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

Sep02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一)

  前不久,我從三聯出版社訂購了一本《國文百八課》,並從中拜讀了近代大文學家胡適先生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傳》,感慨萬分。

  這篇文章描述了中國人民的代表和“榜樣”差不多先生的一生。差不多先生的樣子和你、我都差不多,但凡事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細密。他常把山西說成陝西,把紅糖買成白糖,把十字寫成千字,更有甚者,把今天以為成明天,把9:30看成9:32,結果誤了要事。有一次,他忽得重病,叫家人去喊王醫生來給他治療,可一不小心說成了獸醫汪大夫。差不多先生知道叫錯了人,但他覺得汪字和王字也差不多,就叫汪大夫給他治病。汪大夫用治牛的方法醫治差不多先生,結果不過一小時,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差不多先生在臨死前留下了一段“千古佳句”:“凡-凡事,隻-隻-隻要差-差-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那麽認真呢?”他死後,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精細,不肯計較,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都向他學習,視他為導師。中國,就這樣成為了一個懶人國。

  這位“偉大”的差不多先生,其實就是那些不精益求精,凡事不肯認真的人。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當差不多先生的經曆。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做數學作業,有一題要用三位小數乘以三位小數,我心想:“小數和整數不就差一點嗎?”便把一個小數四舍五入後再相乘,結果,因為差不多的思想失去了一個得一百分的機會。我也看過身邊的例子。有一天,我們籃球夏令營的一個同學為了快點打上比賽,隻馬馬虎虎地跑了兩圈就加入進來(平時我們可是要跑上十圈還加壓腿的!)結果在打比賽時拉傷了背部肌肉,一個月都沒能來參加訓練。寫作文也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以前我寫作文時,總是不會的字用拚音代替,不肯花時間查字典、打草稿,還經常虎頭蛇尾,想著差不多挺好的啦,不用再改了。看完這篇文章後,我終於恍然大悟,再這樣下去,我就要和差不多先生一樣了。我便開始認真起來,要讓好變成更好的想法也在心中浮現出來,打草稿、查字典,終於作文得了一個又一個優+。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做到差不多就想罷手的時候,你要回憶起那些例子,那些不求甚解的後果。好和更好之間隻差一個“更”字,但這一個字足以讓我們從失敗變為成功。(成功。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如此。


  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三)

  自從我讀了《差不多先生傳》這篇短文後,我就對這篇文章有了很深的印象。也從中知道了我的一個毛病,這位差不多先生作是永遠都是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這樣,直到他快一命嗚呼時,他的口中也同樣說著:“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隻要差……差不多就……好,人何……必太認真呢!”他說完這句話,方才絕氣。

  在生活中我也是這樣簡單辦事的人,比如有一次:家裏來了客人,媽媽讓我泡橙汁給客人喝。我從冰箱裏拿出橙汁粉,因為那是我心不在焉,從袋裏倒出一點粉,然後在加很多的水。我為客人送去,他們剛喝進一口,客人就大叫起來:“太酸了,太酸了。”

  從現在開始我改掉了這個毛病,做事不像以前那樣馬馬虎虎、心不在焉、隨隨便便了。

這篇關於差不多先生傳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9月02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