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起家的薯業王國

Jan05

500元起家的“薯業王國,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500元起家的“薯業王國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推著自行車,從500元起家到成為一個影響海內外的企業家;從一塊平凡的小紅薯到一個超越平凡的大產業,他將紅薯低廉的身價提高了23倍,使當地的薯農富了起來,而自己也擁有了3000多萬元的資產,擁有了一個年產值近億元的企業。

  1960年出生於四川三台縣譚家溝的鄒光友,因從小家境貧困頓頓吃紅薯,吃出了胃病,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長大後一定要跳出譚家溝,再也不吃紅薯了!

  然而富有戲劇性的是,幾十年後的今天,帶給他財富的恰恰是紅薯。

  辭官賣薯

  1982年,鄒光友從西南農業大學畢業分配到安縣土產果品公司,後又被調到三台縣建設區任科技副區長。到區公所第一天,區長就給他布置一個任務—到甘肅將紅薯高產技術引進回來。

  取經回來後,鄒光友帶著“新經”走鎮串鄉,指導農民科學種植紅薯,當年建設區的紅薯增收了近兩成。然而,豐收並沒有給老百姓帶來喜悅,因紅薯價格低廉,薯農們很少費心去賣紅薯,大多用來喂豬了。

  難道煞費苦心提高了紅薯產量,就為了喂豬?鄒光友開始調查市場行情,不久,他發現城裏人涮火鍋時喜歡吃紅薯做的粉絲。鄒光友心裏一亮,對啊,為何不帶領老百姓搞紅薯加工,提高紅薯身價呢?從此,鄒光友開始了他和紅薯的不解之緣。

  經過幾個月努力,他的第一個產品出來了,粉絲下鍋後不斷、澀味變小,比城裏火鍋店賣的還要好。於是他在全區建起了30多個紅薯粉條加工點,還有近50家手工加工作坊。

  就在鄒光友的開發初有成就時,縣裏準備把他調回縣上任局級幹部。多方權衡之後,鄒光友選擇了自己鍾愛的紅薯事業—辭官下海賣“紅薯”。

  “點薯成金”

  1992年,揣著僅有的500元,鄒光友來到綿陽,在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裏開始了創業曆程。

  通過技術創新,鄒光友在粉絲行業進行了三次:第一次是發明精白紅薯粉絲,解決傳統工藝中的發黑問題;第二次是發明方便紅薯粉絲,提升紅薯產品附加值;第三次首創無明礬粉絲,為“光友粉絲”進軍國際市場拿到“綠色”通行證。10年來,“光友薯業”先後獲得42項中國專利,其中發明專利8項。一次次技術創新,一次次提升了紅薯的身價。

  在企業運作模式上,“光友薯業”以帶動薯區農民脫貧致富為宗旨,形成了“農戶—公司—市場,“科研—培訓—生產”的“雙啞鈴”產業化經營模式,把薯區作為第一生產車間,傳播推廣紅薯高產栽培新技術,培訓精白薯類澱粉加工專利技術並優價提供成套設備,還與加工戶簽訂澱粉回收合同,形成以科技為支撐,以服務和信息為紐帶,以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機製為杠杆的薯類開發產業鏈。

  10年來,憑借這條紅薯產業鏈,“光友薯業”已帶動全國60多萬薯區農民脫貧致富。“光友薯業”也由此進入“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之列。

  “土”薯引“洋”

  為把“光友薯業”推向世界,鄒光友還借腦生財,經“引智辦”推薦,2000年“光友薯業”聘請國際著名管理大師伯內克斯為總經理,開創了民營企業聘請外國專家擔任總經理的先河。

  伯內克斯說,這個以億萬薯農為原料生產者和十幾億人口為消費對象的企業,很有活力,我來這裏,就是想把世界大公司的經驗傳播到“光友”,提升“光友”的整體水平,尤其是關鍵技術和管理方法。

  伯內克斯為“光友”引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幫助光友形成了體係化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使“光友”由一個家族式企業向現代化企業轉型。借外援之力,“光友”的管理架構不斷完善。“光友薯業”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認證,獲得國家進出口企業資格認證,產品已出口到菲律賓、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

  不僅出口產品,鄒光友還想把它的紅薯加工方法、加工投資建廠模式和專利技術項目合作推向世界。在中國教育部、中國農業大學承辦的非洲農產品加工培訓班上,鄒光友的“點薯成金術”引起來自10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和技術人員的興趣。

  鄒光友在小小的紅薯身上做出了產業化大文章。現在他有更大的目標,那就是使公司在5-10年內產值達20億元,並爭取上市,帶動的薯農富裕起來。

《500元起家的“薯業王國》 這篇關於500元起家的薯業王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500元起家的“薯業王國 繽紛校園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