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感創造奇跡

Jan05
  幾年前,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艾爾森對世界100名各個領域中傑出人士做了問卷調查,結果讓他十分驚訝—其中61名傑出人士承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並不是他們內心最喜歡做的,至少不是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

  這些傑出人士竟然在自己並非喜歡的領域裏取得了那樣輝煌的業績,除了聰穎和勤奮之外,究竟靠的是什麽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艾爾森博士又走訪了多位商界英才。其中紐約證券公司的金領麗人蘇珊的經曆,為他尋找滿意的答案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蘇珊出身於中國台北的一個音樂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樂啟蒙教育,非常喜歡音樂,期望自己的一生能夠馳騁在音樂的廣闊天地,但她陰差陽錯地考進了大學的工商管理係。一向認真的她,盡管不喜歡這一專業,可還是學得格外刻苦,每學期各科成績均是優異。畢業時被保送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當時許多學生可望而不可及的MBA,後來,她又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經濟管理專業的博士學位。

  如今她已是美國證券業界風雲人物,在被調查時依然心存遺憾地說:“老實說,至今為止,我仍不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如果能夠讓我重新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音樂。但我知道那隻能是一個美好的‘假如’了,我隻能把手頭的工作做好……”

  艾爾森博士直截了當地問她:“既然你不喜歡你的專業,為何你學得那麽棒?既然不喜歡眼下的工作,為何你又做得那麽優秀?”

  蘇珊的眼裏閃著自信,十分明確地回答:“因為我在那個位置上,那裏有我應盡的職責,我必須認真對待。”“不管喜歡不喜歡,那都是我自己必須麵對的,都沒有理由草草應付,都必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那不僅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有責任感可以創造奇跡。”

  艾爾森在以後的繼續的走訪中,許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出類拔萃的反思,與蘇珊的思考大致相同—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常常被安排到自己並不十分喜歡的領域,從事了並不十分理想的工作,一時又無法更改。這時,任何的抱怨、消極、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當作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確與明智的選擇。正是這種“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成其事”的高度責任感的驅使下,他們才贏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

  從艾爾森博士的調查結論,使人想到了我國的著名詞作家喬羽。最近,他在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節目裏坦言,自己年輕時最喜歡做的工作不是文學,也不是寫歌詞,而是研究哲學或經濟學。他甚至開玩笑地說,自己很可能成為科學院的一名院士。不用多說,他在並非最喜歡和最理想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為人民做出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貢獻。

  “熱愛是最好的教師”,“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話已經是句耳熟能詳的名言。但是,“責任感可以創造奇跡”,卻容易被人忽視。對許多傑出人士的調查說明,隻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即使在自己並非最喜歡和最理想的工作崗位上,也可以創造出非凡的奇跡。 () 這篇關於責任感創造奇跡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責任感創造奇跡 繽紛校園網 繽紛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