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讀後感

Aug25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讀後感(一)

  文化大革命對我黨和我國的順利發展打擊巨大,以鄧小平為中心的第二代領導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翻開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嶄新的一頁。

  我們要感謝黨的第二代領導人,在當時我國封閉的社會大環境下,富有創造性的提出改革開放,這是我黨、我國在執政理念和社會管理方麵的創新,是我國向全球化邁進的一大步,是我黨根據變化著的國際形勢,引領我國向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跨越。這一代領導人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為思想指導,堅定的以社會主義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檢測點,但又能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各種手段發展國家實力,增強國際影響力。

  鄧小平理論揭示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與具體體製的內在聯係,指出基本製度雖然不同於具體體製,但要通過具體體製加以實現,要受到各種體製的製約。我們說社會主義製度較之於資本主義優越,就在於其基本製度能為生產力的巨大發展開辟廣闊的空間,但如果具體體製偏離社會主義基本製度要求、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就會影響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及其優越性的發揮。因此,針對我國長期以來僵化體製嚴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情況,鄧小平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如果在一個很長的曆史時期內,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速度比資本主義國家慢,還談什麽優越性?”他認為:“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製,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在這裏,鄧小平指出了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的一個偏頗之處,即隻強調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隻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而沒有看到整個體製上存在的問題,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體製以解放生產力,致使生產力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反而受到嚴重阻礙。所以鄧小平說,“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

  由此可見,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基本製度與具體體製的區別和聯係的論述,成為他判斷社會主義改革性質的兩個內在依據。講區別在於強調不能因為具體體製和運行機製存在弊端而否定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由此決定了改革隻能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講聯係在於強調不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僵化體製,就顯示不出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優越性,甚至社會主義製度的生死存亡也將成為問題,由此決定了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決定了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領袖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在國際關係中絕不出頭的做法延續至今。現今,我國周邊的個別國家對我國公然進行挑釁,我外交部一直在國際領域公開對這種行為進行譴責,這種做法可能引起了很多熱血青年的不滿,認為我國不能一直隻用語言譴責,而不采取強有力的軍事行為。但我們要看到,正是這種韜光養晦的行為,使我國能將軍備方麵需要的龐大資金轉移到社會發展和基礎型設施建設中去,減少西方強國對我國的敵對情緒。俄羅斯的發展曆程就是一個警示,這個社會主義大國將巨大的資金投入到軍備中去,造成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偏低,社會情緒極不穩定,這樣才會給資本主義國家以“和平演變”的機會。我們要吸取這種慘痛的教訓,以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為執政之本,而不逞一時之勇。而且戰爭會惡化投資環境,動搖各投資方的投資信心,造成外資流失,進出口貿易受阻,極大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所以要理性、全麵的看待我國的外交策略。

  總之,在鄧小平的改革理論中,改革既是對舊體製的革命,又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前者講的是改革的對象,後者講的是改革的目的,兩者最終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和中國人民的幸福安康。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讀後感(二)

  為幫助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精神,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編寫了《五百年》。

  曆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重視對曆史的學習和對曆史經驗的總結與運用,善於從不斷認識和把握曆史規律中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和道路。這是我黨92年來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黨員幹部讀本)》(後文簡稱《五百年》)就是這樣一本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為線索的讀本。《五百年》從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闡釋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從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展現了“社會主義”實現質的跨越的曆史一頁;講述了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開辟人類曆史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紀元;結合蘇聯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和蘇聯模式的興衰描述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和挫折;而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實踐,社會主義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發展標誌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發展中揭開了新的篇章,(中國夢”。

  正如習近平所言,“學習和總結曆史文化、借鑒好運用曆史經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並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的一個重要思想好方法。領導幹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應該讀點曆史,從重汲取有益於加強修養、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不斷提高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斷提高領導水平。”

  領導幹部學習《五百年》,深入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經曆的刻骨銘心磨難、我們偉大民族進行的感天動地奮鬥、我們偉大人民創造的彪炳史冊偉業,深刻認識社會主義與中國國情的結合和中國社會發展規律,深刻認識曆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曆史必然性。可以增強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曆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揚前輩共產黨人建樹的優良革命傳統,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夢持續奮鬥。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讀後感(三)

  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意識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中也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作為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隻能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不斷探索前進。”

  放眼世界,經曆了上世紀蘇東劇變後,社會主義國家數量僅有中國、越南、朝鮮、老撾、古巴寥寥5個,而這些國家境況迥異,有的國家之間也不同程度存在糾葛。在資本主義的汪洋中,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將遍布阻力、充滿曲折。但實現社會主義的夢想和實踐,沒有止步。

  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繁榮發展,創造出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彰顯了社會主義製度獨特創造力和強大生命力。”我們選擇不了時代,但我們正逢這個充滿奇跡的時代。作為親曆者,我為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為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而自豪,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能夠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自豪。

  夢有多遠,路有多遠;追逐夢想,永遠在路上。

  五百年世界社會主義曆史蕩氣回腸,近百年中國社會主義奮鬥史氣勢恢宏。麵對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變革,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我們現在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正像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中說的:“夢想的太陽,不再像一個半世紀前那樣遙遠,甚至也不像一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經在東方地平線上噴薄而出,萬道朝霞正光耀在我們的眼前……”

  雖然前行的道路崎嶇不平、蜿蜒迂回。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製度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的實踐中,曆盡艱辛、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接力馳騁、頑強拚搏,咬定青山不放鬆。作為其中的一分子,當前,就要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三個自信”,積極投身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努力讓改革和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主動融入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自我淨化、糾正“四風”,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秉公用權、取信於民。

  “道路決定命運。”

  世界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前程光明。

這篇關於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8月25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