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玩轉眾創空間?

Feb20

在中央領導的反複強調下,“眾創”一詞迅速登上熱榜。3月11日,國務院發布《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確定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所謂眾創空間,指用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台,專門提供給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新創業使用。不久前離職創業的前萬科高級副總裁毛大慶,便瞄準了這一新興藍海。
在中央文件鼓勵下,各地方政府迅速跟進,紛紛推出地方版的眾創空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3個省(區、市)出台了省級層麵的政策,或已經落實了眾創項目。其中,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已初步有項目落地,四川、浙江等地則出台了省級層麵的相關政策。在已經落地的項目中,北京創客空間、上海創客空間聯盟、深圳柴火創客空間是較早的一批。3月12日,河南首家眾創空間——UFO眾創空間鄭州項目開工。湖北改造中的715創意園,也正在努力構建麵向人人的眾創空間創業服務平台。除了“硬件”建設之外,不少地方還從提升“軟件”入手,營造“眾創”的良好氛圍。寧夏銀川、廣東中山等地通過一係列政策,如房租減免、免費接通高速寬帶網絡和培訓創客的方式來構建眾創空間。
對於各地政府及開發商而言,眾創空間無疑是盤活城市存量資產的妙招。通過創業活動集聚人氣、帶動整體城市資產升值,是他們打的如意算盤。不過,在真正付諸實踐之前,各級政府與開發商可能首先要想清楚一個問題:成功運營眾創空間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麽,是政府補貼或者政策設計嗎?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尤其是按照舊有的地產思維去操作,最終很有可能變成“政府請客,企業買單”,在火了一陣子後麵臨虧損爛尾。眾創空間最重要的是圈人,要通過地產將創投機構與創業者圈起來。基於這樣的角度看,並非每一個地區都適合眾創,更不是每一個眾創空間都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不同於傳統商業地產項目,眾創空間帶有明顯的互聯網思維痕跡。前期賠錢賺商譽、流量,在建立起用戶黏性後,通過股權投資、廣告分成及向合作夥伴收費的後向收費模式變現。短期內,眾創空間的租金收益無法打平租賃成本,需要通過創業項目的價值溢出,尤其是創業企業的成長,才能實現商業上的盈利。由此,核心創業者的選定變得尤為重要,是整個商業模式盈利的關鍵所在,而這並非地方政府與開發商之所擅長。從創業圈的情況看,創業者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層級:最被市場看好的是名人明星創業,其次BAT高管,再次其他知名科技公司高管,然後是海歸,最末則是本科畢業無經驗、無技術的學生。眾創空間若要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需要打入核心創業者的圈子,要將其作為社交平台,而不僅是地產項目來運作。隻有當這些創業者獲得成功,眾創空間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否則可能徒為他人作嫁衣,模式不可持續。
除了創業者,眾創空間還需要圈住活躍的創投機構,尤其是天使投資領域的意見領袖。從資金結構來講,這部分意見領袖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天使投資機構,比開發商更加適合承擔創業投資的風險,同時對市場的嗅覺也更敏感。在整個創業創新市場的產業鏈中,眾創空間需要成為那個居間人,將投資人與創業者連接起來。互聯網時代,萬物都講求個連接。眾創空間其實也是“互聯網+”。
目前來看,眾創空間最好的運作模式,並非地方政府與開發商直接操盤。地方政府作為製度的供給者,可以在稅收優惠、基礎設施配套方麵提供便利,開發商則宜作為投資人,以地產入股為佳。地產商尤其看重財務現金流,與眾創空間項目先燒錢、再貨幣化的打法迥異。但作為投資人的話,可以通過向眾創空間讓利,以創業作為主力招商方向,帶動周邊及配套商業發展,在享受創業紅利的同時,規避財務結構錯配帶來的風險。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眾創空間是當前各方關注的熱詞,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繼出台相關政策,鼓勵眾創空間的發展。企業(尤其是開發商)在參與眾創空間建設時,尤其要注意玩法的不同。眾創空間歸根結底是在圈人,通過投資“人”而非地產獲利。這也決定了,並非每一個地區都適合眾創,更非每一個眾創空間都能獲得成功。

這篇關於怎樣玩轉眾創空間?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創業必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