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智慧 莫過舍得

Feb19
“舍得”本源於佛語,出自《了凡四訓》。用俗語講,“舍得”指的是世間萬物均在舍與得之中達到一種平衡,二者是矛盾的統一體,它貫穿於事物發展的始末,是一個永無止息的相互製衡的循環。著名作家賈平凹在談到舍得的智慧時,無不感喟地說:“世界是陰與陽的構成,人在世上活著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
  
  我們不否認我們有著強烈的欲望,比如麵對金錢,權勢,聲名和感情,欲望是人的本性,也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但是,欲望這頭猛獸常常使我們難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過之,於是產生了太多的悲劇,有人愈是要獲得愈是獲得不了,有人終於獲得了卻大受其害。
  
  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是懂得了兩個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翻讀古書,曆史上有過許多著名人物因深諳舍得之精髓而成就大事:韓信能胯下受辱方成大器,勾踐臥薪嚐膽終得滅吳,田忌與齊王賽馬,以下肆對齊上肆,上肆對齊中肆,中肆對齊下肆,舍了小負之悲,得了全勝之喜。人是如此,萬事萬物何嚐不也是這樣呢?蛇是在蛻皮中長大,金是在沙礫中淘出,按摩是疼痛後的舒服,春天是走過冬天的繁榮。
  
  回顧我們經曆過的事吧,許多時候我們因沒有小忍而亂了大謀,許多時候我們吃了一點虧懊喪不已,不久卻贏取了利好,為了保持我們的本真沒有被一時的浮華迷惑,聲名太盛則又使我們失去了行動的自在。
  
  舍舍得得,得得舍舍就充滿在我們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演繹著成功和失敗的故事。舍得實在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藝術。
  
  如果情愛是束縛,你能舍去情愛,不就得到自在了嗎?如果驕慢是煩惱,你能舍去驕慢,不就能得到清涼了嗎?如果妄想是虛妄,你能舍去妄想,不就能得到真實了嗎?如果掛礙是痛苦,你能舍去掛礙,不就能得到輕鬆了嗎?所以舍什麽,就會得到什麽,這是必然的道理。
  
  星雲大師曾說過:“舍,於人是慈悲,於已得精進;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
  
  舍,看起來是給人的,實際上是給自己。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讚美;給人一個笑容,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關係,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舍與得也是互動的。能夠舍的人,一定是擁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內心沒有感恩、結緣的性格,他怎麽肯舍給人,怎麽能讓人有所得呢?他的內心充滿歡喜,他才能把歡喜給你;他的內心蘊藏著無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給你。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
  
  舍得是一種辯證的認知,是一種取舍的智慧,是一種尋求平衡的生活哲學,更是一種不為得失所擾的化境。舍得之間,它囊括了萬物運行之玄機,蘊含了人生哲理之精華,彰顯了文化內涵之深厚,了悟了人生真諦之永恒。
  
  投入才能深入,付出才能傑出,平凡才能不凡,磨練才能熟練。天下智慧,莫過舍得。 這篇關於天下智慧 莫過舍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