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眼光成全了她

Jan05

商業眼光成全了她,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商業眼光成全了她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叢華滋是山東威海人。威海劉公島因悲壯的甲午海戰而天下聞名,而叢華滋卻以膽量大、水性好、腦子好使聞名。

說到叢華滋的膽量和水性,不得不提到一件事,這件事至今仍然為人們津津樂道。事情發生在1992年冬天,海軍駐島部隊的一艘運輸船被纜繩纏住,想了很多辦法都解不開。這時有人找來有"趕海大王"之稱的叢華滋。當時是冬天,滴水成冰,又刮著大風,海上風急浪險,大家都為她捏著一把冷汗。

叢華滋拿著一把新菜刀就下去了,下去發現菜刀砍不動,纜繩太粗,上來又拿了把鋼鋸,再次潛下去。這樣一連弄斷了兩根鋼鋸,船解開了。那一年叢華滋51歲。這件事使叢華滋在島上一舉成名。

叢華滋是劉公島上第一個開個體店的工商戶。1985年,叢華滋在劉公島上開了一個日用品商店,成為劉公島上的第一個個體戶商店。在那以前,劉公島上隻有幾家國營商店。叢華滋潛海撈來的海貨,像海參、海菜之類,就在自己的店裏賣,無人知道叢華滋當年趕海掙了多少錢。

1990年,為了保護環境,當地政府出台措施禁止潛海撈海貨,叢華滋靠趕海撈海貨賺錢的方法行不通了。政府不讓趕海了,她就轉賣旅遊紀念品。因為是獨家經營,開始的生意還不錯,但隨著來劉公島旅遊的人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這塊市常劉公島上與她一樣的個體店、個體經營戶一天比一天多,大家賣的東西也都相差無幾,這使叢華滋的店麵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

怎樣才能避免這種盲目競爭的局麵呢?做什麽生意才能使自己不至於和大家夥兒擠在一個鍋裏搶飯呢?為了找到一項和自己從前趕海,以及最初開店時一樣的獨門生意,叢華滋一直在開動腦筋。

叢華滋有兩個兒子。1994年,在一家中韓合資公司裏打工的二兒子回家時順便帶回來了一些領帶。叢華滋看到這些領帶,眼前不由一亮,胸中豁然開朗。她有了主意。因為當時在劉公島,大家經營的熱門項目大多是些如珍珠項鏈、貝殼做的墜子、搭子一類的手工藝品,大多與海有關。當時在劉公島上賣領帶的幾乎沒有,賣韓國領帶的叢華滋更是第一個。

叢華滋看中的是韓國領帶做工好、質感好、花色品種多,而且由於山東離韓國海上距離很近,很多韓國企業喜歡在山東投資辦廠,貨源不但有保障,而且便宜。叢華滋看中韓國領帶後,就讓兒子幫著進貨。叢華滋的兩個兒子一向佩服自己的母親,他們知道母親的眼睛很"毒",隻要是她看中了的東西,八九不離十會是一門好生意。

果然不出叢華滋所料,當時生意那個火,按叢華滋大兒子曲波的話來說:"兩個人站在那個架子上麵一天都不能下來,中午飯都吃不了。"生意最火的時候,連批發帶零賣,叢華滋的小店一天能走3000多條韓國領帶。

叢華滋又找到了先前趕海時舍我其誰、獨此一家的感覺,但是她的這種高興勁兒沒過多久就消失無蹤了。為什麽呢?因為跟風。看到叢華滋的韓國領帶好賣,劉公島的那些經營戶一哄而上,大家不但都賣起了韓國領帶,還兼及韓國其他的小商品。最多時,小小一個劉公島,從事韓國小商品經營的個體店達到70多家。

叢華滋的獨門飯又吃不成了。不但獨門飯吃不成,先前大批量進來的領帶也成了問題。最多時,叢華滋家裏積壓的領帶達到2萬多條。這可愁壞了叢華滋。她隻好一點一點地對這些積壓貨進行處理,花了好幾年,才將這些貨清理幹淨。叢華滋算是第一次嚐到了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滋味。

威海是全國漁具的重要生產基地。威海漁具的產銷量占到全國70%。2000年10月,威海舉行首屆威海國際釣魚節。叢華滋的兩個兒子勸她去看看熱鬧。誰知老太太一來二去,竟看出了門道。她開始琢磨做漁具生意。在劉公島做漁具生意的,叢華滋又是第一個。

漁具進來了,火到連講價錢的時間都沒有。你要就拿走,不要就拉倒。整個劉公島,就叢華滋一家賣漁具,真正的獨門買賣。那時候叢華滋的店裏,從早到晚都擠滿了人,接錢拿貨,應接不暇。

叢華滋看生意實在是太火了,一個店已不敷使用,就又在島上租了一個攤位。兩個兒子也都停薪留職給她幫忙。

但是這樣過了沒多久,那個跟風的問題又來了。大家看叢華滋的漁具生意好,一擁齊上也都做起了漁具。多的時候,劉公島上200多家商戶家家做漁具。兒子們一看這架式,知道這行生意又毀了,做不長了。他們都勸叢華滋算了,這麽大年紀了不要再做了,回家享清福吧。

可是叢華滋哪裏肯這麽輕易認輸。有了上回做韓國領帶的教訓,這回她不慌不忙,沉下心來想辦法。

辦法還真讓她想到了,那就是做批發。劉公島200多家商戶不是家家都在賣漁具嗎?但大家做的都是零售,做批發的還沒有。叢華滋弄清了這一點,2001年3月,一次性拿出30萬元進了一批魚杆,在劉公島上做起了魚杆批發生意。叢華滋又弄了一個第一。

漁具包含的品種很多,魚杆、魚護、魚鉤、魚線、裝漁具的箱子、釣魚時放魚杆的支子、釣魚時坐的凳子,光是一個魚鉤,就有幾百個品種。叢華滋隻做魚杆。和別的批發商不同,她不是弄一堆牌子放在一起雜著做,她做魚杆隻認一家,隻從一家生產廠進貨。因為她進貨的量大,可以把價格壓得很低。她批發給別的商戶的魚杆價錢也就可以較低。這樣一來,就給雙方都留出了利潤空間,雙方都有錢賺。到她這裏進貨,比出島進貨更加方便。既方便又便宜,品質還有保證,做生意的人都是現實主義者,叢華滋的生意想不紅火都不行。

批發的同時,叢華滋也做零售,但她做零售有一個原則,就是她在劉公島上的兩家店,零售的魚杆價錢和別的店一模一樣,別人不降價,她也堅決不會降價,並不因為自己掌握著貨源就亂來。這樣她就巧妙地在批發和零售兩個市場保持了一種平衡,從一頭來錢變成了兩頭來錢。

時間長了,叢華滋在魚杆市場上的品牌就打出去了。現在,不光劉公島上的商戶到她這裏進貨,連有些外地客戶也不遠萬裏地到她這裏進貨,因為大家都覺得她的東西既便宜,信譽又好,和她打交道放心、省心。

對於本地一些想做生意而又沒有本錢的人,叢華滋在考察了他們的信譽後,往往會借錢給他們開店。這些人開店以後,再到她這裏進貨,這樣她既擴大了自己的銷售,又避免了自己開新店的風險,雙方各得其所。

去年年底,叢華滋又在劉公島上開了一家飯店。飯店到現在一直在虧本,但大家著急叢華滋不急。她有她的想法:劉公島一年150多萬的客流量,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中,開飯店怎麽會沒有生意做?隻是島上以前沒有飯店,那些到島上旅遊的人和帶人到島上旅遊的人,沒有在島上吃飯的習慣,需要一個較長的市場培養期罷了。她總是這麽有信心。

《商業眼光成全了她》 這篇關於商業眼光成全了她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商業眼光成全了她 繽紛校園網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