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獎勵有“高效學習力”的人

Feb19

 

科學練習比刻意練習更重要。

 

01

 

同學曉川最近感到有點困惑,公司有個出國深造的機會,他想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於是準備考托福。然而花了很多時間,下了不少功夫,卻一直卡在瓶頸。

 

曉川調侃自己:不知是不是年齡大了,學習力也跟不上了。

 

曉川一直是我們這群人中最用功的一個,上學時,他嚴格執行學習計劃,每天堅持5點半起來,在圖書館甚至有自己的“禦座”,往往一坐就是3小時。

 

說起來,曉川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而曉川的上鋪,則是與他相反的一類,上鋪看起來不務正業,學習很分散,而且花樣百出。

 

但每次成績結果出來,下鋪的名次總是排在曉川前麵。

 

就好像《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每天背書18個小時的查爾圖,和看起來有點離經叛道的蘭徹,最終成為科學家的反而是蘭徹。

 

你或許會說,這是天賦差異,不該否定努力的價值。

 

但事實上,最用功的那個,往往不是學習最好的,這是因為被寒窗苦讀的“苦”所誤。

 

《如何學習》指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這樣的觀念:學習靠的是自律。學習需要安靜的環境,關掉音樂,嚴守一個規律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好成績。

 

然而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顯示:這些老一套的學習方法都不是好方法。科學練習比刻意練習更重要,隻有掌握學習的方法技巧,才能成為高效學習者

 

在這本書中,作者本尼迪克特·凱裏提煉出幾種顛覆常識的學習方法。

 

02

 

改變學習環境,能幫助增強記憶。

 

《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一絲不苟地執行固定的作息時間表,生活十分規律。他還分析暖氣、通風、舒適度等因素,在家中選定沙發的一角作為自己的專座。

 

大多數人在學習的時候,也都傾向於選擇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所,認為熟悉的環境更能集中注意力,相同的時間、地點、感受,能給大腦發出“現在是學習時間”的信號,觸發學習習慣。

 

然而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在兩個不同環境的房間各學習一次,然後在第三個不同環境的房間考試,比起在相同環境的房間學習兩次,再去第三個不同環境的房間考試,學習效果增強40%

 

這是因為大腦在儲存知識時,相關提示、背景音樂、心理狀態等都會影響記憶效果。

 

另一方麵,通過還原環境來幫助記憶提取也是不現實的,畢竟我們考試的時候並不一定是在熟悉的環境。

 

因此,在學習的時候,適當地變換不同的學習場所、學習時間,甚至學習習慣,這些改變會對大腦進行多角度的刺激,從而讓記憶不再依賴特定環境,更加牢固。

 

03

 

拉開學習時間間隔,化整為零,效果往往更好。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平時不見得有多努力,等到期末考試前一周,開啟瘋狂複習模式,結果成績也能過線。

 

考前突擊,集中學習,看起來效果很明顯。但過了一個假期,開學之後往往發現,所學的知識都差不多還給老師了。

 

工作記憶模型之父艾倫·巴德利通過實驗對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的效果進行了對比,發現分散學習的效果更好。

 

他認為“經常學一點”比較實用,對於學習來說,把任務分散開比一次性集中學完效果要好

 

也就是說,把集中學習換成多次學習,並拉開時間間隔,效果會更好。一口氣學習3個小時,不如分3次學習效果好。

 

那麽,如何把握這個時間間隔呢?

 

時間間隔既要維持最低限度的重複頻率,又要確保知識仍然能記得住。

 

對此,本尼迪克特總結出了最佳時間間隔:

 

 

作者舉了個例子,假設15天後要考德語,而安排複習的時間隻有9個小時,那麽分配方案是:

 

第1天學習3個小時,第8天學習3個小時,第14天學習3個小時,可以有一天的調整餘量。

 

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學習全新內容,比如學習外語、科學技術語,或是背誦人名、地理常識,甚至是演講稿。

 

04

 

沒有思路時,分心有利於頓悟。

 

在信息泛濫的社會,信息幹擾帶來的分心遠勝從前。調研顯示,蘋果用戶平均每天的解鎖次數不低於80次。

 

專注力的缺失固然令人憂心,然而研究表明,當我們遇到複雜課題,難以取得進展時,適當的分心有助於突破難點

 

社會學家格雷厄姆·沃拉斯發現,關鍵性的頓悟往往會在一個人放手之後,在並非專心思考時,意外地出現。他將頓悟劃分為幾個階段:

 

準備期:琢磨某個邏輯難題或者創新課題的時間。

孵化期:把問題擱置一旁,大腦開始在離線狀態(無意識狀態)下重新組合排列信息。

頓悟期:福至心靈的頓悟。

驗證期:驗證你得到的結果是否切實可行。

 

可見,解決問題的“頓悟”時刻往往在大腦離線後出現

 

那麽,我們可以做些什麽,加速“頓悟”時刻呢?

 

這個關鍵就在於孵化期,這個階段大腦對任何可能與解決問題相關的信息都很敏感。

 

花一點時間瀏覽網頁、玩電子遊戲、寫作等,進行適當的休息或者說暫時的遺忘,與此同時大腦仍然會在“離線”狀態下、在潛意識中繼續運轉,過濾線索,而且跳出那些讓你受到限製的思路。

 

因此,在思維卡殼時,不妨嚐試放鬆,等待頓悟發生。

 

05

 

 

十幾歲時,我們記住公式、學習外語、掌握樂器甚至練好投籃技術;進入職場後,我們磨練技能、考證考核,可以說,學習是伴隨我們一生的重要課題。

 

而隻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為高效學習者,才能找到學習的樂趣,學得輕鬆、不費力。

 

並且,高效學習能夠讓你主動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你用同樣的時間,修煉更好的容顏和內在,獲得極致的幸福體驗。

 

你學習的能力,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作者:葫蘆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篇關於世界正在獎勵有“高效學習力”的人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