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讀後感

Sep09

  兒童教育讀後感

  蒙田,在他的《自畫像》中是這樣描述的:“身材矮小粗壯,麵部豐滿而不臃腫。性情嘛,半開朗,半憂鬱,合乎多血質與激動之間。”他的外貌普通,不能夠引起人們對他的留戀,而他的《隨筆集》卻成為了世界名著,這位懷疑論者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哲人。批評他的人卻說,書中談論自己不多,借用了一些不常用的詞語,文章缺乏條理,粗野生硬,鄉裏鄉氣等等。在崇拜與批判的兩種聲音下,我揭開了《隨筆集》的第一頁“致讀者”,其中寫道:“你不應該把閑暇時間浪費在這樣一部毫無價值的書上,再見!”真逗,不讓讀者讀,那又為何出版呢?又在一篇《雷蒙塞邦讚》中寫道:“我知道什麽?”奇怪,既然不知道什麽,又為何寫上堂堂的幾本書?他如魚得水地穿梭於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中,在現實與理想的門檻上來來回回,將自己與世界結合的完美無暇,這個曆史老頭著實引起了我的興趣。那就來看看他究竟知道些什麽吧!他知道“危險的談判時機”、“堅毅”、“友誼”,還知道“良心”、“兒童教育”、“想象力”、“衣著習慣”……芸芸眾生,林林總總,包羅萬象,無所不知,他從一個智者的目光觀察和思考大千世界,從古希臘到十六世紀,從古埃及到法國,波瀾壯闊,旁征博引。

  教育問題在《隨筆集》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批評了經院教育對兒童身心的摧殘,反對純粹書本教育,主張以世界為書;反對過度記憶,主張兒童在教育中學習;反對給兒童灌輸現成的概念,主張他們智力的充分發展,要讓學生先說,讓學生自由判斷;反對學生盲從,主張直接經驗,在同各種人的談話和旅行中獲得知識。他還強調學生要愛勞動,沉默與謙遜地與人交往,(學習外語的環境。蒙田回憶說:“父親給我找了一個不懂法語,稍通拉丁語的德國人……父親本人,以及我的母親,仆人和侍女,陪我玩耍時,盡量用他們現學的拉丁語同我說話。”現在許多家長將孩子送往國外,也許他們的初衷並非如此,但結果卻往往是造就了一個“中西結合”的人,這就是語言環境下的產物吧。而一些小學中,在提供了小班化教育的基礎上,還聘請了外籍教師,在愉快自然的氣氛下教學,孩子們一定會有不少收獲。二是當兒童在汲取知識的同時,他們過多的依賴父母,可這是最要不得的。學校培養的是能文能武,全麵發展的人。蒙田說:“讓他生活在野外,擔驚受怕。”聽起來,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也隻是有驚無險,看看他本人能瀟灑的活著,便不用擔心了。至於第三點,即今天社會普遍呼籲的“反對體罰”,顯然這是針對教書育人的人。一想到教師隊伍中的部分人對學生大呼小叫,拳腳相加,在這麽稚嫩的身子上進行摧殘,不覺得有愧嗎?難怪蒙田認為“學校象座監獄”,看來沒有聳人聽聞,可那是幾百年前的法國呀,中國的教育水平難道還隻停留在那個階段嗎?當然不是了,現在的老師都能做到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和關心,老師不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要對學生美好靈魂進行塑造。作為剛上任的副班主任我已充分體會到隻有真正從內心對每個學生充滿愛,才能給予他們最好的教育和影響。從蒙田的思想我大受啟發,隻要有適當的教育方法和獨特的教育技巧,要對學生進行成功的素質教育並不是紙上談兵的事,完全是可能做到的,那就讓我在實踐中去試一試吧。

這篇關於兒童教育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9月09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