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定義自己

Feb19
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定義自己

  拚自己,不“拚爹”

  挫折,孕育著更好的禮物。畢業時,我之前幾個月的實習已經結出碩果。我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華僑部實習,那年的第一個月,老師就告訴我,你沒問題了,我們要你,留下吧。那時候看著其他還在找工作的同學,我覺得我的工作定了,感覺很幸福。回家過了一個很圓滿的年。

  回來後,3月突然接到國際台的通知,廣電部出台政策,今年國際台不招中文編輯。於是,一個很好的前途馬上就吹了。沒隔兩天,我就買了去廣州的硬座火車票,要去廣州的珠江廣播電台應聘,自己一個人。但是,莫名其妙的頭一天下午,係裏接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電話,問你們還有沒有沒來我們這兒實習過的同學,我們想見一見。係裏知道我已經在國際台吹了,就推薦了我。所以,失敗挫折孕育了新的機會。

  沒有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實習的原因,我評估了一下,我去國際台留下的可能性更高,而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可能性低,所以我選擇了國際台。但是沒有想到國際台這失敗了,我得到了中國人民廣播電台的召喚。我去中國人民廣播電台,談了不到兩個小時,誰都不認識,他們也不認識我。

  回去第二天就接到了電話,我們要你了。對我來說,挫折到來了,沒想到反而得到更好的。我一直在講個笑話,我說我失去了“拚爹”的可能。別人拚爹,他首先得有爹,我父親在我8歲的時候去世了,母親把我養大。生活中不要相信永遠都在拚爹,要去相信更多正向的東西,起碼我是一個例子,從大學畢業一直到今天,遇到了很多貴人,沒有為工作的變動和求職送過一分錢的禮,不也走到這兒了嗎?

  你憑什麽在20多歲的時候,就界定一個工作的好壞?

  有人說,就業不難,就好業難,我想反問,什麽叫“好”?你憑什麽在20多歲的時候就界定,而且是拿別人現在的標準去定一個“好”?我分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8月15日去報到的時候,上上下下告訴我,你被開除了。一年後,才給我工作證,我們去房山鍛煉了一年。

  一年後回到中央台領了工作證,我一心一意想去的崗位是“新聞與報紙摘要”,那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品牌。我是學新聞的,我熟悉這個位置,我一心一意要去做這個節目。但是,到了人事部,人家很尷尬地看著我,我猜了15個崗位都沒猜到給我調的新崗位,給我放在一個老年人眾多的相對比較邊緣化的中國廣播報,讓我排節目表去了。

  沮喪至極!我覺得我的新聞理想,從此煙消雲散了!這不是我想要的就業崗位,我想離開。但是我此生慶幸,並感謝我自己的一點就是第一天上班,我來到報社,坐在那一上午,處於痛苦和絕望之中,這天中午我做了這一輩子最偉大的一件事之一,跑到對麵書店買了一本報紙編輯的書,一下子把它看完了。再不喜歡,也要認真麵對眼前將要到來的工作,這就像談戀愛,你必須認真。這可能是個苦戀,但我也依然要認真麵對它。

  因為這報紙都是中老年編輯,我迅速成為主力。剛到那半年,我就被領導看中,可算來了一個小夥子,我成了最主要版麵的編輯。請問你去大報可能嗎?絕不可能。但正是因為我受到極大的重用,我就開始有大量的時間,不斷寫文章登在這張報紙上。雖然沒有稿費,但是有成就感。陸續就有周邊的人看到,開始有了一定的小口碑。我兩年以後,就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春節晚會的撰稿。

  你一生的職業,可能要多次改變,第一份工作隻是上馬的那一步。

  又過了一段時間,來了一個電話,崔永元問,“最近有空嗎?我要弄一個電視節目,你給我當策劃去吧。”“行啊,反正也是閑著。”過幾天,《東方之子》的製片人時間來了。二話沒說,拿了我在報紙上剛采訪完的,香港歌星的文章看。不是八卦的,很有味道,都是我提問的。反正是自己的報紙,一整版一整版地登。我把幾篇我的采訪文章給時間看,他看了兩篇說,你就是我要的人,我就去《東方時空》當策劃了。

  由於我沒想幹太長時間,所以當策劃的時候就敢於表達自己意見,後來我被迫推上了主持人的崗位。時間有一天對我說你去采訪吧,我堅決拒絕。我說這不行,我單位的人一旦看見我在這兒打工。時間一句話就把我說服了,你見過有早上看電視的中國人嗎?我一想這事安全、靠譜,那我就幹吧。結果因為我沒想長幹,因此我保持了初期沒有任何雜念的想法,一切發自內心。三個月過後,接到一個電話,告訴我,“小白,你是《東方時空》評出的最佳主持人。”

  現在回憶起來,如果第一份工作就像我想象的去了我要去的那個部門,每天淩晨3點半上班,下班之後隻剩下睡覺,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電台應聘主持人,不能不斷寫文章被人看上到《東方時空》。我現在可能熬成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副主編,但是一身病,時差倒不過來。我得感謝我無意的第一份工作。什麽才是最好的?這裏很重要的是態度的轉變,要確立一種新的準則,你一生的職業有可能要多次改變,這樣的人生才是豐富的。

  有一首歌說“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慢慢變老”,我覺得人生最最浪漫的事就是——我一開始就陪著你慢慢變好!一定要形成一種概念,人一生可能要做好多工作,第一份隻是你上馬的那一步,你要去積累很多經驗。當然,如若它能夠成為你一生的工作也很難得,但是我覺得比例不會太高。我們去觀察的話就會發現,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是經曆了很多工作改變。

  我對未來以及變化,永遠是充滿好奇,而不是恐懼,所以我喜歡開疆拓土。但是我發現身邊絕大多數人,對變動充滿了恐懼。哪怕這個變動,是向更好的方向轉變。由於變動打破了穩定的感覺,他就產生了恐懼,甚至躲避,甚至成為阻擋列車前行的人,在人生當中你是不是也如此?

  學會對未來充滿好奇,人的一生很長,你就是一個體驗者。為什麽不多看一些風景呢?人們有一種惰性,是隻認可自己習慣的“好吃”。如果隻停留在好吃的菜,永遠不嚐試沒有吃過的菜,你知道天下有那麽多美味嗎?不會的。人生的感受也同樣如此,麵對將要到來的東西,充滿一種興奮的好奇。

  我從來不恐懼。我總覺得60歲,一定還有60歲最美麗的風景。我欣賞眼前每一處風景,但是我不沉迷過去。活到將來,到來的時候自然麵對。對未來充滿好奇,你就敢於變革,就會成為獲益者。我在帶學生的時候不斷強調,好的老師就是要教孩子很多不喜歡的東西。喜歡的已經不用我教你了,說明它是你的知識體係,它會長久陪伴你。

  好的老師要擅長把現在年輕人,不知道的和不喜歡的東西,變成他喜歡的。哪怕他不喜歡沒關係,變成他的知識體係。教育是要不斷給人添加未知、不喜歡、變革的東西,而不是順著他,你要什麽我就給你。

  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一上來就定死了,上來就先把自己的故事結局寫了。你覺得有意思嗎?工作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因為現實利益,大家都願意有更好的工作,我也祝願你有更好的工作。但是帶著有更好工作的心,一個不好的工作來了,我也接受,並且充滿好奇地改變它,我的曆程就是這樣。

  所以,如果你足夠強,你就會通過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台階,逐步地向前走,也希望各位充滿好奇地麵對我們無法掌控的東西。

  10條建議給正在奮鬥的你

  1.行動要趁早,輕裝上陣,拚盡全力向前衝。每個成長階段都要承擔與年齡相匹配的責任,大多數的人到了30歲左右,都必須要考慮家庭問題。所以,要想行動,就趁早,趁還沒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時候,輕裝上陣,千萬不要太早享受安逸。

  2.找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圍繞職業目標方向這個核心,才能構建你的競爭力,形成核心競爭力。

  3.審視能力與年齡的匹配度,讓能力隨工作時間不斷積累。工作三年和工作一年的人,若在能力方麵沒有太大差別,這種不匹配會使得他們在想獲得突破時遇到很多阻力。隨著工作時間的積累,年齡不斷增長,能力也要隨之得到提升。

  4.堅持不懈,更加有效地投入時間,力爭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在任何一個領域成功,都必須至少付出10000個小時的磨練。無論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企業家,音樂家還是科學家,他們都在數十年內堅持每日付出,最終才能夠嶄露頭角。

  5.平時做好準備,才能得到機會的垂青。這正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機會隻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如果沒有遇到機會,不要抱怨,首先要反思自身哪些方麵準備不足,近乎苛求地努力。

  6.樹立不斷學習的能力,善於利用各種形式充電。厚度的積累在於不斷強化的學習能力,要給自己不斷培訓、進修的機會,否則,職業發展就會在原地踏步,實質上是“不進則退”。

  7.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在“優勝劣汰”中做到“強者自救”。隻有適應優勝劣汰,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獲得生存之地。強大的內心可以讓一個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消極悲觀隻會錯失良機。

  8.不讓壞習慣成為絆腳石,嚐試改變每個不良習慣。不管它是否影響到其他人,或者你是否抗拒改變,都試著去改變。如果你能做到戒掉壞習慣,你的生涯和生活都會得到積極反饋。

  9.與其不停抱怨,不如直接交流或尋找新機會。不停的抱怨隻會加劇你的不滿,而對問題解決沒有任何幫助。

  10.給自己一個專業定位,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文/白岩鬆 這篇關於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定義自己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