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都要過日子,就看你怎麽選

Feb19

  苦也是人生,樂也是人生。苦中有樂,苦中求樂,樂不癡迷,樂不忘憂,人生自然就有滋有味,苦亦是樂了。而是苦還是樂,這就看你怎麽選擇了。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很容易就被物質和名利蒙蔽心靈,人們在不停的追求更多的同時,往往忘了最簡單的東西是最重要、最離不開的東西。成功與失敗,痛苦與歡樂,都是相伴相隨,相輔相成的。如果隻看到失敗和痛苦,那人生將是多麽灰暗。一個人能不能開心快樂,並不在於他的處境如何,或者擁有什麽,而是在於他對生活的態度,是否可以在生活上,工作中把持著一份發現快樂、贏取快樂的心境。
  
  生活中的苦與樂就如一對孿生子,相伴相隨,永不分離。苦與樂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存在,隻要我們以平衡的心態去對待,樂就會永伴你身邊。在歲月的腳步中,我們從不在滄桑中停步,也從不要在坦途中駐足。在蹉跎的歲月裏,我們匆匆地走過了昨天,忙碌地走過今天,又滿懷希望地期盼著明天……
  
  許多人都把生活比作果子,有甜有酸,吃果子的過程就似於感受生活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會使人產生兩種不同的錯覺,正是這種錯覺影響著人的一生。先嚐甜果的人,會以為之甜味會長久,而對安逸的環境,順利的境遇,未免就會生出幾分懶惰、懈怠的思想,從而不去拚搏勞作,其結果隻能是空等年華流逝,而終一事無成。先品酸味的人會以為自己已經受苦難,從而認定幸福必然會來臨。
  
  人活一世,看似長久,其實在時間的長河中,隻不過是一朵素潔的浪花,稍縱即逝。說到底,人的一生,隻是那短短的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過去了,不再煩;今天,正在過,不用煩;明天,還沒到,煩不著,何必為著苦與樂去自尋煩惱呢?
  
  “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盛。”固然是生活之苦,但它如春夏秋冬的自然輪回一般,無論是誰都難以逃脫與抗拒。麵對這般苦痛,重要是要心如止水、平和,平淡地去麵對,要將它視作頭頂上那天空中的悠悠白雲,視作河麵上片片漂去的花瓣一般,瞬間即逝,轉而成空。
  
  麵對生活的“苦”與“樂”,應該如一位名人所言:“你麵對,所以你去拚搏;你拚搏,所以你能夠麵對。”苦與樂是生活所必須去經曆的過程,苦不一定是負麵的,也正是各式各樣的苦豐富著我們的人生,增長了我們的才智;樂是生活所追求的目標,樂是奮進的加油站,隻有付出無盡的汗水,才能永遠感受生活快樂。
  
  美國西雅圖有個派克街魚市,它以精彩的銷售方式吸引顧客,前台售貨員將顧客的需要吆喝著告訴後麵的同伴,後者跟著重複吆喝一遍,並手腳麻利地把魚像投籃球一樣扔向前台售貨員,又快又美觀,成為一道舉世聞名的風景。後來,當地一名女經理從這個有趣的“售魚哲學”中受到啟發,將一個死氣沉沉、常年推諉扯皮的內勤營運部門脫胎換骨成為一個運轉高效、富有團隊精神和輕鬆愉快氛圍的員工團體。
  
  既然人生充滿了苦難,那麽人生豈不毫無意義?當然不是。幸福和快樂是苦難的另一麵,或者說,苦難升華的結晶就是幸福和快樂。有“苦”就有“樂”,有“難”就有“福”。有苦樂禍福,才構成了人生的本質和全部。所謂“苦樂人生”,就是這個概念。所以,如何善對人生,善待苦樂,掌握苦與樂的根本和轉化的契機,就是你人生的技巧所在。
  
  人生總是伴隨著七苦八難,沒有苦難就不成其為人生。人們的全部努力,無非隻是希望能減少一點苦難,或以此苦代替彼苦。一些人欲望太多,貪得無厭,貪汙受賄,搞權錢交易,而後又大肆揮霍,滿足自己的私欲。而他們並不知道,這種滿足隻是暫時的,罪孽性的,與此同時,他們已經為自己掘下一個更加苦難的深坑!
  
  亨利·福特被美國人稱為“汽車之父”。1913年他率先采用流水線組裝汽車,第一次實現了10秒鍾組裝一部汽車的神話。幾年後民用汽車的價格降低了一半。福特的思想對全世界的製造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是事情往往是多元的。有人覺得改進裝配線,既要投資購買機器,又得重新培訓工人,風險太大了;也有人認為公司的生產能力已經夠強,效益也很好,沒必要花力氣去提高效率。怎麽統一意誌?福特舉起桌上的玻璃杯問:“你們看到了什麽?”有人擔憂地說:“半杯水被喝了,杯子空了一半。”“別擔心,”有人樂觀地說,“杯子裏還有一半水,渴了還有半杯水可喝。”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所謂“半杯水理論”。說世界上有兩種人,當他們在觀察半杯水時,一種人看到的是杯子裏有一半是滿的,而另一種人看到的則是杯子裏有一半是空的。
  
  這就是樂觀與悲觀的區別。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開心與不開心,一天都要過24個小時,何不開開心心地度過每一天呢?因為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什麽人,一天同樣擁有24小時,做人要活的瀟灑些,要學會主宰自己的命運。先賢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行。”有人生活好,有人生活不好,這是每個人的福報不同。我們要能夠保持樂觀、開朗、平靜的心態,善於緩解一切壓力,消除一切煩惱。佛教也講:禪心清淨境,無心萬事寬。因為忍讓不是弱者,而是有胸懷的大度。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知道傷心、煩惱、怨恨、憂愁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鬆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他不是社會的幸運兒,但不幸的生活卻促使他成為一個永遠的抗爭者。家道中落的鬆下幸之助9歲起就去大阪做一名小夥計,父親的過早去世使得15歲的他不得不擔負起全家的重擔,寄人籬下的生活使他體會到了做人的艱辛。
  
  1910年,他來到大阪電燈公司做一名室內安裝電線練習工,一切從頭學起,後來,他誠實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務贏得了公司的信任。22歲那年,他被晉升為公司最年輕的檢察員。就在這時,他第一次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戰。
  
  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咳的痰中帶血,這使他非常害怕,由於這種奇怪的家族病史,已經使9位家人在30歲前離開了人世,這其中包括他的父親和哥哥。當時他不可能按照醫生的吩咐去休養,隻能邊工作邊治療,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與疾病作鬥爭的辦法: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之心麵對疾病,調動肌體自身的免疫力與病魔鬥爭,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這樣持續了一年,他的身體也變得結實起來,內心也越來越堅強。這種心態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由於患病一年來的苦苦思索,加上改良插座的願望沒有得到公司的采用,使他下決心辭去公司的工作,開始獨立經營插座生意。鬆下電器公司不是一個一夜之間成功的公司,創業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飛漲,而幸之助手裏的所有資金還不到100元,困難可以想象。公司成立後,最初的產品是插座和燈頭,然而當付出千辛萬苦才生產出的產品遇到棘手的銷售問題時,工廠竟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同事們相繼離去,使幸之助的境況變得很糟糕。但他把這一切都看成是創業的必然經曆,他對自己說:"再下點兒工夫總會成功的!我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他相信:堅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報答。功夫不負有心人,生意逐漸有了轉機,當6年後他拿出第一個像樣的產品也就是自行車前燈時,公司才慢慢走出了困境。
  
  走出困境的鬆下電器公司所麵對的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坦途,而是一係列洶湧波濤的開始。1929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日本也未能幸免,電器銷量銳減,庫存激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日本經濟走上了畸形,日本的戰敗使得鬆下幸之助幾乎變得一無所有,給他留下的卻是高達10億元的巨額債務。為抗議把公司定為財閥,幸之助不下50次地去美軍司令部進行交涉,其中的艱辛自不必言。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並沒有擊垮鬆下幸之助,在他94歲高齡時,曾向人們表明,一個人隻有從心理上、道德上成長起來時,他才可以長壽。他之所以能夠走出遺傳病的陰影,安然度過企業經營中的一個個驚濤駭浪,得益於他永葆一顆年輕的心,並能坦然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幸之助說過:"你隻要有一顆謙虛和開放的心,你就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任何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無論是逆境或順境,坦然的處世態度往往會使人更加聰明。"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隻有禁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強者。其實,順境和逆境都是命運的安排,隻有坦然去麵對,才是最好的方式。
  
  把“置身絕境”看成是“以身體驗”的珍貴機會。明白這點,則麵臨艱難困苦時,能勇氣百倍地承受,迎接挑戰。唯有如此,才能湧出新的智慧,轉禍為福。
  
  總之,不論處境如何,為人處世之道就在於不迷惘、不矯揉,以坦然態度處世,這才是最正確的。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相信你不難做出選擇。

這篇關於哭笑都要過日子,就看你怎麽選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