收入來做為開發費用。但現在的家電企業,真正能拿出利潤的10%的企業很少!因為它的利潤空間非常小。現在的家電行業,它的純利潤空間一般是在3%至4%。所以必須創造高附加值的產品,在領先半步的情況之下,得到較高的純利潤,隻有這樣,才能夠拿出足夠的資金來進行技術開發。當然,國家也在投入,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怎樣把這部分錢集中使用。所以創維的“五個風暴”也好,他的根本原因就是創維在技術上領先半步。

  在“藍海戰略”裏講,這就是創造一種高價值。在創造價值的同時,又能在製造過程中控製住成本。所以創維從現在這個技術導向來看,開始從“紅海戰略”轉向為“先一步占領市場,推出新產品。滿足顧客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就走入了“藍海”,但是從“紅海”到“藍海”的邊界並不是很清晰的。

  由於中國的材料技術產業落後,許多核心產業的高新材料、設備和技術,均需從外國“輸血”進口,造成中國本土企業貢獻率僅有26%,而外資企業產值的貢獻率已經達到73%;在平板顯示行業,發達國家更是賺取了液晶電視產品利潤的80%至90%,而由於此類半成品全部需要進口,使得在中國生產的液晶電視,其價值的80%以上發生在國外。

  要想扭轉這個局麵,我們就要用五到十年的時間打造基礎產業。就拿平板電視來說,就這兩塊超微玻璃,我們都解決不了。所以這個基礎產業的打造,就不是一個企業的事,它是一個行業的問題。我們的行業規劃不應該隻是一個新產品的規劃,它應該是新技術、新原理、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藝、新設備的規劃,這才是我們國家的規劃。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但是現在這個主體不夠強大,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分工,誰來研究“超顯”?誰來進行預先研究?這些都沒有明確的分工。

  在當前這個情況下,我們的企業都不夠強大,誰能拿出十億人民幣來進行技術創新?恐怕沒有企業能拿的出來。即使是拿出了,我們的流動資金怎麽辦?我們的資金怎麽周轉?實驗基地怎麽建設?對於每個企業來講,資金都是有限的,更何況有些企業根本拿不出現金。資金鏈的斷裂是最可怕的,能使一個大型企業立即垮掉。但創維好就好在我們有穩健的財務政策。到現在為止,創維沒有貸過款。創維去年公報的收益是104億元港幣,這麽大的一筆自有資金,一分錢沒貸。這種企業很少,這就是創維的穩健的財務所帶來的效果。

  在這種情況之下,產業聯盟勢在必行。這也就為什麽要成立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是因為整個行業的迫切需要。

  創維的人才觀

  創維在管理方麵有什麽獨到的管理方式?怎麽應對電子行業人才的大量流動?用什麽去留住人才?

  王殿甫:對於電子行業人才的大流動,創維有自己的絕招。我們研究院上到院長,下到研究員,他為什麽不走呢?因為我們有獨特的機製業績導向機製,你有創造發明,除了可以滿足事業需求以外,還能夠多勞多得。二是給花紅,三是給期權。有了這三招棋,就把人給留住了。每個人都有一個生存和發展的需求,也有事業上的需求。這就需要企業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用這種企業文化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們創維研究院的物質條件並不是太好,但是關鍵是技術人員能夠放的開。所以創立高新技術產業,人員的培養是很重要的。

  企業最根本的還是人,什麽叫企業?企業就是“人”。“企”字的上麵是個“人”,把“人”去掉了,就隻剩“止”了。一把手能夠帶頭的,衝鋒陷陣,隻有身體必行,才能帶好這個頭。

  簡曆:

  出生於遼寧。

  1960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無線電子。

  1961年至1962年任三機部一局技 《王殿甫:自主創新才能不成為組裝間》 這篇關於王殿甫:自主創新才能不成為組裝間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王殿甫 自主 創新 能不 成為 組裝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