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最大的危機

Jan05
   成功,本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目標,是可喜可賀的好事。但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地對待成績,美化、神化自己,迷醉於自己的能力與權力,以為自己一貫正確,句句是真理,那成功就不是什麽好事了。倘若我們這樣總結工作,哪個還敢提出“異”見?我們中國有句古話:“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如果我們這樣形而上學地對待自已取得的成績,那就如和田一夫所說的那樣:“當你達到成功的頂峰時,悲慘的危機可能已經靠近了你。” 很多人都經曆過失敗的折磨與打擊,他們往往都把失敗看做人生最不能讓人接受的事情。但我們反過來想一下,成功其實是最大的危機,因為一個人在成功的時候常常都會頭腦發熱,而心理的驕傲才最容易誤導自己以後的行為。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所講的“反者道之動”,便是在探討物極必反的道理。失敗會帶來成功的經驗,成功同樣會是導致失敗的陷阱。“福兮禍所倚”,老子教導我們,“成功也是失敗之母”。因此,我們隻有時刻牢記這句話,尤其在自己成功的時候,長期不斷地重複對自己的提醒,做到居安思危、不驕傲自滿,才能讓自己不再失敗。 失敗為成功之母,禍端在前,反而更能發憤心誌,奮鬥到底,全心努力,成功自在其中。幸運在握,反而驕縱怠忽,玩物喪誌,使人走向頹敗之路。所以說,一個人的事業最輝煌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成功就是最大的危機。 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時候,周圍的環境也常會因為自己的成功而發生重大的改變。但是,成功者卻往往容易疏忽環境的巨大變化,可正是這些微乎其微的變化,就能使一個人從成功的頂峰跌入失敗的深淵。 商鞅變法後的中央集權,讓秦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成功,到秦王嬴政統一六國時,這個成功也達到了頂端。這時候,環境產生劇變,秦國不再隻是統轄關中,而是必須管理整個華夏文明和楚文明數千年來所發展出來的版圖。特別是齊地和楚地,地處偏遠,幅員廣大,風俗民情複雜,更有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念,絕非商鞅變法時的雍岐地區的環境所能比擬。當時,情況的變化非常清楚,但秦始皇和李斯在成功麵前反而眼盲了。他們對成功的經驗無法忘記,更難以拋棄成功的結果。中央集權製度對他們來講不再隻是強國的工具,而是已經成為一種理念、一種使命。 成功者最重要的是防禦,守住勝利的果實。隻是防禦的心態容易成為固執,秦始皇和李斯都掉入了這個窠臼。事物的道理不僅是相反相生,而且是循環不已。世事難料,福中有禍,禍中有福,其間變化無法掌握,其中的道理更是深不可測。人生福禍相生而循環,但一般人隻見其表麵,卻沒有透視其中隱藏的可能性。老子的“反者道之動也”便是將經驗世界中處處可見卻又常為人所疏忽的至理特別提出,並轉成思考的原理原則,提醒大家特別注意。也就是不必為失敗而焦慮過度,成功時更要小心謹慎以保持戰果。 古往今來,一個人要做的事情越大,其所冒的風險也就越大;而風險越大,其可能獲得的收益也就越高。能成大事者,都是有遠見、有魄力的冒險大王,在他們的冒險精神中,既有勇氣的成分,又有智慧的光芒。 在失敗中取得經驗,能更好地走向成功。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但成功也是失敗的前奏曲。在逆境中奮起不容易,但在順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與進取的精神更為不易。因為在成功的情況下,人更容易放鬆對自已的要求,不思進取,停滯不前,進而導致失敗。 李自成成功之後管理疲弱,居功自傲,不能有效鞏固戰果,一些功臣驕傲放縱,隻知享樂,最終隻能以失敗收場。原因就是他們在取得成功之後,又輸給了自己。由此可見,成功也是失敗之母。 在變幻莫測的商海中,成功者更不能在成功麵前得意忘形,而應時時刻刻“如履薄冰”,密切關注市場變化,製定相關措施,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寫道:“如果不是王安迷失了方向,就不會有今天的微軟。”王安公司1952年創造了“偉大的軟件”,並進入辦公領域,取得了偉大的成功。但他們安於現狀,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不思進取,漠視家庭市場的開發,忽視了研究計算機的兼容問題,於1992年破產,而微軟公司則成了世界首富。由此可見,成功是最大的危機,也會成為繼續前進的障礙,它與失敗隻有一步之遙。 一個企業做大起來不容易,然而企業做大了以後,就很容易被勝利衝昏頭腦。唐納德·索爾在《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一書中指出:“很多優秀公司的領導人往往容易沉醉於過去創造成功業績的思維與工作模式中,他們僅僅采用曆史上被證明為正確的策略與行動,當商業環境變化時,他們往往無力采取有利的行動,這樣公司的衰敗就不可避免了。” 越快的車越危險,發展越快的企業風險越大。如果某個企業家發展到某個時刻就嘎然而止,把事業兌換成金錢,從此告老還鄉,那筆巨款是一輩子也享用不完的。但這樣的人幾乎沒有,事業一旦發展起來,人就像被綁上了戰車,想下也下不來了,隻能前進。一路拚殺的結果也許是更加輝煌,也許是血本無歸。結果,主要取決於人在成功時的態度。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有一種高估自身實力的傾向,總是希望自己能在多個方麵都取得輝煌的成就,這既構成了自信的基礎條件,同時也是虛榮心使然。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人,不管其實力有多強,都會有其局限性。企業越大,所麵臨的挑戰也就越大。 當一個企業麵對重大環境變化時,善於抓住機會,迅速而正確地戰略轉型是一個企業走向成熟的標誌。但企業不要為了追求規模擴大而盲目擴張,擴張首先要根據自己的實力,應保證自己的健康。一個企業如果積累了很強的實力,自然會長大,不必去揠苗助長。盲目的擴張隻會讓企業走向死亡。 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逸”,“沒有受不了的苦,隻有享不了的福”。就是說,明顯的威脅是容易提防的,並且也容易消除。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隻有具有隱蔽性的威脅才會對一個企業造成極大的破壞,因為它的出現具有意外性。一旦危險顯現,人們沒有足夠做出反應和處理的時間。因此,盡管能發現這種威脅的破壞性,也沒有時間補救,隻能眼看著它把企業拖向衰敗。 微軟公司在公司的宣傳中,反複向員工灌輸危機意識,即“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十八個月”。建立了危機管理機製,企業才能對出現的微小信號進行有效診斷,提前采取措施,預防相關事情的發生;一旦發生危機,也可以及時進行處理,使危機的損失盡量減少,使之處於可控製的範圍內。特別是對出乎管理者意料之外的信號,更要加以注意。 危機感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之一。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的生存過程都是時刻在防範危機並與危機作鬥爭的過程。在如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與企業更是如此。相互之間的競爭從表象上看是優勝劣汰,但優與劣之間是可以轉換的,關鍵在於那些掌握命運的企業家及企業管理者能否警覺到身邊已經存在的種種危機。有了危機意識,就會激勵人們奮發圖強,防微杜漸,想方設法,防患於未然,即使危機發生了,也會力挽狂瀾,轉危為安,保持企業的繁榮昌盛,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反之,危機意識淡薄或無危機意識,企業就會停滯不前,走下坡路,危機一旦發生,就會束手無策,最終使企業陷入一種十分困難的境地,走到死亡的邊緣。 總之,成功的職業經理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從更長的時間跨度和更廣的空間角度去考慮問題,用曆史的使命感和全局觀來指導企業的決策。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企業從優秀走到卓越,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永遠站在時代的前沿。(責任編輯:小小) 這篇關於成功是最大的危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成功秘訣
相關的標簽:成功 是最 大的 危機 成功 人們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