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特·弗蘭:活在,按自己的方式

Feb20

   看見她自己帶來的醫療轉介單時,這位醫師並沒有太大的興奮和注意,隻是例行地安排應有的住院檢查和固定會談。    會談是固定時間的,每星期二的下午3點到3點50分。她走進醫師的辦公室,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還有高聳的書架分圍起來的嚴肅和崇高,她幾乎不敢稍多瀏覽,就羞怯地低下了頭。    就像她的醫療記錄上描述的:害羞、極端內向、交談困難、有嚴重自閉傾向,懷疑有防衛掩飾的幻想或妄想。    後來的日子裏,這位醫師才發現對她而言,原來書寫的表達遠比交談容易許多。他要求她開始隨意寫寫,隨意在任何方便的紙上寫下任何她想到的文字。    她的筆畫很纖細,幾乎是畏縮地擠在一起的。任何人閱讀時都是要稍稍費力,才能清楚辨別其中的意思。尤其她的用字,十分敏銳,可以說表達能力太抽象了,也可以說是十分詩意。    後來醫師慢慢了解了她的成長。原來她是在一個道德嚴謹的村落長大,在那裏,也許是生活艱苦的緣故,每一個人都顯得十分的強悍而有生命力。    不正常?她從小聽著,也漸漸相信自己是不正常了。在小學的校園裏,同學們很容易地就成為可以聊天的朋友了,而她也很想打成一片,可就不知道怎麽開口。以前沒上學時,家人是很少和她交談的,似乎認定了她的語言或發音之類的有著嚴重的問題。家人隻是歎氣或批評,從來就沒有想到和她多聊幾句。於是入學年齡到了,她又被送去一個更陌生的環境,和同學相比之下,幾乎還是牙牙學語的程度。她想,她真的是不正常了。    在年幼時,醫生給她的診斷是——自閉症;後來,到了學校了,也有診斷為抑鬱症的。到了後來,脆弱的神經終於崩潰了,她住進了長期療養院,又多了一個精神分裂症的診斷。而她也一樣惶恐,沒減輕,也不曾增加,默默地接受各種奇怪的治療。    醫院裏擺設著一些過期的雜誌,是社會上善心人士捐贈的。有的是教人如何烹飪裁縫,如何成為淑女的;有的談一些好萊塢影星歌星的幸福生活;有的則是寫一些深奧的詩詞或小說。她自己有些喜歡,在醫院裏茫然而又無聊,索性就提筆投稿了。 www.lizhidaren.com   沒想到那些在家裏、在學校或在醫院裏,總是被視為不知所雲的文字,竟然在一流的文學雜誌刊出了。    醫師有些尷尬,趕快取消了一些較有侵犯性的治療方法,開始豎起耳朵聽她的談話,仔細分辨是否錯過了任何的暗喻或象征。家人覺得有些得意,忽然才發現自己家裏原來還有這樣一位女兒。甚至舊日小鎮的鄰居都不可置信地問:難道得了這個偉大的文學獎的作家,就是當年那個古怪的小女孩?    她出院了,並且依憑著獎學金出國了。    她來到英國,帶著自己的醫療病曆主動到精神醫學界最著名的maudsly醫院報到。就這樣,在固定的會談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過了兩年,英國精神科醫師才慎重地開了一張證明沒病的診斷書。    那一年,她已經34歲了。    隻因為從童年開始,她的模樣就不符合社會對一個人的規範要求,所謂“不正常”的烙印也就深深地標示在她身上了。    而人們的社會從來都沒有想象中的理性或科學,反而是自以為是地要求一致的標準。任何逸出常態的,也就被斥為異常而遭驅逐。而早早就麵臨社會集體拒絕的童年和少年階段,更是隻能發展出一套全然不尋常的生存方式。於是,在主流社會的眼光中,他們更不正常了。    故事繼續演繹,果真這些人都成為社會各個角落的不正常或問題人物了。隻有少數的幸運者,雖然遲延到中年之際,但終於被接納和肯定了。    這是新西蘭女作家簡奈特·弗蘭的真實故事,發生在四五十年代的故事。她現在還活著,還孜孜不倦地創作,是眾所公認當今新西蘭最偉大的作家。   這篇關於奈特·弗蘭:活在,按自己的方式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