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過上了好日子

Jan05

這是一篇有關於誰過上了好日子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誰過上了好日子能幫助到您

成功之路:誰過上了好日子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香港一對夫婦買了一棟海濱別墅,他們請了一個菲傭,養了一隻名貴的寵物。但是因為要交別墅的月供,所以這對夫妻每天天一亮就出門做事,忙到天黑才能回家。而大部分的時間,倒是請來的菲傭躺在客廳的沙發上,懷裏抱著那隻名貴的寵物,透過落地長窗欣賞海濱的美景。
  由這個故事我們引出一個問題——到底是誰過上了好日子?是那對夫妻還是那個菲傭?故事的結論是,菲傭免費享受了那對夫妻提供的美好生活,而那對夫妻為了維持這樣的生活而辛勤工作,所以根本沒有時間享受。
  與此相對照的是一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香港一家公司打算請一位英國大學者來港工作。該學者目前客居法國鄉間當農夫,以種葡萄為生。
  港方開出高薪聘他出山,遭其婉拒,港方隨即將薪水提高一個檔次,又被回絕。此公每一次拒絕後,港方就將薪俸升一級,經過多個回合拉鋸,最後躥升到200萬港幣的年薪,但那位英國學者就是舍不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田園生活。
  他經營葡萄園雖隻能過極簡樸的生活,若想上館子、買衣服都得周密籌劃,不能隨便亂花一個銅板。這情景使香港人轉不過彎來,既然此公生活上如此捉襟見肘,為何麵對百萬元的合同,居然能不受誘惑仍蟄居農舍?英國隱士的回答是:“我對掙大錢不感興趣。”對此,華人朋友怔住後替其惋惜:“隻去掙一年的錢也就成百萬富翁了。”
  200年前,歐洲有一首民謠:“我們背井離鄉,為的是那小小的財富。”當今新世紀西方流行的觀念是“過普通人的生活”。享受老百姓柴米油鹽淡而淳的日子,這是難得的舒心快活的日子。現在,許多西方人都認識到,拚命工作掙錢是多麽地虧待自己及家人,於是一些人開始辭掉大城市的工作,搬到中小城鎮,找份薪水不高但很輕鬆的工作,這樣不但使得自己有空閑拓展業餘愛好,也加深與家人的感情聯絡,並能回歸大自然。而在大城市裏每天披星戴月地勞作,無暇娛樂,這種工作機器的歲月不是“人的生活”。西歐、美國都有過民意調查,麵對一份高工資高節奏的工作和一份低工資低壓力的工作,你如何選擇?絕大多數被訪者都表態說工資低些無所謂,業餘生活豐富一些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在紐約華爾街附近一間餐館打工的中國MBA留學生,一天對著餐館大廚發誓說:“看著吧,總有一天我會打入華爾街去。”大廚側過臉好奇地詢問他:“你畢業後有什麽設想?”留學生利落地應聲道:“當然是馬上進跨國大公司,前途和錢途就都有保障了。”大廚又說:“我沒問你的前途和錢途,我問的是你將來的工作誌趣和人生誌趣。”留學生一時語塞起來。大廚歎口氣嘟囔道:“要是經濟繼續低迷,餐館歇業,我就隻好去當銀行家。”留學生差點驚一個跟頭,他覺得不是大廚精神失常,就是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眼前這位被自己一向視為低人一頭的大老粗,跟銀行家豈能扯得上?大廚看著驚呆的留學生解釋說:“我以前就在華爾街的一家銀行上班,日出而做,日落卻無法息,每天午夜後才回家門,我厭煩了這種勞苦生涯。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愛烹飪,看著親友們津津有味地享受我的廚藝,我便樂得心花怒放。一次午夜兩點多鍾,我結束了一天的例行公務,在辦公室裏嚼著令人厭惡的漢堡包時,我開始下決心辭職去當一名專業美食家,這樣不僅可以滿足自己挑剔的腸胃,還有機會為眾人獻藝。”
  這樣的事例,可能出乎中國人的意料,因為中國人對成功、失敗、快樂、悲哀有比較概念化的模式。說得言重一些,就是活著爭口氣,是為了一種體麵和在別人麵前可以顯耀的自尊。而對西方人來說,則更看重體現個人特性和自我價值的平和人生。
這篇關於誰過上了好日子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成功秘訣
相關的標簽:成功之路 誰過上了好日子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