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是用他人的過錯懲罰自己的一種蠢行

Feb19
從前,有一個婦人特別愛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這樣做不值得,可到時候總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於是,她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以使自己能夠做到遇事心胸開闊。不再斤斤計較,徒生閑氣。高僧聽了她的講述後,一言不發,把她領到禪房中,落鎖而去。婦人氣得高聲大叫,叫了許久,高僧也不理她。無奈,婦人哀求高僧放她出去,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這時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婦人說:“我隻為自己生氣。我怎麽會到這種地方來?我這是自作自受。”“連自己都不肯原諒的人怎麽能做到不生氣呢?”高僧說完拂袖而去。過了一會兒,高僧又來到門外問道:“還生氣嗎?”“不生氣了。”婦人說。“為什麽不生氣了?”“生氣也沒辦法呀!”“你的氣並沒有消釋,還壓在心裏。爆發後會更加激烈。”高僧說完又離開了。待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外時,婦人主動告訴他說:“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生氣。”高僧把門鎖打開笑著說:“還知道不值得生氣。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有氣根。”當高僧迎著夕陽轉身要離去時。婦人不解地問道:“大師。究竟什麽是氣?”高僧回過身來意味深長地說:“氣,就是別人吐出而你接納到口中的那種東西;生氣,是用他人的過錯懲罰自己的一種蠢行。”婦人聽後深有感觸,叩謝高僧而去。
  
  高僧的一席話。可謂一語破的。其實遇事生氣與否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在於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感覺和態度。在於自己修養水平的高低。大詩人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和佛印禪師一起坐禪,想試試佛印的禪性到底如何,便問佛印說:“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像什麽?”“我看你像一尊高貴的佛。”佛印說。蘇東坡說:“我看你怎麽像牛糞呢?”“哦,是嗎?”佛印神情依舊,沒有絲毫不快的顯示。蘇東坡說:“你尊我為佛,我卻說你是牛糞,你不生氣嗎?”佛印說:“我為什麽要生氣呢?我應該高興才是啊。因為自己是佛。所以看他人也會像佛:自己是牛糞,所以看他人才是牛糞。”蘇東坡聽後雖有一絲不快,但對佛印的高深修養和見識卻敬佩不已。
  
  我們都是凡人,很難達到佛印和蘇東坡那樣高深的德行修養。世事紛擾,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要做到遇到什麽煩心的事都不生氣,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我們應該盡量做到不為瑣事和不順心的小事而生氣。心理學研究表明,處於情緒低潮中的人,不僅自己容易生氣,而且會遷怒周圍的人和事物,正所謂“一人向隅,舉座為之不快”。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在《實際生活中觀察準則十誡》中曾經說過:“一發怒,數到十再開口;假如非常憤怒,就數到一百。”一位大學教授對此心領神會,他介紹自己控製壞情緒的經驗時說:“每當我生氣憤怒時,就閉口不言,即使講話也不超過三句。一個人生氣時很容易失去理智,意氣用事,講出來的話大多是氣話,甚至是錯話、髒話,就會使局麵更糟。為了不讓怒氣壞了正事,在惱火的時候我寧可盡量少說話。”
  
  生氣和憤怒最好的解救之藥是延宕,隨著時間的推移流逝,怒氣會大大緩解淡化,甚至煙消雲散。德國大哲學家尼采告誡人們:“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像憤怒的情緒那樣更快地損耗一個人。”如果你生氣和發怒一分鍾,便失去了六十秒的幸福。聰明人是不應該犯用他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錯誤的。 這篇關於生氣是用他人的過錯懲罰自己的一種蠢行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