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讀後感

Sep02

  羚羊木雕讀後感(一)

  這個周末,胖胖同學的老師給家長布置了一份回家作業: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羚羊木雕》的讀後感。這是一篇初中預備班語文書上的文章。對於我來說是極少去接觸教科書上的文章的。說實話,讓我寫讀後感,心裏是有點發虛的。因為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對著文章寫讀後感了,那大概還是在自己做學生的時候吧。現在看文章僅僅隻是看看而已,極少去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懶得去思考。這樣一來,也是不會思考了。所以以下的一點讀後感看來仿佛是有些牽強附會的了。

  “珍貴”究竟為何物?物質、金錢?親情、友情?兩相比較,此刻在“我”父母的眼裏,大概那個價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要比“我”和萬芳的友誼珍貴的多吧。父母心中“珍貴”的東西大概就是那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然而,在我看來我和萬芳之間的友誼才是那個木雕所無法比擬的。

  “我們要能多得到深摯的友誼,允許還有多多注意自己怎樣做人,不辜負好友們的知人之明。”(鄒韜奮)但是在父母的威懾下,我不得不向“友誼”發出了挑戰。向別人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那種感受是難以名狀的,“我”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然而萬芳卻把“我”還給她的小刀塞到“我”的手裏並且堅信“咱倆”還是好朋友。萬芳對於友誼的珍視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應該也是值得一提的。“我”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完全是在父母的絕對堅持下,萬不得已才做出的。整個過程中,“我”的父母似乎沒有給“我”太多的申辯的機會,而是“緊緊盯著我”,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十分嚴厲”甚至是爸爸那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使是在“我”哭著喊“不”的時候,也是沒有理由不去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

  的確,父母們很多時候總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左右著孩子們,卻很少站在孩子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當發生分歧時,也隻是以父母的威嚴來使得孩子們不得不順從。這樣,表麵看來問題解決地很順利,但事實上可能隻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在孩子們的心裏留下陰影。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少,越來越不順暢。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問題的確不可小覷。


  羚羊木雕讀後感(二)

  課文說的是,我把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隻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給我。雖然我們之間的友誼沒有被受到影響,但我對朋友這樣的反悔,我非常的傷心後悔。父母在我心中的光輝形象因此,留下了一道不光彩的傷疤;這件事情,也將大人們的那種重財輕義的思想暴露無遺。

  兩個好朋友就因為一個羚羊木雕而差點成了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我覺的友情比金錢重要的多,(學習收獲一樣大的收獲吧。

  還記得莎士比亞說:“友誼是珍貴的,若失去友誼,就像失去陽光,永遠得不到溫暖。”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交朋友吧。

這篇關於羚羊木雕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9月02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