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的青蛙

Feb20

於丹曾講過一個故事,一群青蛙想比一比誰能夠爬上鐵塔的頂端。開始時,它們奮勇爭先。可是等到爬一半的時候,青蛙們打起了退堂鼓。望著遙不可及的塔頂,它們停下了。隻有一隻青蛙沒有停下來,一直在努力。那些停下來的青蛙,看著這樣一個瘦小的同類,有感歎,有嘲諷,有勸說,可是它始終不為所動,一直向上。雖然每一步都是那麽緩慢,但是它最終贏得了比賽。頒獎儀式上,當有人問它為什麽能夠爬上塔頂的時候,才發現它是一個聾子。

耳聾的青蛙之所以能夠爬上塔頂,就在於它聽不到夥伴們的議論,心中隻專注於目標,不言放棄,才最終登上了塔頂,一覽眾山小。青蛙如此,人也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在乎世俗的眼光,計較自己的得失,顧慮麵子和榮辱,而放慢了腳步,削弱了意誌,甚至放棄。其實,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很多時候就需要將自己當成聾子,忽略別人的“忠告”,忘記他人的刁難,排除幹擾和噪音,認準既定目標,保持向前的姿態,從容堅定地走下去。

我想到一個人,他是一個“離經叛道者”,曾經被科學界打入另類。我們都知道,晶體隻有兩類,晶體和非晶體。金屬屬於晶體,玻璃屬於非晶體,這是常識。而他竟然瘋狂地宣稱:自己發現了準晶體,玻璃就屬於準晶體。他花費了幾個月時間想說服同事接受自己的發現,但是一切都是徒勞的。人們取笑他,挖苦他,他的言論被斥為“胡言亂語”,甚至被勒令離開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小組。他隻得離開美國,回到以色列繼續研究,並頂著壓力公開發表了“準晶體”的相關研究成果。這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化學界的權威站出來公開質疑他的發現,甚至包括著名的化學家、兩屆諾獎得主鮑林。他孤獨、彷徨、痛苦、抗爭,卻並不能換來人們的青睞。“我並不在意,我知道我是對的,他們是錯的,時間終會證明這一點。”他不放棄自己的發現,堅守自己的主見,執著地從事自己的研究。在寂寞中等待了28年之後,最終贏得了世界的承認。他是誰?他就是2011年度化學獎得主謝赫特曼。

於丹在講《耳聾的青蛙》的時候,還說了一句言簡意賅的話:“世上有些奇跡其實就是在堅持中完成,有些奇跡永遠不是那些最機靈和最聰明的人能夠做到的。”是啊,我們羨慕他人成功時所擁有的鮮花和掌聲,夢想著自己什麽時候成功,期盼著什麽時候也能有他們這樣的榮耀,但是從來不願意考慮他人是如何走來的。我們隻是一直在想,卻沒有真正的行動,就像聒噪的青蛙一樣,是思想的巨人,卻是行動的矮子。

英國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在2002年招了一名中國博士生。當時,他想確定隻有一個單原子層的石墨烯的存在。於是,他交給這個博士生一塊石墨,要他利用精密的儀器把石墨打磨得越薄越好。三個星期後,這個博士生興衝衝地跑來說打磨成功了。這雖然是隻有十微米的薄片卻也有1000層碳原子啊。海姆要求博士生把石墨打磨得更薄些,而博士生的回答卻是:“你這麽聰明,那你自己幹哪。”博士生撂了挑子。在他看來這是導師在無事生非,有意刁難。麵對著質疑,海姆沒有回應而是用行動做出了最有力的回答。他采用了更原始的辦法,那就是用透明膠帶粘——用透明膠帶粘在石墨的頂層,粘好再撕下來;對折膠帶,再粘一次……如此反複,他在枯燥的對折中堅持著,耗費兩年時間,終於得到了單層石墨,也即石墨烯。

他和他的合作者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就是憑借著這個成果,在六年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得知自己獲獎之後,他的一句話和於丹的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的實驗向人們展示了,你事實上不需要在哈佛或是劍橋,不需要在集納了最聰明的人和最先進的設備的地方。你在設備上處於二三流的大學裏,也能做出令人驚訝的東西。”

成功是什麽?它沒有秘訣,成功就是專心做好你應該做的事。就像耳聾的青蛙那樣,雖沒有過人的體力、超人的智慧,但是確定目標之後,不瞻前顧後,不左顧右盼,不受外界幹擾,心無旁騖,朝著既定的目標奮力攀登。

這篇關於耳聾的青蛙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