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經濟傳奇

Jan05

石頭經濟傳奇,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石頭經濟傳奇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蘇木卿坦言,飾品行業想做大規模還是很難的,石頭記在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隨時都麵臨成為鋪路石的危險,在這個生產能力過剩的時代,品牌是唯一值得堅守的東西。

蘇木卿是個文質彬彬的人,很像他一手塑造的品牌“石頭記”,聽起來不那麽張揚卻有點個性,看起來不那麽奢侈但有點氣質。

來自台灣的“石頭記”真石飾品專賣店從1998年開始以一種“不倫不類”的姿態殺入內地珠寶首飾市場,並迅速得到一群少男少女的追捧。隨後,紅白相間的繁體字的招牌便明星般地鋪滿中國各大商業步行街。

早幾年就有人預言:所謂時尚,就是遲早要過時的!危言聳聽之下,“石頭記”的專賣店反而越開越多,至今已有600多家。

2005年,蘇木卿把廣告做到了央視黃金時段,招標現場,很多把蘇團團圍住,問得最多的是:“石頭記究竟是做什麽的?”蘇很儒雅地回答:“我們做的是平民珠寶。”

把玉器賣到雜貨鋪

石頭記孕育於上個世紀70年代,台灣的經濟慢慢起飛,工業化的腳步迅速地改變著人們的傳統思維,尤其是繁榮的玉器加工業,一度占據了世界80%的市場份額。蘇木卿三個在濁水溪畔長大的兄長走出偏僻的農村,在基隆市郊開了一個小作坊,為顧客加工玉器。

蘇木卿來到兄長的作坊“打工”已經是十幾年後的事情。1983年,蘇揣著台灣成功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一腳踏進了生意常此時,玉石加工產業已經在當地延續了數千年,並且沒有人覺得應該改變些什麽。蘇木卿加盟的這一年,這家作坊開始了第一次質變,組建成為台灣圓藝珠寶有限公司,產品主要銷往美國等發達國家。1986年,成立僅僅三年的台灣圓藝珠寶有限公司,資產達到台幣2400萬元。

但好景不長,繁榮僅僅是曇花一現。在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圓藝珠寶有限公司管理層的素質沒有及時提升。同時,寶玉石界的競爭日益加劇,蜂擁而至的同行們互相壓價搶奪市場,利潤空間越來越少,1980年代末,台灣經濟泡沫破裂,圓藝珠寶有限公司20年的積累幾乎被耗荊蘇木卿沒有退路,隻有從頭再來。他選擇了到內地發展,成為最早到內地投資的台商之一。

1990年代初的內地,改革開放雖然已經進行了10餘年,但對於到內地投資,台商們還是猶豫的多,行動的少。

1990年,34歲的蘇木卿來到廣東東莞,以100萬元人民幣創辦了廣州圓藝有限公司(簡稱“圓藝”)。業務上,他做的還是熟悉的來料加工,憑著在台灣多年的經驗和香港怡安集團主席黃達華的幫助,蘇木卿在三年時間內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圓藝也在南中國站穩了腳跟。1993年10月,圓藝在廣州建立了一個占地6000平方米的大型廠房,采用當時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準備在玉石界大展拳腳。

蘇木卿剛剛找回了創業的自信,就遇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流行的倒爺經濟。圓藝在成都、南陽、沈陽等地建立有自己的批發點,但是,橫行於各地的倒爺們隨意掌控價格,把市場搞得一團糟,圓藝被捆住了手腳。蘇木卿苦思冥想怎樣直接麵向消費終端,避開倒爺們的通道,讓企業真正接近市常他發現,打破傳統經營模式才能贏得巨大商機。其實,蘇木卿長期以來都在醞釀改變圓藝的銷售方式,倒爺們的難纏加速了圓藝的銷售轉型。蘇木卿剛入行的時候就想把玉器賣到雜貨鋪去,但當時這種自貶身價的做法簡直是異想天開,鋪子裏德高望重的老師傅們是不會接受的。

1995年,蘇木卿終於走出了重要一步,建立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品牌+連鎖的經營模式,直接麵向消費終端,但此時,蘇木卿的企業尚沒有一個響亮的品牌。

石頭記的誕生

1996年,在CI策劃還不太成熟的內地,花幾十萬元請專業公司對企業文化和視覺識別係統進行策劃,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對於一家規模不大的企業。蘇木卿卻做了,他先後請3家廣告公司為公司策劃品牌形象。最終,蘇木卿一篇名為石頭記的隨感啟發了廣告人,石頭記品牌就此誕生,蘇木卿覺得這是一個貼近產品、貼近消費者的好名字,簡樸中透著某種古典情懷。這個品牌的確定花費不菲。

蘇木卿透露“石頭記品牌從開始籌劃到最後定稿,花了大概50萬元人民幣。”

1998年元旦,第一家石頭記連鎖店在南京開張。蘇木卿希望在這個很中國的品牌之上建立一個龐大的品牌連鎖集團。

石頭記這個名字預示著蘇木卿要在寶玉石界玩一個概念遊戲。石頭記加工出來的產品以首飾為主,初期材料主要是寶玉石,屬於奢侈品,有著保值增值的功能。但石頭記隨後推出的“真石飾品”概念大大擴展了加工原料範圍。

在以往中國人的觀念中,玉值錢,石不值錢。“石頭記”跳出了玉的圈子,廣泛利用各種漂亮的石材加工首飾。在各種仿真珠寶大行其道的時候,返璞歸真的石頭記真石飾品給人一個全新的感覺。

玉與石,這兩個看似相差甚遠的概念在石頭記得到了重新詮釋,也讓石頭記大大降低了成本,開發出了十幾元的吊墜,幾十元的耳環,一兩百元的項鏈。石頭記從此脫掉了奢侈品的帽子,不用繳納奢侈品行業的重稅。輕裝上陣的蘇木卿舉著平民珠寶的大旗開始在中國內地迅速拓展。到1998年底,石頭記加盟店的數目為38家,1999年底,加盟連鎖店突破了100家。石頭記的消費群體由原來的以少男少女為主,逐漸擴展到了中年人。

蘇木卿不肯透露專賣店的盈利情況以及他自己的資產總量,但了解到,近年來,石頭記的營業額保持著年30%的增長速度,加盟連鎖店已達600多家,蘇木卿當年初到內地時的100萬元人民幣現在已經滾動出逾億元的龐大資產。

再次冒險

2004年4月8日,投資1000萬美金的石頭記花都工業園封頂。蘇木卿透露,該工業園是國內最大的寶玉石加工基地,正式投產後,石頭記的生產規模將擴大15倍。1000萬美元的投資對於石頭記今天的實力而言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能夠這樣慷慨地放手去搏,是蘇木卿覺得石頭記這個培育了8年的品牌到了大放光彩的時候了,他設想,在中國內地奠定了基礎之後,石頭記還將代表中華古老的玉石文化走向世界。

對於石頭記而言,保持一個品牌的持久活力是一件不容懈怠的事情,在產品喪失了保值功能的情況下,款式稍微陳舊,就很容易被喜新厭舊的消費者拋棄。近幾年,蘇木卿的品牌建設點子層出不窮,開架銷售、店麵的個性裝修,創辦雜誌美人誌,花大量精力拍精美的電視廣告,在全國進行促銷,在央視2005年黃金段位做廣告。

在央視黃金時段做廣告花去了石頭記一年宣傳費用的一半,作為一家成長型小企業,這種舉動雖然有點冒險,但蘇木卿認為是值得的。

蘇木卿坦言,飾品行業想做大規模還是很難的,石頭記在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隨時都麵臨成為鋪路石的危險,在這個生產能力過剩的時代,品牌是唯一值得堅守的東西。

石頭記工業園的大草坪上有三棵榕樹,是蘇木卿等3名早年共同創業的台商親手栽下的,對他們而言,一切坎坷都已變成一部傳奇。但是,蘇木卿的那些設想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石頭記能否保持持續增長還都是個未知數。

《石頭經濟傳奇》 這篇關於石頭經濟傳奇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石頭經濟傳奇 繽紛校園網 繽紛校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