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工作與生活中的通病——浮躁

Feb19

  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敵人

什麽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浮躁深植在我們心靈的最深處,我們的人生因浮躁而虛浮乃至膚淺、平庸。

我們常常心不在焉,我們常常坐臥不寧,我們常常沒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們常常計較自己的得失,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我們常常急於成功……我們到底是怎麽了?原因很簡單——我們太浮躁了。

什麽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在短暫的生命之旅中,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敵人。

浮躁常常表現為:心浮氣躁,朝三暮四,淺嚐輒止;自尋煩惱,喜怒無常;焦慮不安,患得患失;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既要魚也要熊掌;這山望著那山高,靜不下心來,耐不得寂寞,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從來不肯為一件事傾盡全力,等等。比如看書,書在眼前像夢境一樣淩亂難懂,即使強迫自己看下去,意識也隻是在字麵上一掠而過,什麽也沒記住,心思根本不在書上。也就是說,隻是具備了一個看書的姿態和形式,實際效果其實等於零。浮躁往往會使你煩躁難耐,任何事情都會讓你大動幹戈。好事來了,往往會興奮得難以自製,甚至得意忘形。但如果有壞事光臨,便會立刻墜入痛苦的萬丈深淵,痛不欲生,仿佛世界末日來臨一樣。

是什麽使我們的學習或工作計劃一再擱置?是什麽使我們的遠大理想化為泡影?是什麽使我們的生活雜亂無章?是意識和行為的不能自製。而導致意識和行為不能自製的正是浮躁。被浮躁控製的直接後果便是一事無成。從更深層次去看,浮躁已默默地、不知不覺而又實實在在地支配著我們的行動,滲透在交友、戀愛、婚姻、工作、事業……之中。

做學問也好,辦企業也罷,都來不得半點浮躁。一個人浮躁,結果是個人受損,一個企業浮躁,結果是企業破產。隻有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事,才不會被浮躁所左右。針對浮躁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失為一句金玉良言。其實,能夠影響我們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我們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平和沉靜,腳踏實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們所處的世界——車水馬龍、霓紅閃爍、香車美女、別墅洋樓、魚翅燕窩、鮑魚熊掌……在這樣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麵對這一切,人們便不能自已地浮躁起來。似乎我們什麽都想得到,似乎這些在我們心中是最美的。但我們的心靈呢?我們應該讓它安靜下來,還它美麗。

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麵的這個故事。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難看啊。”徒弟說。“等天涼了,”師傅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傅買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種。秋風突起,草籽飄舞,“不好,許多草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沒關係,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來也不會發芽,”師傅說,“隨性。”

撒完草籽,幾隻小鳥即來啄食,小和尚又急。“沒關係,草籽本來就多準備了,吃不完,”師傅繼續翻著經書,“隨遇。”

半夜一場大雨,弟子衝進禪房:“這下完了,草籽被衝走了。”“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沒抬,“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光禿禿的禪院長出青苗,一些未播種之院角也泛出綠意,弟子高興得直拍手。師傅站在禪房前,點點頭:“隨喜。”

在這個故事中,徒弟的心態是浮躁的,常常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而師傅的平常心看似隨意,其實卻是洞察了世間玄機後的豁然開朗。

最後請記住: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敵人,無論你要獲取幸福快樂,還是要獲取成功,你都必須要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

煩惱都是自找的

每個人都曾有過煩惱或正在經曆煩惱,事實上,這些煩惱都是我們自找的。一個浮躁的人往往樂於自尋煩惱。你可以尋找甜蜜的愛情,你可以尋找美好的生活,但你決不可以自尋煩惱。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樂,煩惱也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避免不了的。但是,由於每個人對待煩惱的態度不同,所以煩惱對人的影響也不同,通常人們所說的樂天派與多愁善感型就是顯然的區別。樂天派的人一般很少自找煩惱,而且善於淡化煩惱,所以活的輕鬆,活的瀟灑;而多愁善感的人喜歡自找煩惱,一旦有了煩惱,憂愁萬千,牽腸掛肚,離不開,扔不掉,活的有些窩囊。

其實,人生的大多數煩惱都是自找的,本來就沒有煩惱,或者說原本就不是煩惱。例如,當了幾年處長之後就想當局長,結果提了一個資曆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你肯定不高興,其實你所處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羨慕著,再說局長有局長的煩惱,而且局長的煩惱未必少。還有的人為錢而煩惱,有了一萬想兩萬,有了兩萬想三萬,……還是煩惱,可惜你除了想過錢多有錢多的得意,有沒有想過錢多有錢多的煩惱,錢少的或許沒有錢多的那麽神氣,但錢少的也沒有錢多的那麽多擔憂,平民小戶沒有大富人家對盜賊綁架的擔心,恐怕也少有為爭奪家產使兄弟反目,甚至相殘的悲哀。

美國心理治療專家比爾·利特爾經過研究認為:一個人若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會促使其自尋煩惱、無事生非:

1.把別人的問題攬到自己身上。如果你把別人的問題攬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把某些人不喜歡你的責任也統統歸因於自己,那麽要不多久,你就會煩惱成疾。

2.做不可能實現的夢。最可憐的人是那些慣於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的人。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目標製定得高不可攀,他就會因為不能實現目標而煩惱。

3.盯著消極麵。牢牢記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記著有多少次別人對你說話的態度不友善。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虧的事情上,你就會運用這種消極的思想方法來給自己製造煩惱。

4.製造隔閡。絕不去讚揚別人,確實做到不使用任何鼓勵之辭;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評、挑刺、埋怨、小題大作。這是製造隔閡、自尋煩惱的妙法。

5.滾雪球式地擴大事態。當問題第一次出現時就正視它,它就很容易化為烏有。反之,如果讓問題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地擴大下去,最後滾雪球的人總是遵照一條簡單的規則行事:“如果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時機,索性再往後拖拖。”這樣,隻會使問題變得更糟,必定會導致你的忿怒和苦惱埋在心底幾個月甚至幾年。

6.以殉難者自居。母親們過度地承擔家務勞動,然後對自己說:“沒有一個人真正心疼我,對我們家來說,我不過是個仆人而已。”當父親的也能采取同樣的方法:“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誰也不把我當回事,大家都在利用我。”經常這樣想,必定會使你煩惱異常,而且還能使周圍的人感到討厭,令你的感覺變得更糟。

7.“我早就知道會如此”綜合症。如果你預料到有什麽壞事會出現,它們多半是會兌現的。

8.蠢人的黃金定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錢不值。運用這條定律的關鍵是首先嫌棄自己,一旦貶低了自己的價值,接下來就會覺得其他人也同樣淺薄,於是對他們不屑一顧,使自己變得眾叛親離。

不論你是高官還是平民,不論你是富豪還是窮人,不論你是社會名流還是無名之輩,恐怕誰也超越不了“有得必有失的”辯證邏輯。即使你不自找煩惱,但還是少不了煩惱,因為人是現實的,不是超脫凡俗的聖人,既然這樣,我們就要學會善於淡化煩惱,化解煩惱,

那麽,如何才能淡化和化解煩惱呢?你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比較的觀點。比如發生了重大的車禍,死傷多人,皆為不幸。未傷者受驚,輕傷者輕痛,重傷者重痛,死亡者慘痛,由前往後比,雖是不幸,但又是大幸;從後往前比,則是不幸中的大幸。在NBA的世界裏,如果人人非要跟籃神喬丹比較,那真的是很不現實的事情。很多人隻能望其項背,所以隻能以他為最高,做最真實的自己,否則,那肯定是件極度煩惱的事。

2.時間的觀點。遇到煩惱之事,倘若你主動從時間的角度來考慮一下,心中對此煩惱之事的感受程度可能就會大大減輕。受了上級的當眾批評,麵子很過不去,心裏難以承受,不妨試想一下,三天後,一星期後甚至一個月後,誰還會把這件事當回事,何不提前享用這時間的益處呢?

3.現實的觀點。就是勇於承認現實,坦然麵對現實,對任何既成事實的過失以及災禍,不必為之過多的後悔和煩惱,也不必因此而不休的責備自己或他人,而應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努力彌補過失,最大可能的減少損失方麵,否則過多的後悔、不休的責備,不僅於事無補,而且還會擴大事端,增加煩惱。

4.換位的觀點。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煩惱之事來說,也是如此,置身於煩惱之中的人,往往執著一點,甚至鑽“牛角尖”,千絲萬縷難找頭緒,甚至自己無法控製自己,此時,置於局外旁觀者的勸導,往往可以起到指點迷津,淡化煩惱的作用。如果你正處於煩惱之中,你不妨做一下自己的旁觀者。

除此之外,還要知足常樂。如果你對自己要求過高,總不知足,當然很難感到愉快並會增添很多煩惱。

請記住一句話:煩惱就像天空上的一片烏雲,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麽煩惱不會對你有絲毫一影響。

生氣是在懲罰自己

浮躁的人常為一點點小事而生氣,其實生氣是一個人對自己施的一種酷刑,這種酷刑使自己越來越快地衰老,嚴重地損害了自己的健康,生氣也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人生雖然短暫卻是美好的,我們實在不該成為扼殺自己人生的劊子手。

你是不是經常因為某些事而生氣?我想多半答案是肯定的。這世上我們很難找出一個沒有生過氣的人,我們卻能極其容易找到一個為了一點小事而心懷怨氣的人。

有一天,我在朋友的心理診所幫忙,來了一位年輕的小夥子,我能感覺到他一身怒氣,並且他很浮躁,事實證明我的直覺是對的。他告訴我,在家裏,妻子老是惹他生氣,在單位裏,同事老是惹他生氣……最後他說,他快被氣死了。我用十分鍾靜靜地聽他講完了他的種種遭遇後說:“你的實際年齡不到30歲,但是你看起來卻有30多歲,而且你的身體狀況很糟糕,我說的對嗎?”他很驚訝地點了點頭。我繼續對他說:“一個人經常生氣就會變成這樣。事實上,別人並不是有意惹你生氣的,而且,你應該試著去寬容別人。”

有些人往往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結果非但不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傷了感情。與此同時,生氣產生的不良情緒還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正如德國學者康德所言: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中國傳統醫學也認為生氣有損健康。《黃帝內經》也明言告誡:“怒傷肝。”肝在生理功能上的作用舉足輕重,不僅能分泌膽汁,調節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從這裏可以看出,生氣對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視的。

一位美國科學家發現,把人呼出的氣體伸入一種液體,平靜時液體無明顯變化,傷心時則會產生白色沉澱,而生氣時液體會變得渾濁不清。一個人如果生五分鍾的氣不亞於兩公裏長跑所消耗的體能。科學家因此得出結論,人很大程度上不是老死的,而是被氣死的,由此可見生氣對我們的危害。

人在生氣時,大腦神經高度興奮,引起皮膚的神經末梢緊張,毛細血管收縮,血流緩慢與阻滯造成氧氣對皮膚的供應減少,皮膚便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紫色。經常發脾氣,膚色就容易變深、甚至發黑。同時由於生氣所致毛細血管收縮或痙攣,可造成皮膚毛細血管循環障礙,輸送至皮膚的各種營養物缺少,於是皮膚逐漸幹燥、萎縮、起皺、疏鬆、枯黃、失澤、甚至死亡。此外還有的細胞容易變性,會引起色素沉澱、黃褐斑、雀斑、痣等,尤其是老年人更為突出。

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難以入睡,致使神誌恍惚,無精打采。生氣之極,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導致打架鬥毆,甚至殺人,很多悲劇就是這樣發生的;有時生氣導致的反常行為會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劣刺激,氣血上衝,往往導致腦溢血。

既然生氣有損健康並容易引發悲劇,人們就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盡量做到不生氣。碰上了讓自己生氣的事,首先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消氣”;確實遇上了特令人氣憤的事,也要“戒”字當先,戒除惱怒。當然,這不是簡單下個決心就能辦到的事情,其中還有道德修養和陶冶情操的問題。古人把“責己嚴,待人寬”,“溫、良、恭、儉、讓”,視為人際交往的準則,對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遇事冷靜、待人寬厚並能適當克製自己的情緒,這不僅能夠阻止自己生氣,實際上也體現著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要做到不生氣、少生氣,就要心胸開闊,寬宏大量,不要對一些細枝末葉的小事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其實,退一步並非意味著懦弱,反倒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許還會由此冰釋前嫌,換得雲消霧散、海闊天空。還要善於控製和調理自己的情緒,把生氣這種不良情緒消滅在萌芽狀態。萬萬不可認為生氣是正直、坦率、豪放性格的表現。動輒生氣、發火,則是於人無益、對己無利,既傷害了別人,也在懲罰自己,實在不劃算。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可以試著用以下方法防止自己生氣:

1.發生不順心的事,遇到誤解後,采用心理放鬆的方式,對自己說“沒有必要為小事一樁而生氣”。

2.當你發怒時,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事的權利。

3.每當要動怒時,花幾分鍾想想你的感覺和對方的感覺。

4.請你信賴的人幫助你,讓他們每當看見你動怒時,便提醒你。

5.學會說“沒關係”。設想以前發怒之事,生氣的確是在做一件傻事。

6.當你不生氣時,同那些經常受你氣的人談談心,互相指出容易引起動怒的言行。

7.試試推遲動怒的時間,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遲幾秒,久而久之,可自我控製。

8.提醒自己“生活愉快勝過金錢富有”,發怒劃不來。

9.要自愛,提醒自己即使別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發怒首先傷害自己的身體。

最後,讓我們來讀一個故事,並且我們應該記住這個故事。

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費了許多的時間栽種蘭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裏的蘭花。

在這段期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跌碎了,蘭花散了滿地。

弟子們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

金代禪師回來了,聞知此事,便召集弟子們,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一來是用來供佛,二來也是為了點綴寺廟,愉悅性情,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金代禪師說得好,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禪師之所以能看得開,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並不計較蘭花的得失,也就是說,蘭花的得失,並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怒。

羨慕和嫉妒別人會失去自己

浮躁的人羨慕別人有錢,羨慕別人有權,羨慕別人的成功,還常常嫉妒別人,這樣往往會失去自己。其實,別人永遠是別人,你永遠是你,與其羨慕和嫉妒別人,不如活出真正的你自己來。

我要像李嘉誠那樣有錢該多好啊!我的身材要是像莫文蔚那樣該有多好啊!……

你羨慕過別人嗎?你想過要當別人嗎?別人的生活方式、別人的與眾不同的服飾,你偷窺著、比較著,怎麽人家真的比自己過得好?當你發現你曾經羨慕的人,其實也有著和你一樣的麻煩和苦時,你是不是又要偷著樂一會兒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想做別人的想法。畢竟,我們不是完人,不是神仙,在生活中都會有種種的不完美,這樣就會促使我們對自認為那些生活的美好的人產生羨慕的情緒,並生成渴望作為他人的夢想。

想做別人時,理想的目標都是些美好的人物,這證明自己是向往美好的。想做別人時,內心裏多的是適度羨慕,少的是妒忌,這證明自己的心裏沒有陰影,心態是健康的。

適度地羨慕是可以理解的,但過度地羨慕往往就會變成了嫉妒,這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有一個人,非常嫉妒他的鄰居,他的鄰居越是高興,他越是不高興;他鄰居的生活過得越好,他越是不痛快;每天都盼望他的鄰居倒黴,或盼望鄰居家著火,或盼望鄰居得什麽不治之症,或盼望下雨天雷能竄進鄰居家,劈死一、兩個人,或盼望鄰居的兒子夭折……然而每當他看到鄰居時,鄰居總是活得好好的,並且微笑著和他打招呼,這時他的心理就更加不痛快,恨不得給鄰居的院裏扔包炸藥,把鄰居炸死,但又怕償還人命。就這樣,他每天折磨自己,身體日漸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塊石頭,吃不下也睡不著。

終於有一天他決定給他的鄰居製造點晦氣,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裏買了一個花圈,偷偷地給鄰居家送去。當他走到鄰居家門口時,聽到裏麵有人在哭,此時鄰居正好從屋裏走出來,看到他送來一個花圈,忙說:“這麽快就過來了,謝謝!謝謝!”原來鄰居的父親剛剛去世。這人頓覺無趣,“嗯”了兩聲,便走了出來。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就是出於嫉妒,把自己置於一種心靈的地獄之中,折磨自己。但折磨來折磨去,卻一無所得。

嫉妒心理的產生是差別和比較的產物,屬於一種內心情緒體驗。差別和比較的結果是:從差別和比較中形成心理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心理往往是消極的。嫉妒心理總是與不滿、怨恨、煩惱、恐懼等消極情緒聯係在一起,構成嫉妒心理的獨特情緒。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內容,但主要是在四個方麵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就是名譽、地位、錢財、愛情。有的還表現為一種綜合性的籠統內容,即隻要是別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內。

嫉妒的人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別人年輕他嫉妒,別人長相好他嫉妒,別人身材高他嫉妒,別人風度瀟灑他嫉妒,別人有才學他嫉妒,別人富有他嫉妒,別人的妻子漂亮他嫉妒,別人學曆高他嫉妒……德國有一句諺語:“好嫉妒的人會因為鄰居的身體發福而越發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總是40歲的臉上就寫滿50歲的滄桑。

心理學家的觀察研究證明,嫉妒心強烈的人易患心髒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較少的人群,心髒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低於其他人,隻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頭痛、胃痛、高血壓等,易發生於嫉妒心強的人,並且藥物的治療效果也較差。

嫉妒心理是一種破壞性因素,對生活、人生、工作、事業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正如培根所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

1.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和積極奮進精神。

2.容易使人產生偏見。嫉妒,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與偏見相伴而生、相伴而長的。嫉妒程度有多大,偏見也就有多大。偏見不僅僅出自於一種無知,還出自於某種程度的人格缺陷。

3.壓製和摧殘人才。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在對人才的評價和使用的過程中,時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幹擾,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時地、合理地使用。

4.影響人際關係。荀況曾經說:“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嫉妒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它會限製人的交往範圍,壓抑人的交往熱情,甚至能反友為敵。

5.影響身心健康。妒火中燒而得不到適宜的發泄時,內分泌係統會功能失調,導致心血管或神經係統功能紊亂而影響身心健康。

下列6種方法能幫您克服嫉妒心理:

1.正確認識法。嫉妒心的產生往往是由於誤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別人的幫助,榮譽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們給予他讚美、榮譽,並沒有損害你。

2.攻擊嫉妒法。嫉妒心一有苗頭,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這種方法,需要靠積極進取,使生活充實起來,以期取得成功。

3.“想開些”消除法。人生總有不如意之事,所謂“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即是此理。如果正處在憤怒、興奮或消極的狀態下,能較平靜、客觀地麵對現實,是能達到克服嫉妒的目標的。

4.驅除虛榮法。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而虛榮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對於有嫉妒心理的人來說,他很要麵子,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常常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這正是一種虛榮,一種空虛心理的需要。單純的虛榮心與嫉妒心理相比,還是比較好克服的。而二者又緊密相連,相依為命。所以克服一份虛榮心就少一分嫉妒。

5.正確比較法。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周圍熟悉的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要采取樂觀的比較方法:將己之長比人之短,而不是以人之長比己之短。

6.自我驅除法。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無論什麽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係列的不良後果。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努力驅除嫉妒心態,可能就會變得“心底無私天地寬”了。

此外,工作及社交中嫉妒心理往往發生在雙方及多方,因此注意自己的性格修養,尊重與樂於幫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對手。這樣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免受或少受嫉妒的傷害。同時還可以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又能感受到生活的愉悅。

喜怒無常是一種躁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喜怒無常的人。喜怒無常是一種躁症,它的根源是浮躁,如果任其發展則會導致精神失常。

有這樣一個案例。

讀大學二年級,一向文靜、內向的小雨,突然變得很愛說話,也積極地進入係學生會擔任起重要的幹部職務。自己覺得好像突然間開了竅一樣,思維變得敏捷且清晰,成績突飛猛進,期末竟然第一次拿了書卷獎。於是自信十足,開始雄心勃勃地計劃競選下一任院代表及學生會會長。

同學開始雖然覺得有些奇怪,但是看她表現還不錯,認為她也許真的變了。不過家人發覺她每天隻睡兩三個小時,竟然可以精神奕奕,而且每天晚上不是打兩三個小時電話,就是整晚熬夜地看著她最近花了大筆錢買回來的堆積如山的課外書,有經濟學、企業管理、宗教、政治、文學等等各行各業的書籍。不定時還會對家人發表她的政治理念,看新聞和報紙也會大放厥詞一番。同是大學生的弟弟看了這一切,覺得很擔心,偶爾對她所發表的內容說點不同意見,則會惹得她暴跳如雷。

父母發現平時不愛打扮的她,卻花了不少錢買衣服及化妝品,出門就打點得非常漂亮。這種情形持續了一兩個月、沒多久發現她交了男朋友,而且竟然懷孕了,在父母陪伴下去墮了胎。沒想到之後發現她說話的速度越來越快,甚至聽不太懂她的意思,在家脾氣也更加暴躁,動不動就甩門、摔東西。到學校動不動就跟人吵架,並且開始說一些奇怪的話,說她是上帝的使者,要來拯救世人,她有超能力可看透別人的心思等等。到最後竟然連續幾天幾夜不睡,四處遊蕩,在路上大吵大鬧。於是家人才確定她真的不對勁,就送她到精神科病房住院治療。

入院兩星期後,她的情緒及精神狀態才逐漸平靜下來,又回複到原本文靜、內向的樣子。母親高興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寶貝女兒。”經過醫護人員的分析、解釋,他們才了解到原來這是一種體質性的疾病,是大腦某種神經傳導物質過度分泌造成的。發病初期,會處於一種所謂輕度躁症的階段,當事人會覺得自己變得更聰明,思路也會更清晰,腦中對未來的計劃變多,精力特別旺盛。表麵上還讓人看不出明顯的異樣,當病情繼續發展,當事人現實感和判斷能力就會越來越差,也會變得更衝動、易怒,到最後就完全地崩潰,整個人呈現出明顯的精神病狀態。如果能較早發覺輕度躁症期的症狀,加以積極治療,通常可以避免繼續惡化到躁症階段。當治療使病情穩定後,病人除了需要持續服藥約一年之外,還需要注意避免壓力過度,睡眠要充足,最好能維持較穩定的規律的生活方式,不要給自己設定太高的生活目標。

臨床上躁症患者常表現出過度的愉快、興奮、得意自大、意念飛躍、思想澎湃,甚至有誇大妄想。其妄想內容大多自以為異於常人,具有超強能力、財富或地位,有時自認為是上帝、神的化身或傳人,可以拯救世人。

病患也常有過分慷慨、浪費金錢、喜好爭論、愛幹涉他人的表現。經常滔滔不絕,即使嗓子啞了也不罷休。也因精力充沛,常常計劃過多、不眠不休。但因欠缺組織能力及現實感差,而顯得行事草率,常有不當花大錢、不當投資、性泛濫及駕車過速等行為。有時病患者會表現得幽默風趣、甚受歡迎,是為快樂型躁症;但有時則會變得躁動不安、有敵意、易怒,甚至有暴力及攻擊行為,是為煩躁型躁症;更有甚者,會出現精神混亂、誇大妄想和產生聽幻覺等較嚴重的精神病症狀。

躁症發作初期,或複發前期,也常會出現所謂輕躁期,會表現出躁症部分的症狀,如情緒高昂、精力旺盛、思考及說話速度增快,有時也會出現些微的煩躁不安,但都還不會嚴重到影響學業、工作或人際關係的程度。幾乎所有的躁症病患者都會懷念這段時期的表現,甚至會故意停止服藥,希望能自動來到輕躁期。因為輕躁期可能給當事人帶來比平時更充足的能量,更清晰而敏銳的思考能力,更好的社交應對膽識,甚至更多的創造和計劃能力。一旦輕躁期持續的時間夠長,病患通常也可能取得某些學業或工作上的特殊成就。但是處在輕躁期,就像坐雲霄飛車一般,隨時可能衝上躁症的瘋狂階段,或是躍落憂鬱的穀底,付出沉重的代價。

喜怒無常是由於遇事不夠冷靜,急於求成,長期放縱自己等原因造成的,它的根源是浮躁,如果任其發展則會導致精神失常。

過分焦慮會危害身心健康

浮躁的人會經常處於恐懼、擔心、急躁之中。這些不良情緒會引發焦慮症,焦慮會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妨礙我們的正常生活,我們必須要重視並加以預防。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什麽是焦慮:在你麵臨一次重要的考試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約會之前,在你的老板大發脾氣的時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種疾病的時候,你都會感到焦慮。焦慮並不是壞事,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焦慮是有進化意義的。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慮,以至於達到焦慮症,這種有進化意義的情緒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它會妨礙你去應對、處理麵前的危機,甚至妨礙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慮症,你可能在大多數時候、沒有什麽明確的原因就會感到焦慮;你會覺得你的焦慮是如此妨礙你的生活,事實上你什麽都幹不了。

“焦慮”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所以許多人對它在變態心理學或者臨床診斷中有什麽不同的含義弄不確切。特別是“焦慮”這個詞在日常用語中往往表達“害怕”差不多的意思,這就更增加了混淆。當我們在臨床上說“焦慮”時,它指的是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焦慮症指的是很大一類障礙的總稱,不僅包括平時所說的焦慮症(在正式診斷中,被稱為一般性焦慮症),而且還包括強迫症、恐怖症、驚恐症、創傷後障礙等等。

焦慮症是一種普遍的心理障礙,在女性中的發病率比男性要高。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城市中大約有4.1%到6.6%的人在他們的一生中會得焦慮症。

焦慮症的主要症狀是,病人充滿了過度的、長久的、模糊的焦慮和擔心,這些擔心和焦慮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原因。雖然,這些擔心、焦慮與正常的、由現實危機引起的擔心、焦慮很相像。比如,他們會成天為家裏的經濟情況而擔憂,即使他們的銀行賬戶上的存款遠遠超過了六位數;或者他們會成天為自己孩子的安全擔心,生怕他在學校裏出了什麽事;更多的時候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了什麽,就是感到極度的焦慮。

焦慮症的焦慮和擔心持續在六個月以上,其具體症狀包括以下四類:身體緊張、自主神經係統反應性過強、對未來無名的擔心、過分機警。這些症狀可以是單獨出現,也可以是一起出現:

1.身體緊張

焦慮症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鬆下來,全身緊張。他麵部繃緊,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歎氣。

2.自主神經係統反應性過強

焦慮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經係統常常超負荷工作。患者出汗、暈眩、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身體發冷發熱、手腳冰涼或發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過頻、喉頭有阻塞感。

3.對未來無名的擔心

焦慮症患者總是為未來擔心。他們擔心自己的親人、自己的財產、自己的健康。

4.過分機警

焦慮症患者每時每刻都像一個放哨站崗的士兵對周圍環境的每個細微動靜都充滿警惕。由於他們無時無刻不處在警惕狀態,影響了他們幹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響他們的睡眠。

預防焦慮症的關鍵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熱愛生活,培養廣泛興趣和愛好,切實做到心胸廣闊,情緒穩定,樂觀,精神愉快,生活有規律並堅持適宜的文體活動。

驕傲自滿要不得

驕傲自滿是浮躁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驕傲自滿是要不得的,它會導致盲目自信,甚至不思進取。凡是驕傲自滿的人沒有不失敗的,所以,我們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先讓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有一顆與眾不同的樹種,被選了出來,要種在一片荒漠的土地上。

“一顆多麽優秀的樹種啊,你應該為此感到驕傲。”人們讚美道。

“是的,我有資格驕傲!”樹種大聲地說。

樹種發芽了,它長勢十分良好,隆冬酷暑、狂風暴雨,但是都不能摧毀它。

“多麽堅強的一棵小樹啊,你應該為你自己驕傲。”人們讚美道。

“是的,我很驕傲!”小樹大聲地說。

小樹長大了,它枝繁葉茂,高入雲端。

“多麽高大的一棵樹啊,你應該為此驕傲。”人們讚美道。

“我已經是一棵最大的大樹了,我非常驕傲!”大樹高聲地喊到。

可就在此時,一個霹雷打過,將這棵大樹劈成了兩半。

我們再來看一個真實的事例。

2003年5月19日晚8時許,江蘇省灌雲縣燕尾港鎮一運輸船隻,在碼頭卸完貨後,船主林某與船工鄭某準備將船隻停到燕尾港老閘港內,在船靠老閘港放錨過程中,自以為技術熟練的船工鄭某,用手去拉絞住,由於操作不慎,手臂被卷入正在轉動的起錨機,同時鄭某又被高速轉動的起錨機卷起的纜繩從右肩至腰部絞斷。麵對突如其來的一幕,65歲的船主已被這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多虧鄰船上的人打電話報警並找來醫生。燕尾港邊防派出所接警後迅速趕到現場,一邊進行現場指揮,一邊組織搶救傷員。隻有40歲的鄭某因失血過多,救治無效當場死亡。

最後我們再來看下麵的故事。

孔子帶著學生到魯桓公的祠廟裏參觀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形體傾斜地放在祠廟裏。在那時候把這種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廟的人問道:“請告訴我,這是什麽器皿呢?”守廟的人告訴他:“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邊,用來警戒自己,如‘座右銘’一般用來伴坐的器皿。”孔子說:“我聽說這種用來裝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沒有裝水或裝水少時就會歪倒;水裝得適中,不多不少的時候就會是端正的;裏麵的水裝得過多或裝滿了,它也會翻倒。”說著,孔子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們說:“你們往裏麵倒水試試看吧!”學生們聽後舀來了水,一個個慢慢地向這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裏灌水。果然,當水裝得適中的時候,這個器皿就端端正正地在那裏。不一會,水灌滿了,它就翻倒了,裏麵的水流了出來。再過了一會兒,器皿裏的水流盡了,就傾斜了,又像原來一樣歪斜在那裏。

這時候,孔子便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道:“唉!世上哪裏會有太滿而不傾覆翻倒的事物啊!”

這篇故事的寓意是借用欹器裝滿水就傾覆翻倒的現象來說明驕傲自滿,往往向它的對立麵——空虛轉化。從而告訴人們要謙虛謹慎,不要驕傲自滿,凡驕傲自滿的人,沒有不失敗的。

抱怨生活不如改變生活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會成為你抱怨的對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會讓你抱怨。要知道,一味地抱怨不但於事無補,有時還會使事情變得更遭。所以,不管現實怎樣,我們都不應該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狀並獲得幸福。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是快樂的,但是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覺得別人要比自己快樂一點。一個國際研究組織曾對25個經濟發達國家所進行的一項“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快樂”的調查顯示,60%以上的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其中20%的人認為自己“每天都不快樂”,60%的人常常生活在抱怨中。

該抱怨生活嗎?想一想,我們是否曾迫不及待地收下它惠賜給我們的一切,但當它變得不再輕鬆愉快的時候就立刻抱怨它。生活是由辛、酸、苦、辣、甜五味組成,當品償過它的甜美後,你將不得不再去品償一下它的辛、酸、苦、辣。甜美的日子固然讓人高興,但如果生活中隻有甜,那甜就無所謂甜。辛酸苦辣的味道固然不佳,卻能讓你意誌更加堅強,思想更加成熟。沒有經曆過辛酸與苦辣,你就白來這世上走一遭。

有這樣一個故事。

畫家列賓和他的朋友在雪後去散步,他的朋友瞥見路邊有一片汙漬,顯然是狗留下來的尿跡,就順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蓋了,沒想到列賓發現時卻生氣了,他說,幾天來我總是到這來欣賞這一片美麗的琥珀色。在我們生活中,當我們老是埋怨別人給我們帶來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如意時,想想那片狗留下的尿跡,其實,它是“汙漬”,還是“一片美麗的琥珀色”,都取決於你自己的心態。

不要抱怨你的專業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學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裏,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窮或你的女人醜,不要抱怨你沒有一個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資少,不要抱怨你空懷一身絕技沒人賞識你,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

抱怨,實在是一件隨時都會發生的事情。早上起床晚了,抱怨的人會想“唉!又要扣工資了”,不抱怨的人會想“是不是我太累了,是該找時間好好休息一下了”;路上走路,與別人撞了一下,抱怨的人會想“沒長眼睛啊?”,而不抱怨的人可能根本就沒意識到,最多會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到了公司,有個同事對麵走過連個招呼也沒打,抱怨的人會想“對我有意見?我還懶得理你呢”,不抱怨的人可能想都沒想,最多會想“他也是想著做事,沒留神”;工作上辛辛苦苦完成了一個任務,自認為無可挑剔,哪知交上去了才發現還有個小錯誤,抱怨的人會想“為什麽事先沒想到啊,真是白辛苦了”,不抱怨的人會想“我這麽小心還是有疏漏,下次要吸取教訓,要更加小心了”;喝口水嗆著了,抱怨的人會想“怎麽這麽倒黴,喝水都要找我麻煩”,不抱怨的人會想“我現在有點急躁了,沉穩一點”;吃飯咬到沙子,抱怨的人會想“誰洗的米,這麽笨,沙子都不去掉”,不抱怨的人會想“有沙子是正常的,怪我不小心沒看到”;下班了,領導說大家留一留,晚上要開會,抱怨的人會想“又開會,怎麽不在工作時間開啊?我與女朋友的約會怎麽辦”,不抱怨的人會想“原來這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晚上回到家,累得不行,抱怨的人會想“為什麽生活會這麽累啊”,不抱怨的人會想“又過一天了,今天還是有不少收獲的,現在馬上好好休息,明天還要好好工作”……

為什麽抱怨的人會說生活的這麽累,因為他隻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沒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會埋怨生活,因為他知道,失與得總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獲得了那麽多,他就會感到高興。

沒有一種生活是完美的,也沒有一種生活會讓一個人完全滿意,我們做不到從不抱怨,但我們應該讓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積極的心態去努力進取。因為如果抱怨成了一個人的習慣,就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人無益,於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籠一般,處處不順,處處不滿;反之,則會明白,自由的生活著,其實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會有那麽多的抱怨呢?

婚外情是愛情觀的浮躁

婚外情是由於浮躁的愛情觀所致。在異性的誘惑麵前,在多元化的情愛觀念前,在擁有了很多金錢後,一顆浮躁的心開始不安分起來,原先純美的愛情觀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直接後果便是產生婚外情。

有人說:燦爛的戀愛,平淡的婚姻,刺激的婚外情,是一種自然的惡性循環,沒有多少人能承受在談情說愛時的轟轟烈烈,蜜月期過後就一潭死水,所以婚外情成了不是出路的出路。這種說法雖不理智和客觀,但多少也有些道理。究其根源來講,婚外情是由於浮躁的愛情觀所致。在異性的誘惑麵前,在多元化的情愛觀念前,在擁有了很多金錢後,一顆浮躁的心開始不安分起來,原先純美的愛情觀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直接後果便是產生婚外情。

近年來,離婚案件的上升和婚外情有著直接的聯係。據對中國一些城市的離婚調查,女性因丈夫有第三者的占64.8%,男性因妻子有外遇的也達到了48.6%。由婚外情引發的悲劇也在上升,這一點我們在各種媒體報道中會經常看到,所以,我們要預防婚外情的發生。

婚外情發生的心態主要有以下10種,了解這些心態有助於預防婚外情的發生:

1.補償心理。有的人因為夫妻分居,寂寞難耐,或者因為夫妻一方有生理缺陷,生理上得不到滿足,或者夫妻關係不和,因而主動尋找第三者或樂意接受第三者予以補償,從而形成婚外情。其實,性生活並非夫妻生活的全部內容,隻要夫妻之間加強聯係,感情上多溝通,心裏想念對方,生活照樣充實,又何須補償。

2.欠情心理。一些有情人最終未能成為眷屬,雙方各自成家,或一方成家後另一方不願成家依然暗戀著對方,當一方生活困難或夫妻感情不和時,另一方覺得還欠著對方的情因而主動投入舊情人懷抱,舊情複萌,從而產生婚外戀。其實,有情人未必都能成眷屬,既然雙方已各自成家或對方已成家,就應麵對現實,珍惜夫妻感情,當對方生活有困難或夫妻感情不和時,用婚外情來報答對方的情,與其說是幫助對方,倒不如說是損害對方,實乃於事無補。

3.貪財心理。有的人因為貪圖對方的錢財,不顧自己的人格,主動委身於對方,以換取幾個銅板,從而形成婚外情。其實,人格是無價之寶,錢財乃身外之物,多則多用,少則少花,又何必以無價之寶換取幾個銅板?另外,有財者也應切記,既然對方貪圖的是你的錢財,又何必為對方付出真情,產生戀情。

4.圖貌心理。有的人因為貪圖女方的美貌或男方健美的身軀,主動示愛,從而產生婚外情。其實外表美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消失,隻有心靈美才是永恒的,像美酒一樣,時間越長越醇香,因此,最要緊的是要善於發現配偶的閃光點,獻出自己一片真情,這樣,配偶的眼裏自然會有西施出現。

5.報恩心理。有的人因為生活有困難而得到對方的幫助,或者因為丈夫長期在外,家庭長期得到對方的照顧,自己無以為報,隻好獻上身體,從而產生婚外戀。其實,既然對方誠心幫你,就不圖你的回報,對方對你有恩,你心裏記得就行了,何必獻上自己?如果因此影響對方的家庭,豈非好心辦壞事。

6.報複心理。有的夫妻因為一方有外遇,又不聽規勸,另一方為了報複對方,主動尋求第三者,從而產生婚外情。其實,既知對方有外遇是錯誤的,自己又去尋找第三者,豈不是知錯犯錯?況且,婚姻自由,離婚也自由,如果感情確已破裂,且無和好可能,不如離婚算了,好合好散,做個朋友也比報複對方強。

7.好奇心理。有的夫妻生活平平常常,覺得平淡無味,而影視男女主人公卻與情人愛意纏綿,過得有滋有味,瀟灑自在,自己也想體驗一下這種生活,於是,在這種好奇心理的驅動下,產生婚外情。其實,平平安安就是福,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身在福中不知福。

8.享樂心理。有錢、有權的男人,他們的金錢和地位特別會受到年輕貌美女性的青睞。公司的老板或上司,他們經常有機會碰到一些值得他們追求或主動追求他們的年輕女性,而他們也趁著有優勢而陷入了婚外情。有的人因為受資產階級性解放思想的影響,或者受淫穢影視書刊的影響,認為人生在世,吃喝玩樂,趁著年輕,及時行樂,因而濫交異性,從而產生婚外情。其實,性解放及淫穢影視書刊是害人的毒素,我們每個人都應自覺予以抑製,樹立正確的道德和人生觀,不能錯將砒霜當白糖。

9.相悅心理。有的男女因為工作上的相互幫助、支持,久而久之,雙方均有好感,兩情相悅,從而產生婚外情,其實工作上的好幫手,未必能成為生活中的好夫妻,既然雙方在工作上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為何不像兄妹、姐弟一樣相處呢?

10.互利心理。有的人因為工作上的製約關係,互相利用,互相勾結,合夥作案,成了一根線上的兩隻螞蚱,雙方誰也離不開誰,從而產生婚外情,其實,俗話說得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一旦東窗事發,鋃鐺入獄,這樣的婚外情隻好到監獄去反省了。

這篇關於消除工作與生活中的通病——浮躁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