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人生的深度,才能真的圓滿

Feb19
最近我才知道,我已經有了很多00後的讀者,當然也有了很多00後的媽媽讀者。這幾天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的經驗教訓,特別想寫一篇關於人生的深度與廣度的文章。

  當年有一句話特別流行,你不能修改人生的長度,但你可以修改人生的廣度和寬度。但我想,比起廣度和寬度,一個人更應該活出生命的深度,越早領悟越能滿足。

  壹

  也許你還在羨慕這樣的人


  多年前的學生時代,悠悠是在校園裏是最歡迎的類型。她是學生會幹部,身上光環很多,成績好,口才好,老師們也都很喜歡她。

  因為在學校相對封閉的環境裏,腦子反應靈活,主動出擊的外向型,是很容易備受矚目的,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們身上。

  可真的到了社會上,大家才突然發現,悠悠最後也就隻是成了一名留校的普通老師。校園裏的風雲人物,未必是後來最優秀的那一個。

  為什麽?最多的原因無非是這兩個。

  第一,他們習慣了鮮花掌聲,不習慣挫折,可從小池塘到了大海裏,他們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人,心理落差太大,他們抵擋不住挫折。

  第二,他們太容易在學業上很快達到優秀,反而不太專注去追求卓越。看似擅長考試,擅長交際,卻未必在真正的能力上得到太大提升。

  比如悠悠,什麽事她答應的很快,忘的也很快,你再問她的時候,她卻說:啊,我什麽時候答應過,不好意思,我忘記了哦。

  其實,倒不一定是她真的敷衍,而是她需要花時間的人和事真的太多了,已經沒有多少空間專注做某一件事了。

  這世上有兩種人:

  一種追求廣度,一種追求深度。一種熱的快,一種熱的慢。

  成熟得太早,真的未必是好事。

  因為,熱得快的人,喜歡貪多求快,卻經不住時間的考驗。而熱得慢的人,相信少即是多,慢慢成為了某個領域的專家。

  這世界是如此喧嘩

  讓沉默的人顯得很傻

  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

  如果你給他一把吉他

  貳

  拓展深度才能帶來智慧


  這個理論,在愛情裏也是一樣的,經驗越豐富,未必越懂得愛情的智慧。不是你見識過的男人越多,你就一定知道,怎麽樣才能幸福。

  年輕時候的一個同學雯子,她每次失戀都是一場山崩地裂,不停打電話挨個跟朋友們傾訴,在qq空間裏寫下很多憂傷的文字,然後把鏈接發給每一個人。我們都勸她,這麽痛苦,分了也好,反正你總是被他傷害。

  結果,沒過多久,她又和他複合了,大家想起自己之前勸告她的話,都尷尬無比。她卻還大大方方的繼續秀恩愛,這樣循環往複幾次之後,再沒有人把她的失戀當回事了。

  另一個朋友丁丁跟我說:本來還覺得自己傷口好的太慢,看到她之後,頓覺,我還是慢一點好吧。

  多年過去了,雯子的男朋友換了一個又一個,她很少空窗期,恩愛的時候滿世界都知道,失戀了也滿世界都知道了。年過30歲,依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

  而丁丁的男友換過一兩個之後,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歸宿。每次她失戀之後,很少見到她跟朋友們訴苦吐槽。

  我問她:你難道真的不難過嗎?

  她說:第一次失戀真的特別傷心,可走出來之後,真的發現自己成長了太多。反而找到了和傷口相處的一種方式,成為自己的醫生。

  越是傷痛,其實越是在提醒你,該停下來了,仔細思考,這是如何開始的,又是為什麽會變成這樣,反而更加清晰,後麵的路應該如何走。

  這個過程,讓傷口看似好的更慢,但它不會再複發。

  太多人,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個戀人不行,那就換下一個。結果換到下一個,問題還是一樣的問題。廣度帶來的是經驗,但經驗未必帶來智慧。

  隻有慢慢的療愈自己,耐心調整好五髒六腑,挖掘內在的深度,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身體裏的智慧,如植物一樣生長起來,綠草茵茵。

  你很少贏過別人但是這一次你超越自己雖然在你離開學校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認為你不會有出息你卻沒有因此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叁

  活出深度,才能真的圓滿


  瑪麗蓮夢露短暫的一生裏,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無數。為了快速成名,她妥協於潛規則。為了打造性感的身材,甚至不惜摘掉兩根肋骨,得到纖細無比的小蠻腰。

  可如今,世人隻知她的性感,少有人知道夢露這個人演出過什麽角色,又曾有過怎樣真實的喜怒哀樂。她成了一個標簽,而不太像某個活生生的人。去世前的夢露,已經要靠酗酒和嗑藥來麻醉自己,她覺得男人們都是在玩弄他,沒有人在意她的才華和作品。

  媒體津津樂道她為何離奇的死在了36歲,又曾經和多少大亨名人有過緋聞和性愛經曆。作為明星,她或許是成功的。但作為一個人,她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怎樣走到最後的,似乎是命運推著她在走向一種深淵。

  而另一位女明星,赫本的一生,卻一直非常清醒的為兩個角色努力:[演員]以及[母親]。在她的一生中,你可以看到,她為了超越早期的經典角色,不停嚐試各種新的角色。息影後,盡管已身患癌症,仍然努力投身慈善事業,幫貧窮國家的兒童爭取各種慈善福利。

  曆經兩次流產,仍然不放棄要成為母親,甚至為了孩子,決定暫時放下自己的事業。為了孩子成長在一個遠離好萊塢光環的環境裏,她在瑞士的寧靜村莊買下一座農莊,取名[靜園]。每當她回到靜園,她不過隻是一個孩子的母親,而非某個明星。她喜歡在村莊裏散步、靜思。

  當兩個孩子上學之後,赫本因為常常思念孩子,為了經常陪伴孩子,甚至決定停止接拍任何電影。在她的孩子心中,媽媽就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媽媽,他們並不知道她在世界上享有如此的盛名。

  夢露和赫本,同樣是經曆過童年的悲慘命運,同樣的天生美麗,同樣也經曆過婚姻愛情的創傷,為什麽她們活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姿態?

  在人生的方向裏,夢露熱衷追逐各類名人明星,總統、大導演、知名製片人,她完美的利用了潛規則,卻也把自己變成了名利場的犧牲品。

  而赫本卻能在人生最巔峰的時刻,選擇遠離好萊塢生活,終其一生,忠於自己,忠於愛。這就是對人生深度的一種清醒認知。

  肆

  深度,就是不斷超越自己


  很多同學朋友羨慕我,可以擁有現在自在的生活,不被規則束縛。十年前,當同學都已睡去,我還在寢室裏敲打鍵盤的時候,我也不知道,對文字的堅持,能成就我現在的人生。

  人的一生,說起來似乎有六七十年,但真正決定人生方向的,不過就是20歲到30歲的這十年之間。

  在如今的社會,已經越來越不稀罕八爪魚一樣的人,而是稀缺能夠活出深度的人。很多人被日本的匠人精神鼓舞,震驚他們為什麽可以數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做到極致。

  那是他們都深知:對普通人的資質來說,用十年時間做一件事,幸運的話,也不過頂多隻能優秀而已。可這樣,真的都比十年裏,一件都沒有做好的人生,要完美的多啊。

  我想說,我20歲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麽天賦,隻是把自己願意做的一件事一直做下去而已。當你付出越多,收獲越多,你可以遺憾的就越來越少了。

  那些把時間精力都交給一件事,那些信奉少即是多的人,幸福感和滿足感,為什麽比普通人更強?

  因為他們永遠都會清楚看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昨天還覺得外語難上加難,今天已經可以講幾句日常對話了。昨天還不知道ppt怎麽做,今天就至少熟練操作了。昨天還語法不通,今天至少可以流暢寫完一千字了。

  所謂人生的深度,就是和自己賽跑,不斷超越自己啊,才能越來越自信,相信這一生沒有白費。

  你這一生,能走到最深的地方在哪裏,才決定你成為誰。 這篇關於活出人生的深度,才能真的圓滿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