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鉗大王的隱形之路(1)

Jan05

“指甲鉗大王”的隱形之路(1),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指甲鉗大王”的隱形之路(1)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就如人們無法想象精做指甲鉗居然可以做成國際一流的大企業一樣,人們也無法想象梁伯強白手起家背後被隱形了的創業曆程……

  除了眾所周知的世界500強企業,全球最優秀的企業往往是一些悶聲發大財的行業冠軍企業。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占世界第一或第二;同時,年銷售收入一般都不超過10億美元;最後,也是最值得深思的是,它們的社會知名度往往都很低。

  我國也有很多優秀企業雖然寂寞無聞,但其經營業績卻往往出奇的好,與知名大企業相比毫不遜色。廣東的梁伯強把“非常小器•聖雅倫”做成了中國指甲鉗第一品牌,進入世界前三甲,便是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然而,就如人們無法想象精做指甲鉗居然可以做成國際一流的大企業一樣,人們也無法想象梁伯強白手起家背後被隱形了的創業曆程。

  當年兩度做了“偷渡客”

  1962年出生的梁伯強在“十年浩劫”的陰影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梁伯強感喟:“那是一個教育癱瘓的時代,但母親還是希望我好好念書,不要因為動亂而迷惑了自己的心。”

  因為在學校求知欲得不到滿足,梁伯強經常流連於家鄉的地頭、河畔,大自然的美讓他迷上了繪畫。幾經周折,他終於在一位國畫老師那裏學到了一些基礎技法;後來又輾轉來到廣州美術學院附中當了一年旁聽生,但最終還是沒能通過附中的正式入學考試。梁伯強的畫家夢也因此告一段落。

  “因有一定的美術基礎,我被招進了中山小欖鎮製鎖二廠做美術。改革開放政策進一步明確後的小欖鎮為了招商引資籌辦‘菊花會’,調我去搞美術工作。可半年後回到鎖廠,別人卻頂替了我的崗位,隻能下車間當工人。我自然無法接受。”回想起1980年的那個初夏,其時的迷茫他記憶猶新。

  中山是著名僑鄉,小欖的村居民都知道毗鄰的澳門、香港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繁華世界,一些人為此而偷渡港澳。梁伯強也萌生出去碰碰運氣的念頭。

  隨後,他順利偷渡到澳門,在一家牛仔布洗水廠當搬運工,靠出賣原始勞動力每月掙30澳元。那時,他每天吃2個盒飯,晚上睡在牛仔布堆裏,聽任蚊蟲叮咬。

  這當然不是他偷渡澳門的最終目的。雖然沒有什麽明確的人生規劃,但追求財富的單純願望對梁伯強來說卻是非常強烈的。一家仿古家具廠請美工,老板是香港人,見梁伯強功底不錯,於是當場錄用。工作是畫古代仕女與山水圖,計件工資,每幅20元,每天早起晚睡,可畫3到4幅,薪酬是搬運工的60倍。這樣的收入讓梁伯強感到振奮,而更讓他高興的是,他的踏實和認真得到了香港老板的賞識。半年後工廠擴大業務,老板將畫圖工序承包給梁伯強,並催他租房收徒弟,計件工資也調整到40元一幅。梁伯強用辛苦掙來的三萬澳元在炮台山附近買下了一座小鐵皮屋,並招了兩個幫工。

  梁伯強興奮而不安,雖然他已經領取了澳門的臨時身份證,但手下工人還是偷渡客,屬非法勞工雇傭。一天晚上,鐵皮屋附近突然警笛四起。兩個幫工先跑為快,梁伯強也不敢心存僥幸,來不及收拾家當,翻窗渡海回到珠海,在關外的小樹林裏躲了一夜。天一亮,隻穿了短褲背心的梁伯強,舉著手一步步走向拱北邊防關口。

  從早上7:30到下午4:30,經過長達數小時的羈押與問訊審查,珠海邊防排除了梁伯強的特務嫌疑,還開介紹信至小欖派出所,稱他覺悟高呢。

  “1982年,我突然回到小欖,家人驚喜交加,而在外卻四處遭受冷眼。原本打算重進製鎖二廠,但‘偷渡犯’無異於投敵叛國的壞人,廠方要我光頭遊街,接受批鬥,我拒絕了。”備受歧視的梁伯強找不到工作,隻好開始擺地攤做小買賣。賣冰棍(3分錢進貨,4分賣出),賣鹹魚,還倒賣過舊服裝。當時的經商意識還幾乎沒有萌芽,個體單幹的小生意仍然被人鄙視。

  一年多後,通過一些關係與一點“賄賂”,梁伯強又進了小欖膠木電器廠,重新開始了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

  1984年,梁伯強獲悉在澳門的臨時身份證可以“轉正”,便再次偷渡澳門。

  他去炮台山故地重遊。時過境遷,當年的鐵皮屋他18歲青春事業的見證早已沒了蹤影。但他得知1982年的倉皇逃走隻是虛驚一場:那天晚上警察抓的不是他們,而是販毒團夥。

  從前的一切早已灰飛煙滅,但年輕的梁伯強並不懊喪。他看得開:沒了,就重新開始吧。

  取得澳門公民身份後梁伯強更是信心百倍。當時的香港商人把澳門作為進入大陸的橋頭堡,在這裏投資開廠。搞個體時他跟人學過一點人造首飾的製作手藝,於是進了一家香港人的首飾廠,並因是第一個應聘的員工,很快被任命為廠長,負責接回香港發來的原料,監督輔導10個福建女工。不到兩個月,工廠就壯大到20多人。此時正是香港投資大陸的OK期。老板看中梁伯強的才幹和大陸背景,讓他回中山辦廠。

  曾經一敗再敗

  再次回到家鄉的梁伯強已不再是遭人歧視的偷渡客,而是大受的投資商。他建立的人造首飾廠成為當地招商引資的一家外資企業。他被香港老板任命為總經理,充滿了創業的自豪與工作的激情,不到一年工廠便發展到600人,很快又擴展到1000多人,規模粗具,且業務興旺。

  但梁伯強沒料到希望之門在一瞬間豁然敞開,卻又在一刹那轟然關閉香港老板常駐廣州的弟弟違反來料加工規定,將必須100%出口的原料產品在國內銷售,構成走私罪,海關隨即查封了工廠。

  一夜之間,工廠不複存在。海關人員還誤認為梁伯強是工廠老板,把他抓到中山石歧關了一個多月才無罪釋放。

  這一年,他24歲,卻經曆了人生的兩次巨大起伏。

  梁伯強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現在還找一個老板打工嗎?給誰去做呢?梁伯強再一次迷惘了。老朋友蘇鋼華鼓動他:這有什麽好難的呢?你也算在江湖上走過了,怎麽就沒想過自己辦工廠?梁伯強幡然醒悟:自己懂經營管理,又懂生產技術,為何不建立自己的工廠給自己打工呢?梁伯強的商人生涯再次起步。

  因是澳門籍,他用妹妹的名字領取了個體執照,創辦作坊式家庭工廠,生產物美價廉的人造首飾。蘇鋼華幫他製作模具,原先積累的客戶資源與銷售網絡也沒有荒廢,重新發揮了價值。

  當時由於行業競爭很少,他做的那些產品又正好適應國內消費水平,產品銷售很火,供不應求。隻一年,梁伯強就建了新房,買齊家電,還結了婚。除此之外,他還盈餘了幾十萬元的個人資產,並在香港注冊聚龍工藝製品有限公司,聚龍這個名字也從此與他相伴。

  1992年,中外合資的企業形式得到許可,當地政府便邀請梁伯強建立合資企業。梁伯強與相關機構合作,先後成立了兩家合資企業,做旅遊紀念品、首飾等。剛過而立之年的梁伯強在小欖如魚得水,企業也興旺紅火。他成了小欖的英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梁伯強也有點心理膨脹,他隻做董事長,不當總經理,公司事務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1997年,兩個合資企業最終陷入困境,他因此而經曆了人生的第三次起落。事後,梁伯強總結失敗的原因,認為主要是自己不冷靜,對企業不夠用心,決策不當,選用的經理人在企業管理方法上有欠缺,責任感也不強。追憶當年的失敗,梁伯強依然有著刻骨銘心的痛與悔。

  選擇指甲鉗得益於總理的講話

  在哪裏跌倒,就從哪裏重新站起。梁伯強冷靜反省了自己的失誤,謀劃東山再起。正好趕上中央政府提出政企分開,梁伯強出資1000多萬,買下合資企業的中方股份,將兩個企業整合為一家,依舊納於聚龍旗下。

  路在何方,何去何從?梁伯強再次陷入迷茫的痛苦。看到同在小欖創始的“樂百氏”賣奶、賣茶、賣水,賣得風生水起,而差不多與“樂百氏”何伯權同時闖蕩江湖的自己,除了一些資產,還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品牌。在人生的第三個低穀,梁伯強堅定品牌信念,謀劃創立一個大眾五金用品的中國名牌。

  1997年10月27日,朱容基副總理在接見全國輕工集體企業第五屆職工代表大會代表時說:“輕工是搞小商品的,像這個指甲剪,我國並不是沒有,但我沒用過好的指甲剪。……你們要下功夫,動腦筋,很多產品可以做出來。中國的手工藝品就以它的精巧而聞名,有幾千年的曆史,怎麽造不出這個東西呢?加上一點現代技術和模具,用點好材料。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高了,可以買得起這些小商品。一個國家繁榮就看這些小商品,在這方麵大有可為。”

  1998年4月,梁伯強打開一份別人用來包東西的廢舊報紙,無意中讀到一篇《話說指甲鉗》的文章,文中恰好提到朱總理的這段講話。梁伯強當時就意識到:小小指甲鉗能在總理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見絕非小事。他當即找來一同創業的老朋友、五金模具專家蘇鋼華先生:“你看,這個項目咱們能不能上?”隨後又叫來幾位骨幹,圍著一張報紙議論了整整一最終達成共識:這個項目可以上。

  他搜集了一大堆指甲鉗來研究,結果發現國產貨一律造型單一、生產粗糙,而韓國人、日本人、德國人的產品精致實用而且款式新穎,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指甲鉗大王”的隱形之路(1)》 這篇關於指甲鉗大王的隱形之路(1)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指甲鉗 大王 隱形 之路 指甲鉗大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