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勵誌故事

Feb20

  她出生在英國格溫特郡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飛機製造廠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員,母親在一家實驗室做技術員。小時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鏡,愛好學習,有點害羞,流著鼻涕,還比較野。她從小喜歡寫作和講故事,6歲就寫了一篇跟兔子有關的故事。妹妹是她講故事的對象。創作的動力和欲望,從此沒有離開過她。那時她夢想將來能成為一個大作家,出名的,令人崇拜的。    長大後,她喜歡上了英國文學,大學主修的是法語。畢業後,她懷著美麗的夢幻隻身前往葡萄牙發展,隨即和當地的一名記者墜入情網。無奈的是,這段婚姻來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帶著3個月大的女兒回到了英國,犧身於愛丁堡一間寒冷無比的小公寓裏。找不到工作的她,隻好靠著微薄的失業救濟金養活自己和女兒。    有一段時間,她瘋狂地寫作,寫自己的遭遇,寫人間百態,寫自己的所見所想,凡是她能想到的,她都寫了。她希望多發表文章,能以此能改善生活,希望自己能像那些成名的作家一樣,隨便寫點文字,大筆稿費就自動送到家了。但現實很殘酷,一年間她僅發表了7篇文章,其中三篇沒有稿費,隻給她幾本刊物。    沒有人知道她當時的鬱悶,她沒有人知道她的頹廢,她覺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生活實在太窘迫。她原本就是一個愛美的女子,正值青春,她渴望穿時尚華麗的衣服,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每當年幼時那些斑斕芬芳的夢想再次湧現時,她都難過得哭了。    24歲那年,她從曼徹斯特到倫敦旅遊,這次行程改變了她的一生。當行駛的火車在一個小站停下時,她看見外麵有一個瘦弱、戴著眼鏡的黑發小巫師,一直在穿過車窗對著她微笑。她微笑很可愛,很調皮,一下子抓住了她心,她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在什麽地方見過這微笑,竟然十分熟悉。於是,她萌生了一個念頭:以這個小巫師創作一部作品。這部作品是虛構的,把自己多彩的夢幻融入進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給人展示另一個世界。    接下來,她開始動筆。為了節省家裏的暖氣費,她總是呆在小咖啡館裏寫作,由於沒錢買紙張,她隻有把故事寫在撿來的小紙片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10歲小男孩,瘦小的個子,黑色亂蓬蓬的頭發,明亮的綠色眼睛,戴著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    盡管寫作很辛苦,但她沒有退縮,因為她不甘心領取救濟金,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經曆了傷害和磨難,她也要用自己的雙手吃飯。    小說完成後,她把它寄給了她幾家出版社,但沒有哪一家出版社願意接受。那時,作為一個單身母親,她的生活極其艱辛,當然沒有錢自費出版了。後來,一個家瀕臨倒閉的小出版社冒險出版了這部小說;再後來,美國一個不入流的小製片人覺得這部小說的故事不錯,便把它搬上了熒幕。    誰也沒有想到,在短的時間後,她的小說長期占據了世界暢銷書榜首的位置,那家小出版社起死回生聲譽大震,以小說拍攝的電影風靡全球,那個不入流的製片人也因此躋身一流的製片人行列。    她叫羅琳,她的作品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一連出版七部,每部都引起轟動,備受矚目,好評如潮。已被翻譯成63種語言,在全世界的發行量已經超過4億,創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    在成功麵前,J.K.羅琳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曆過的苦難,成名後,她熱衷於人道主義的慈善活動。2000年9月,她出任“單親家庭委員會”形象大使,並捐出了50萬英鎊。2003年3月,她特地為戲劇救濟基金會創作了兩部小說,將所得錢款捐助給了該基金會。2005年4月,為了紀念她的母親,她又為“多發性硬化症協會”捐了25萬英鎊。www.lizhidaren.com    如今,J.K.羅琳時常出現在各種晚會上,她已不再年輕,在歲月的磨礪中,她的麵龐留下了滄桑。可是,透過歲月清晰的刻痕,你會發現,她的目光是那麽清澈,她的笑容是那麽純真。她長得並不美,可她有孩子般的天真,成就了另一種美。    她說:“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痛苦,敏感、纖細、難堪、害羞、冒失、煎熬,這都是要經曆的過程,它們都是成長所必備的無素。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值得我們去嚐試。”    是的,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在經曆挫折與打擊後,我們才能更加體會到生命的真味,去讓自己的心靈開出一朵芬芳的花!曾經有過黯淡,但雙眸依然閃光;曾經有過雜亂,但一路奔跑成長,這就是人生最好的銘記。 這篇關於《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勵誌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