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低水平勤奮的人

Feb20
作者:周昶帆

  01

  小張是互聯網公司的一個產品經理,剛工作不到2年,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平時他早上總是拿著豆漿和包子匆匆忙忙趕到辦公室,然後眼看著各種事情找上門。

  工程師、設計、運營、市場營銷人員都得找他對項目。

  一上午忙過了之後,才有點時間看看互聯網行業資訊。

  而下午,他則需要可樂和咖啡提神,然後再來一輪,去PK上午的那些人,跟老板要資源。

  隻有晚上,他才能安靜下來,不被打擾,寫點產品的下一步思考,或者刷刷手機,玩玩遊戲,12點多才上床睡覺。

  這成了他固定習慣。

  但最近,他找我聊,說感覺自己陷入到了一種“低水平的勤奮”當中,每天都在打雜一樣,事情看上去做了不少,但又都像是瑣事。

  沒有方向感,隻有緊迫感和焦慮。

  現在,很多職場人都像小張一樣,低水平勤奮也已經成了眾多微信號頻繁寫作的話題,尤其是那些剛畢業進入職場的人。

  這其實是一道坎,每個人都會遇到。

  我們很容易陷入到一種思維盲區中:一張便簽紙把待辦事項寫得滿滿的,一天做下來劃掉了很多,看上去很充實。

  但做事時是先把著急的和容易的先消滅掉了。

  想著最後踏踏實實做最重要的。

  但現實往往是,要做重要的事時已經沒時間了,自己都累的葛優躺了,啥都不想幹了。

  最後便簽紙上留下的,好幾天都是同一件重要的事。

  長此以往,可不就陷入瑣事當中了嗎?

  02

  其實,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對於小張來說,工作上,除了涉及團隊進度的與別人協調溝通,產品規劃也是頭等大事,涉及未來的方向。

  哪怕上午很多溝通,可以早起一點,早上集中一個小時做規劃好的事情。早上一般是高效時段,應該匹配給最重要的事。

  一天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一個一個幹掉。

  幹掉了大Boss,後麵闖關就會輕鬆,即使一天下來做的數量不多,心裏也會踏實。

  一般來說,重要的事都不是容易的事,自然會有畏難情緒,我們會犯拖延症。

  拖延症犯病的成因之一就是有完美主義心理,有人希望用完整的時段,把一件事情好好做好、做完美。如果不能做好,寧肯不做。

  但工作中重要的事你不可能不做啊。

  一天中會有太多意外情況,到最後心理上就鬆懈了,沒有意誌力和勇氣去撿起重要的事。

  結果隻能靠Deadline來逼你推進。

  至於效果嘛,看運氣啦。

  而一大早做規劃中的事,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這同樣是個需要意誌力的事情。差距也由此產生。

  其實優秀是一種習慣,低水平勤奮也是一種舒適區內的習慣。

  怕就怕這種習慣長期保持,沒有改變。

  事務性的產出與重要事情的產出是指數級的差距。

  說白了,領導不會因為每天寫日報、催著實習生也寫日報就重視你,而是因為你真的做出了項目才會重視你。

  除了意誌力,還有一些技巧上的東西。

  要學會拆解,把一個重要的事(通常是一個項目)拆成一件件小事,一點點做,這樣就容易多了。

  估量好自己的時間資源,不要樂觀地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是做最嚴峻的打算。

  03

  重要的事與不重要的事還不難區分。

  更難的是,都重要,你怎麽辦?

  美國股神巴菲特就深知要事第一的原則,懂得聚焦的他有句名言:“真正成功的人幾乎對所有的事情都是說不的。”

  MikeFlint是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還曾為美國多任總統開過飛機。

  在為這些成功人士服務之外,他自己也想在事業上有更多的追求。

  一次,他和巴菲特聊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

  巴菲特叫他先寫下職業生涯最重要的25個目標。

  等他寫完,巴菲特讓他審視一下,然後圈出他認為最重要的5個。

  這樣,Flint就有了兩個清單:一份是他認為自己職業生涯最重要的5個目標,另一份是他覺得比較重要的另外20個目標。

  巴菲特問Flint:你現在知道該怎麽做了嗎?

  Flint回答:知道了,我馬上去實現這5個重要目標,另外20個,並沒有那麽緊急,所以我可以在閑暇的時間去做,慢慢實現它們。

  巴菲特說:不,你搞錯了。那些你並沒有圈出來的目標,不是你應該在閑暇時間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應該盡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應該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它們,不花任何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它們上麵。

  04

  這20件事看起來也比較重要,但比較下來,它們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把它們也放在待辦清單上,它們就像站在男士身邊的裸女一樣,隻會讓人欲火焚身。

  你會經常衝動地去做一下,這就與那5件重要的事爭奪資源。

  事實上,你應該全力以赴地保證重要的事被完成,不分心。

  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果斷舍棄。有些極簡主義斷舍離的精髓。

  重要與不重要的容易區分,但重要的和比較重要的就難以分辨了。

  還得取舍,這就更讓人抓狂,因為得深度思考啊。

  美團網的CEO王興曾經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

  所以他們不分,不思考,就去做一堆瑣事了。

  人的本性都是貪多求全,你讓他放棄,無疑像割自己的肉。

  尤其在麵對不止一個機會時,比如既能出國留學又有機會去Google工作,你怎麽選?

  俄羅斯有句諺語,如果你同時追兩隻兔子,你一隻也抓不到。

  這個過程必然痛苦。

  兩頭都準備的,不全力以赴對付一個,這不也是相當有風險嗎?

  反正我看到的,在大四既想考研又想找工作還要考公務員的最後都不理想。

  用巴菲特的這個思維,再去比較,極端點,最重要的事情最後隻有一件。

  當我們手上的時間和資源有限時,就隻能專攻一個。

  而未來長遠規劃,像Flint的遠期計劃,倒是可以留下幾個互相有關聯的目標。

  但也不能說想當CEO,還想做投資,還想做總統。

  人家一輩子都不一定實現一個,自己就別想這麽多了。

  股神巴菲特專注於投資事業,他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他知道自己能力圈的邊界,隻做這個圈內的事情。

  但我想,在巴菲特的要事清單上,前五當中一定有每天讀書和深度思考。

  為此,他拒絕了大量的社交。

  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他會坐在美國奧馬哈他那間辦公室裏去與自己的思想對話。

  他還習慣關著辦公室的門,他說他不想聽到走廊裏的交談。

  05

  聰明人往往有能力能做成事情,但取舍很難,給他們選擇多了,他們就瘋掉了。

  與內心的貪婪鬥爭,我們會敗下陣來,而那些僥幸有第二次機會再來一局的,也許會吸取教訓。

  真正能一次做精簡的,是有大智慧的人,鳳毛麟角。

  什麽都想要,是任何人在麵對機會時的第一反應。

  你看一下百度、騰訊、阿裏巴巴,在這些公司的發展史上,互聯網給了它們百年一遇的機會,於是它們就什麽都想吃下來。

  結果,騰訊做搜索失敗了,阿裏巴巴念念不忘社交夢想,直到最近支付寶才反思社交必須割舍。

  而百度,電商和社交都做過,也都沒有成效,又趟進了送外賣的事業中。

  對於公司來說,取舍就是戰略本身。

  資源有限,機會眾多,是樣樣沾還是專注於一點?

  沒有哪個CEO沒聽說過專注和聚焦,但是這個錯誤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南牆。

  對一個個體來講,時間資源有限,不同階段,重要的事最好隻有一件。

  考驗一個人能力,看他日常的工作狀態,其實表麵上看是時間管理,背後卻是看他克服自己貪欲的程度,看他延遲滿足的程度,看的是自我管理。

  管不好的在瞎忙,表演出勤奮感動自己,而管好的反倒很從容。 這篇關於遠離低水平勤奮的人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職場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