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每天下班後的黃金時間?

Feb20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

做好了計劃,要健身、閱讀、學英語,但每天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又忍不住對自己說:今天實在太累了,明天再說吧……

於是,做好的計劃,就這麽拖著。一個月、三個月、半年……

每一次都信心滿滿地給自己鼓勁,卻最多隻堅持了兩三天,就失去了動力。

又或者,終於擠出了難得的時間,卻不知道要做什麽。結果,就在發呆、看劇、逛街、無所事事之中,消磨掉了一天。

於是,我們就在這樣的模式中,一天天變得平庸下去。

要知道,許多優秀的人,未必比你天資聰穎,也許,他們隻是把你用來休息和消遣的時間,用在自我提升上而已。

一天兩天,也許看不出差異。但是,時間長了,彼此之間,就會慢慢地拉開差距。

而差距一旦拉開,想要追上去,就非常困難了。

追本溯源,這些差異來自於哪裏?也許就是每天下班後,兩三個小時的時間積累。

那麽,作為上班族,如果你不想讓自己掉隊,可以在每天的這段「黃金時間」裏,做些什麽,來提升價值呢?

下麵,介紹幾種做法,僅供參考。:)

1.內化信息

我們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

這些信息,可能是一篇公眾號文章,可能是一則報道,可能是一個靈感,可能是一次交談……

它們往往會給你一些啟發,或者為你的工作和學習提供指導。

這些信息,錯過了的話,非常可惜。當你需要的時候,也許要花不少時間和精力才能找到。

但如果僅僅是讀過一遍,拋諸腦後,或者隻是存起來,告訴自己「有空再讀」,其實跟錯過是一樣的:它並沒有真正被你消化。

你隻是在心理上「知道」了這個信息,並沒有能真正去記住、理解、運用它。

所以,我一直在強調「信息流」這個概念。什麽是信息流?就是對於有價值的信息,我們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對它進行一環扣一環的處理,直到將它妥善地「嵌入」到我們的知識體係之中,徹底地「為我所用」為止。

這裏麵,最重要的,就是「行動」。

行動是什麽?就是在充分理解信息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運用,在運用中鞏固。

我的建議是: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對當天獲取到的信息、學到的新知,通過實踐,進行內化。

如果讀到了一篇行業分析的文章,覺得很棒,那是否可以參考文章裏麵的方法和角度,來分析自己所處的行業?

如果讀到了一篇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那是否可以借鑒文章裏麵的方法,嚐試運用在這一周裏麵?

如果學到了一個Excel的小技能,是否可以實際跑一下數據?

如果學到了一個抽象的知識點,比如曆史、哲學、經濟學,是否可以將它與自己的知識網絡聯係起來,寫一篇小短文?

這些,都是通過「行動」,將這些信息內化的方式。

隻有通過實踐,用多角度、多視角去審視這個信息點,榨取它的價值,才能真正實現對它的吸收利用。

耗時:30分鍾。

2.記錄日誌

我帶新人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習慣:讓他們每天寫一頁工作日誌,第二天交給我。

這個做法一般會重複一到兩個月,直到他們已經習慣了這個做法,不需我去檢查為止。

效果呢?幾乎每個人,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都會主動找我,對我說:我覺得思路清晰多了,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多虧您幫我養成了這個習慣。

為什麽呢?很簡單。隻有將自己每一天的收獲記下來,你才能真切地看到自己的成長、思考和進步,才不至於渾渾噩噩地度過每一天。

做每天的日誌,至少有三點好處:

1)通過記錄每天的收獲,你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是在不斷成長,還是在重複著機械的工作。

如果你的日誌上麵,連續一個月、兩個月,都沒有任何新東西,都是在到處救火,重複著日常的瑣事,那也許,就該引起警惕了:你手頭的工作,或許對你來說,價值並不是特別大。

2)通過記錄重要信息,可以成為你的資料庫,在需要時快速查找到。

舉個例子,在我做一個項目的過程中,每天都會處理一些問題,這其中,有很多東西,是可以用在以後的工作和項目裏麵的。如果不把它們及時記下來的話,就很容易忘掉,下次再遇到一樣的問題,也許還是會出錯。

3)通過記錄自己的成長,不斷給自己正向反饋,強化信心。

這不用說了。讓自己感到「每一天,自己都在成長」,過去的日子沒有荒廢,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在你消沉的時候,低落的時候,這些內容,都可以給你力量。

那麽,如何做每天的日誌呢?

推薦的平台,是Google表格。用表格的形式做日誌,非常容易格式化,便於閱讀和記錄;而用Google表格,好處是雲端同步,在不同終端上,打開網頁就能用。

另外,也可以用印象筆記。印象筆記最近的更新版,新增了對表格功能的支持,包括底紋、定寬等,非常好用。(移動端暫未支持)

內容方麵,建議采用這兩種模板(見圖):

前者適合較為按部就班的人,後者適合時間和思維較為彈性的人。

或者,你也可以設計出自己的一套模板。歡迎跟大家分享。:)

耗時:15分鍾

3.學習英語

在這個信息時代,英語的重要性,無論提到多高,都不為過。

國外有這麽一種風氣:大多數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會著書立說,或者寫博客,來傳播他們的觀點和知識。而國內,業已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靠個人能力和經驗法則,並無太多可複製性的知識體係;而願意去鑽研、學習、構建知識體係的人,又大多還年輕,尚未達到那樣的高度。

這就導致了:目前國內的書籍,大多數是對國外知識的引申、演繹和搬運,真正有閃光點的,極少極少。無非是打一個信息差罷了。

可以說,如果你能堅持閱讀英文的一手資訊,至少在視野和格局上,就能走在95%的同齡人前麵。

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呢?

我自己的經驗,是直接閱讀英文內容。每天讀一到兩篇文章,遇到生詞就查。日積月累,培養起語感,基本就沒有太大障礙了。

這裏推薦一個網站:medium.com

這是一個很大的博客平台。許多專業的專欄作家,會在上麵更新文章。專業性上比起Quora要高一些,難度也不會太大,適合大多數人閱讀。

每天花15分鍾,讀一到兩篇文章,日積月累,你會發現,無論是英語閱讀能力,還是知識和信息的儲備,都會有巨大的飛躍。

耗時:15分鍾

4.廣泛閱讀

有段時間,經常有人問我:怎樣提高自己的文案能力?怎樣才能寫出好文章?

我回答他:你會這樣問,就說明你還沒有理解「寫作」的本質。寫作並不是一項適合「學習」的技能,而是長期閱讀、思考所帶來的必然的產物。

也就是說,帶著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去上課、讀書,往往沒有什麽用。因為真正能夠提高寫作能力的,是日積月累的閱讀。

這就叫做「厚積薄發,博觀約取」。沒有大量的積澱和儲備,是無從談起的。

其實,不止寫作。深度思考的能力,理解事物本質的能力,快速學習的能力,這背後,離不開的,都是大量的閱讀。

閱讀的意義是什麽?在於消除你的盲區,從邊界上拓寬你的視野和思維。它可以使你發現更多的路徑,將你散落的知識點,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

無論思考,理解,學習,但凡想真正實現個人的提升,都離不開知識網絡的力量。

為了達成這一點,我的建議是:先去閱讀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書,開拓視野,打開思路,建立對各行業、各領域、各類不同人群的基本認識。

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深耕細作,精讀最前沿的著作。

查理·芒格提到過一個「格柵模型」,就是同樣的觀點:你必須先廣泛涉獵各大學科,找到各學科、領域背後的共性,將它們聯係起來,發現它們的底層原理和固有的思維方式。在這個基礎上,再去作出探索和調整,進行係統化的思考,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型。

這也是我很推崇的觀點。在我的文章中,你會經常看到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營銷學、管理學等領域的影子。其實,讀得多了,就會發現,在許多層麵,這些學科是彼此交叉、互為支撐的。唯有多管齊下,進行廣泛的了解,才能更全麵地認識事物,不至於盲人摸象。

這方麵,建議去讀各領域的經典教科書,或者最權威的科普書。比如《心理學與生活》《社會心理學》《大問題》《全球通史》《牛津通識讀本》「劍橋係列」,等等。

這些書往往經過時間和範圍考驗,是最不會出錯的選擇。

耗時:30分鍾

5.其他

除了上麵這些,還有這幾個點,可以參考:

1)提高精力

以前的文章也講過,精力是一切工作、學習的基礎,也決定了你利用時間的上限。如果精力有限,無論采用什麽方法,你對時間的利用都是難以達到最高效的。

如何提升精力呢?無非就是三點:規律作息,平衡飲食,多運動。

建議每天花半小時在運動上,有氧和無氧交替。如果不是為了體型,無需去健身房,在家裏做無器械即可。

耗時:30分鍾

2)深度學習

不斷取得突破的關鍵,是要樹立一個目標,然後有的放矢地去努力。

這個目標,可能是掌握一門技能,通過一個考試,找到一個新職位,提升收入,掌握一個領域……諸如此類。

你要做的,是根據目標做好規劃,並分解到每天的時間段裏麵,利用業餘時間逐步攻克。

可以參考:

有效提高執行力,你需要這幾個技巧

耗時:依個人而定,約45分鍾。

3)整理任務

臨睡前,對自己的任務清單做一下回顧,整理一下明天要做的事情,排好優先級,寫好大致的思路和操作,會有利於明天的執行。

耗時:15分鍾

以上這些事情加起來,是3個小時。

對很多上班族來說,這或許有點太奢侈了。不過,未必一定是要下班後的時間,你也可以早起一點,也可以利用午休、通勤時間,盡量靈活一點。

最重要的,不要強迫自己堅持,而是要從中找到價值,真正去理解這些事情的意義。

畢竟,成長本應是多麽美好的一件事。

作者:Lachel

這篇關於如何利用每天下班後的黃金時間?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職場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