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

Aug26

  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一)

  上次挑燈夜讀,還是上大學那會幹的事。那時宿舍晚上11點斷電,為了應付第二天的考試,熄燈後隻得跑到樓道借著路燈臨陣磨槍,天冷時還得背床厚厚的被子。時過經年,最近竟又為了一本《蘇東坡傳》心甘情願地熬到深夜。

  平素讀書機會甚少,更難得一本書讀兩次,唯獨這本《蘇東坡傳》在幾年前讀過之後讓我念念不忘,特意買來再次拜讀。這本書何以如此吸引我?不外乎兩個人的原因--主人公蘇東坡和作者林語堂。

  蘇東坡之天縱才情已不必多說,書中妙手著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蘇詩不少見,但書中引用的詩文都結合了詩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種特定的場景下借詩人之口自然吟詠而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讀來更覺鮮活可感。

  東坡先生生性豁達,喜好交遊,常人也有機會和他舉杯共飲,尋幽探勝,當他在月夜孤舟上發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慨歎時,孰能不神往?這是和東坡先生同時代人的幸運,但他們也是不幸的,蘇東坡所在的時代正是宋朝由盛轉衰的幾十年,對黎民百姓來說這就意味著動蕩和災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蘇東坡個人而言,急劇變革的時代和積極入世的他相互成就,但其坎坷的命運從一開始也就已經注定。數十年宦海浮沉,陷於流俗與通變之爭,蘇東坡曆經顛沛流離,妻離子散,一度窮困到無炊米度日。作為元佑黨人的精神領袖,他為民請命,忠言直諫,抗爭不息,卻未曾有絲毫妥協與退卻。

  自始至終,蘇東坡都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世與入世的鋼絲上行走得遊刃有餘。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對親人、愛人、友人的厚重感情浩浩湯湯,充盈在胸,隨意噴湧即是錦繡文章,一曲“十年生死兩茫茫”更成千古絕唱。

  麵對多麵的、立體的蘇東坡,細數其功無疑是徒勞的,往往掛一而漏萬--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天才可以感知卻無法琢磨。讀蘇傳,其實是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和心靈的偉人生活,即便詩人已作古,但他留給我們的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卻如江風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回到題目,不得不提另外一個才子--林語堂。老實說,這本書和現下主流文學風格相去甚遠,缺乏足以引爆眼球的元素,但它的吸引力恰恰來自於它的純粹。誠如作者所言,他寫這本書隻是“以此為樂”,當然也是源於他對蘇東坡的喜愛。

  在這樣一種創作動機下,寫出的作品自然格外雋永耐讀。作者不是隔岸觀火,讀者就容易置身其中,著了迷的人好像和這本書訂立了某種盟約,隻要一翻開書就身不由己地緊隨內容的鋪陳或喜或悲,及至讀到蘇東坡去世一節,終於忍不住掩卷長歎。

  歎息未已,忍不住又翻開繼續往下讀,再翻頁,書行此處戛然而止--讀者肯定會嫌不過癮--書也許可以續寫,但人生沒有續集,世上斷不會再有第二個蘇東坡式的人物了。不過,又何必拘泥於此呢?“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詩人在千年前就已經給我們留下了答案。

  昨天一時興起和友人夜訪月湖,興盡歸來已是醜時。隨心而至,寄情山水,自謂有東坡遺風而竊喜。及至翌日,信筆而書,千字乃止,是以為感。


  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二)

  回想我對蘇軾的記憶,從小學開始就開始接觸他,中學時期更多的詩詞,說起來人人會唱的《但願人長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書法家、畫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講作文的語文老師的講述了吧。老師非常喜歡蘇軾,仔細的講述了蘇軾的生平,講到最後竟聲淚俱下,讓人動容,給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後想想也並沒有什麽實感。

  這次看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頗有感觸。為東坡瀟灑之詩詞所傾倒,為東坡人生之坎坷而歎息,為東坡不羈之情懷而欽佩,為東坡之真性情而感動。林語堂先生形容東坡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苦難,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隻有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麽,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從今天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這篇關於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8月26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