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複旦大學校訓含義及寓義

Feb20

               複旦大學校訓含義及寓義    「博學而篤誌, 切問而近思」         溫崇信    論語,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複旦校訓的兩句話是由這裏來的,用簡單的語句來解釋,博學是從各方麵廣博的去學習,以開拓知識的範圍,篤誌是向遠處大處立個誌向,立了誌向,就要堅定不移,切問是切切實實的問,近思是由近及遠的想,為闡發複旦校訓的涵義,必須分別詳細的說明,先說明博學。    博學,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到如今,學識的範圍更廣,門類眾多,以科學而言,凡有組織有係統的知識,均可稱為科學,自然科學以物為對象,是研究自然物質及其現象之科學,如天文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等,社會科學以人為對象,是研究人類社會現象,以求發現其中因果關係之科學,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學、社會學、教育學等,今日之學識,真是汗牛充棟,浩如淵海,齒豁頭童,尚不易有一技之長,一學之精,我們應當先對工具的學識,如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論理學,有切實的基礎,然後進一步的對各種學科有個一般的了解, Know something in everything然後再進一步的,各就性之所近,學之所長,國家時代之需要,求一門或數門學識的專精Know everything in Something 前者為通才,後者為專才,在科學突飛猛進的今日世界,研究學識的步驟,必須由通才而轉向專才,學不博則不能守約,好多科學均是有聯帶關係的,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有限,絕不能把樣樣學識都學得精通,守約就是精通於一種或數種科學,我們求學,很容易犯一通病,樣樣都好像懂得,其實樣樣都未深切了解,樣樣都好像能勉強做,其實樣樣都做不好,甚至於都不能做,今日求學,不僅讀今人書,並須讀古人書,不僅讀中文的書,並須讀外文書,不僅讀二流三流的書,還須讀原作家的書,並須讀報章雜誌,聽專家演講,尤其重要的要做劄記,「日記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讀書有時如走馬看花,有時如拈針刺繡;有時可淺嚐即止,有時須熟讀深思,經過了深切研究,不了解的了解了,記不得的記得了,脺於麵,盎於背,暢於四肢,那種樂趣,非言語文字所能形容,學習這個名辭包括學與習兩方麵,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朱注:「學,效也,習,鳥數飛也」無論研究那一種科學,獲得知識技能之必要曆程,均為學與習,惟有從力行中求真知,數學要做習題,理化要做實驗,僅了解原理原則是不夠的,我們對「習」一方麵,要多下苦功,研究自然科學的人常嫌社會科學空洞抽象;研究社會科學的人常嫌自然科學枯燥艱難,許多人常避難就易,認為學社會科學,就不必了解自然科學,而在另一方麵,學自然科學的人,常漠視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常識,其實,學識是彼此關連的,是各有其重要性的,研究社會科學而不研究自然科學,沒有根;研究自然科學而不研究社會科學,沒有果,現在就是研究高深的社會科學,有時也要有自然科學的基礎,任何科學的本身,無所謂難易,亦無所謂有無興趣,難與易;有興趣與無興趣,全是我們的主觀,避難就易,易者不一定,而困難增多,咬盡牙關去解決困難,則難者不難,易者更易,如果我們肯集中注意,認真研究,反覆練習,了解熟練,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則逐漸的難少易多,興趣盎然。    篤誌,求學不是為的裝飾品,「世代書香,榮宗耀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個時代是過去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不應當再沉醉了,求學決不是為的鍍銀、鍍金、麵子、光榮,求學不是為的敲門磚,我們腦海裏不應僅有「十年寒窗下,一朝成名時」,不應僅有中學畢業、大學畢業、普考、高考、委任、薦任、簡任,更不應有「一佛出世,?犬升天」,求學當然為求生活的技能,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求學是學生活之道,不做家庭的消費者,不做社會的寄生蟲,但是僅學會個人生活的技能是不夠的,士要先立誌,且必需篤誌,誌大人之學,養成德智體群平衡發展的健全個人,社會的健全份子,國家的健全公民,為人群服務,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以生活為目的,以生命為意義,要改進人類全體的生活,要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要學如何使國家轉危為安,轉弱為強,如何安定社會,富裕民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夫饑,我饑之,一夫寒,我寒之」,「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與以我們小小的空間,短短的時間為當代最大多數的人謀最高的幸福,要立誌研究什麽科學,要立誌做什麽事,要立誌做什麽樣的人,未立定誌向之前,要多多思考,?立定誌向之後,就要堅苦卓?,斷不可見異思遷,蜘蛛做網,螞蟻覓食,全給予了我們堅忍的教訓,人生僅幾十寒暑,求學與做事,均不相宜衝動性的常有變化,這山望見那山高,到了那山更糟糕,我們要做到擇善固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莫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切問,所謂切切實實的問,必須先審問,先審察而後問,問必需先問自己,審察研究而仍有所疑,然後問工具書,問參考書,問教師,問同學,學貴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好奇心為發明之母,Curio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學而不問,隻做了一半工夫,在若幹的學校裏,教師講解,學生讀書,聽講及記筆記,孩子在家中不敢問父母,怕父母嫌嚕嗦,在學校不敢問教師,怕教師說他搗蛋,因為問教師而有被問的危險,有的問題可能較為簡單,學生問了,怕表現自己的程度淺薄,為教師或同學所譏笑,父母及教師有時遇?困難的問題,或為自己的知識所限,竟會一時回答不出,頗傷胃口,其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世也」,父母及教師如一時回答不出,可以查查參考書,弄明白了再回答孩子。從前舊式部隊的軍官對集合旳士兵訓話後,大聲問士兵;「聽明白了沒有」?士兵齊聲高呼;「聽明白了!」回答的精神雖氣壯山河,其實誰也沒有聽明白,我們的腦筋,遇著新鮮的事物或問題,要經常的問,這是什麽(What)?這是如何構成的(How)?這是為什麽(Why)?牛頓因為問蘋果為什麽一定落在地上而發明地心吸力,瓦特因為問一壺水開了,壺蓋為什麽被蒸氣的力量所推動而發明蒸氣機,我們一定要問字典,問辭源辭海問百科全書,問其他參考書,問良師益友,問熱誠的專家,疑問經指教後,要再研究,要再回想,然後觸類旁通,一舉一偶而以三偶反,其樂融融!問必有所得,問方能進一步的有所疑,有了進一步的疑,再詳加審察研究,可能自己就了解,如竟不能了解,則應當再問,這是求學的必然途徑,千萬不可以強不知以為知。    近思,「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登高者必自卑,行遠者必自邇」,近思就是運用思想由近及遠,由易及難,由淺及深,由小及大,由已知及未知,行動前有意誌,意誌前有思想,演講是行動,決定來演講是意誌,而這個意誌是經過思想考慮才決定的,思想不是空幻的想,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思想不是雜亂的想,由天南想到海北,由山川想到人物,無目的思想是毫無結果的,思想是要有起點,有方法,有係統,有終點,所謂有思想程序Thinking Process,談到思想的方法,我們有時用比較法,例如月暈而風,礎潤而雨,這是用多年的經驗來推斷,有時用歸納法,所謂萬殊歸於一本,有時用演繹法,所謂一本散為萬殊,較為周延可靠者,則為歸納演繹並用法,我們學習任何科學或技能,全是不斷的在「嚐試與錯誤,錯誤與嚐試」的過程中的,先搜集各個特殊的事實,求得一個假定的原則,再根據這個假定的原則,應用到各個特殊的事實上去以求證,結果定會發現若幹錯誤,研究並改正了若幹錯誤,再根據進一步的各個特殊的事實,再求得一個假定的原則,然後再根據此第二次的假定原則,再應用到各個特殊的事實上去求證,結果又會發現若幹錯誤,又待研究改正,意誌薄弱的人,嚐試發現錯誤,即自認失敗,沒有勇氣再去嚐試,意誌堅強的人,不斷的由嚐試中尋到錯誤,改正了錯誤再嚐試,錯誤是意誌堅強的人的參考資料,失敗是意誌堅強的人的成功基石,歸納演繹並用法的確是較為周延可靠的思想方法,歸納演繹,演繹歸納,進化無窮,至善無極,做近思的工夫,必須慎思,慎思必須明辨,明辨就是要辨別真偽,是非、大小、輕重、長短、先後、緩急、公私、利害、忠奸等等,我們要客觀的根據事實,最好的論理是根據事實的論理,我們要主觀的學有研究,品有修養,要虛懷若穀,有坦蕩蕩的胸襟,一塵不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以人廢言,不以言廢事,毋為感情所蔽,毋為孤陋寡聞所欺,毋為現象所惑而忽其本相。    以上說明了複旦校訓:「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也說明了孔門遺教:審問;慎思;明辨。真知重在篤行;惟有篤行,方能得真知,曾國藩雲:「出之於口,入之於耳,口耳之間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顏習齋雲:「凡事心中了了,口中說說,筆下寫寫,而不從身體力行過,全是無用。」,我們求學要有誌,誌大人之學,非為裝飾品,非為敲門磚,不僅求生活的技能,我們要有識,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工夫,在德智體群各方麵充實自己,鍛?自己,健全自己,我們要有恒,有恒為成功之本,持之以恒,日積月累,鍥而不舍,自然見效,天資高的勿自傲,天資低的毋自棄,天下無難事,天下亦無易事,十分之一的靈感;十分之九的血汗。    附記:溫崇信先生是本校首任校長,任期民國四十七年至五十二年,其事蹟詳見「崇信館記」。 這篇關於解讀複旦大學校訓含義及寓義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大學生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