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輝煌讀後感

Oct08

  走向輝煌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走向輝煌》。這本書講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工農業生產、科技、軍事等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比如:1978年聯合收割機隻有1.9萬台,2007卻升到63.4萬台;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發現了石油,徹底甩掉了“中國貧油論”的帽子;中國運動健兒在國際上獲得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沒有人再稱中國人是“東亞病夫”。

  讀了這本書,我有了很多感想。我們現在有這麽好的條件,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努力取得的成就。我是一名少先隊員,是國家的未來,我為此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就像自己參加世界比賽取得了冠軍一樣。但是我們國家和那些先進的國家還有不小的距離。中國的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中國站在世界的最高峰,讓外國人猶如大海撈針找不到一絲缺點,讓中國變得更加輝煌、強大。

  相信我們,我們一定能行!


  走向輝煌讀後感(二)

  這個學期,學校發了一本《走向輝煌》,這本書講的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我剛讀了前四篇,就有了很深的感受。

  改革開放前,能吃飽是每個農民的夢想,食物少,營養不足,餐餐連肉都難見到。聽爸爸媽媽說,他們小時候沒有零食,隻能吃鹹菜蘿卜。大家都眼巴巴地盼著過年,指望著過年吃上一頓肉。隨著改革開放,家家都有美味的飯菜,吃肉已經不算稀奇,各種零食應有盡有,我家就有很多,巧克力、餅幹、牛奶,這些都是原來過年都難吃到的東西。

  在穿著方麵,改革開放以前,人們買衣服注重耐磨、耐髒,一件衣服穿舊了都不舍得扔。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服的款式越來越多,而且講究時尚,新穎。我家的大衣櫃也有各種各樣的衣服。

  在住房方麵,改革開放前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茅草房,土坯房。村民們都不知道什麽是裝修。聽媽媽說,原來鄉下的房屋都是又低又小,又黑又破,磚瓦房就是他們向往的“豪宅”。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家家都住進嶄新的樓房裏,房子還經過了精美的裝修。我們家也住進了140平方米的大房子,還有一個寬敞的陽台。

  在用品方麵,改革開放前,隻有富裕的家庭才有一些低檔的的自行車,手表。像電視這種用品他們想都不敢想。隨著人們收入增長,家家都用上了電視,有的還是高檔的液晶電視。

  在農村,以前狹窄的而且坑坑窪窪的土路一下雨就變成了泥濘路。而如今,絕大多數村通了柏油馬路。路通了,車也多了,許多富裕起來的農民都開著小轎車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了。

  短短三十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從此屹立在世界東方。我們國家是多麽了不起啊!這一切要感謝我們改革開放的領航人——鄧小平爺爺,是他帶領著全國人民走上了強盛富裕的道路。說真的,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走向輝煌讀後感(三)

  《走向輝煌》這部書,我真的是懷著無以言悅的激動心情讀完的。

  總之,它給人的感觸很多。不過最令人震撼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年的巨變。

  一個國家,能在三十年的曆程中,以嶄新的曆史再度屹立在世界大國的民族之林,實屬罕見的奇跡!三十年的滄桑,三十年的光輝,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奇跡,洗刷了中國百餘年的恥辱,終於使中國笑傲天下。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是中國經濟騰迅勃發的三十年。許許多多的高樓與營利性的企事業單位如雨後春筍地發展起來,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而後的這幾十年裏,中國經濟的發展成為世界有目共睹的欽羨,也在世界曆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社會穩定和-諧的三十年。自“文-革”結束後,中華民族的意誌猶若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華民族興起的曆史,是中國教育事業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時期。

  改革開放三十年是中華民族科技事業複蘇的新時期,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信息時期,(一句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也是多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遵循的原則。理論出真知,這恐怕也是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偉大事業的淵源。

  人間的苦難很多,但不一定所有的苦難都會創造輝煌。但走向輝煌,一定是經曆過磨難的。誠如作者在後記中敘述:叱吒風雲的人物紛紛消失之後,曆史便成為一筆巨大遺產,完整無損地留給了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以短暫的生命輝映漫長的曆史。曆史是興衰,也是命運。

  唯願我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在今後強國富民的道路上,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這篇關於走向輝煌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10月08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