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目的顫抖”

Feb19
朋友家有一件瓷器,是他祖父傳下來的。早些年,他根本不在意,一直把它當成普通的裝飾品擺放在客廳的櫥櫃裏。後來有一位懂收藏的朋友到他家去,告訴他這瓷器是清朝雍正年間官窯燒製的,值上百萬呢!朋友激動得不得了。誰知沒幾天,朋友就打電話來說瓷器打碎了。我怪他,怎麽這麽不小心?朋友歎口氣說:“不是不小心呀,而是太小心了。我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夜裏還怕被偷了。老婆除塵,我反複提醒她千萬別不小心摔壞了。結果,昨天一個失手,還是摔壞了。唉……”
  
  我鄰居家有個小孩,學習特別勤奮,成績也很好,以她的實力,考上名牌大學完全有可能。可是去年高考,她二本都沒過。父母不甘心,讓她複讀,今年高考她又未能如願。那孩子說,自己太想考好了,結果進了考場就心跳加快,頭暈耳鳴,腦子一片空白。可是一走出考場,又頓時感到題題都會做,並無太大的難度。
  
  為什麽越是嗬護有加,卻越容易失手;為什麽越是想考好,卻越容易發揮失常?有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給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越是集中注意力,越是瞄準目標,線卻越是難以進入那小小的針眼。也就是說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
  
  這種現象在心理上稱為“目的顫抖”,俗稱“穿針心理”。由此可見,在人的心理世界中,心態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平和積極的心態下,他的潛能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人也變得從容鎮定,思維靈活,做事也就得心應手;而在緊張慌亂的心態下,他的潛能就會始終處於睡眠狀態中,一個人會變得精力分散,思維遲鈍,動作失調,平時可以輕鬆完成的事反而搞砸了。這樣的事情生活中不勝枚舉:太想寫好字,手會顫抖;太想踢進球,腳會發軟;太想演好戲,結果忘了詞……
  
  《莊子》裏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博弈者用瓦盆作賭注時,他的棋藝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用黃金作賭注時,博弈者則大失水準。莊子稱其為“外重者內拙”。

  文|陳洪娟 這篇關於請別“目的顫抖”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