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勞讀後感

Aug25

  生死疲勞讀後感(一)

  “意猶未盡的連環;扯骨連筋的結構;精彩絕倫的敘述;鬼斧神工的筆法”。

  這是我少有的用一個月的時間讀完莫言的《生死疲勞》之後的第一感悟,我把它寫在了書的扉頁上,當成一種讀書記錄。這是我長期以來保持的習慣。

  我曾經也習慣、後來是希望著每讀完一部好書,就能記錄下點什麽。但懶惰讓我力不從心,所以今天還能寫點這種流水賬是奢侈。其實想想,這是一種莫大的遺憾,近些年來讀過了不少好書,掩卷長思之時正是能集中回味到書中精髓、對自己有所啟發的重點,而如果擱置太久了,任何好的精神啟發也都在時間腐蝕中生長了鏽斑。

  一個月的時間讀一本書,這個時間在我的閱讀習慣中算是太慢了。但是對於一本好書的閱讀態度,我願意是逐字逐句地摳,甚至是書快要讀完之時,更習慣於放慢速度,似乎不願看到它的終結,矯情地說就是“愛不釋手”。《生死疲勞》就是一本讓我如此的書。

  每位讀者對同一本書的感悟不同,評價自然不同。在我看來,這是一本難得的好小說,尤其是在暢銷書不忍矚目、本土的好作家少之又少、文化貶值而墮落的中國出版環境中,這更顯珍貴。能寫出這種奇書之人,最終可以脫穎而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其必然。

  高中和大學,是我瘋狂迷戀小說的階段。在時間比金錢更寶貴的畢業後,這種愛好與興致,以及有限的業餘精力,已逐漸被社科類和傳記書籍閱讀所榨幹。如今雖然也買小說如山倒、讀小說如抽絲,卻罕有一些小說還能打動我,包括國外經典譯著。因此,感謝莫言還能給一個80後提供很多童年成長與鄉村生活體驗的共鳴,能讓很多如今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在筆端變成遊刃有餘的常識。

  如果為這部小說下幾個簡單的形容詞定義,我能想到這樣的詞匯。恣意、誇張、形象、詼諧、辛辣、荒誕、諷刺。盡管這些字眼都十分庸俗,但是,當一本全虛構的小說能全部容納這些詞匯,已彌足珍貴。

  每一個出名的作家,都勢必寫過一些優秀的作品。我還記得大學期間閱讀張承誌的《黑駿馬》和《北方的河》、張煒的《古船》、餘華的三部曲、蘇童的《米》、《妻妾成群》等一係列作品之後的莫名激動,每個作家的成名作都有其含金量。上世紀很流行、也很尖端的先鋒文學十分吸引人,但這些小說都應該歸類為單色調作品。它們或多或少的隻是從一個側麵打動和震撼了讀者,要麽是故事組接,要麽是文字敘述,要麽是文體結構,也要麽是一個不起眼的細節擊中了你的某根脆弱神經,這種作品也包括賈平凹、陳忠實等人的鄉土文學,甚至也包括了莫言早期的作品《紅高粱家族》、《酒國》等。

  而《生死疲勞》可稱之為多色調作品。故事的設置上,以一位冤死的地主——西門鬧,死亡後的六世投胎轉世,依次從驢、牛、豬、狗、猴等動物視角,描摹出一幅中國自1950年到新千年的50年曆史變遷,以一個鄉村為試驗田,記錄了中國的二次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運動、大饑荒、大躍進、大煉鋼鐵、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開放的中國重要經曆,而且以主要人物貫穿了曆史的全過程,強調的是:在一個個不可逆的時代中,種種人生巨變讓農民如牲畜,甚至不如畜生。

  六世投胎輪回,是習慣挑戰敘事方式的莫言又一次登高造極的創新。莫言是目前中國本土的作家中最會講故事的好手之一,在他以往的作品中,已經用過了類似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紅》的“多人輪換獨白”方式,這也是中國的先鋒派小說作家們長期被爭議為“模仿派作家”的原因之一。但這次,莫言玩的很創新,而且這種創新無法讓別人質疑他在模仿西方。因為這次的創新,是完全的中國本土化,全部依賴於中國的古典式民間傳說的原點,並對此進行設計、加工,而這種荒誕式寫法一方麵堵住了質疑者的嘴巴,另一方麵又可能為他進軍“諾獎”添鑽加瓦。

  鄉村是莫言以及眾多國內鄉土作家賴以為生的創作靈感來源。每個作家都可以在童年的故鄉裏拋出很多大相徑庭的故事,可以說,《生死疲勞》挖到了一些鄉土小人物的祖墳上了。方言和民間傳說,在小說中得到了恰當的引用,作為上世紀80年代出生在中國偏遠農村的年輕人,我童年時代確實聽說過、甚至也親見過劁豬、閹驢以及在大樹上勒死狗,而《生死疲勞》重溫了這種記憶,讓人讀來親切。而對於這種童年記憶的複蘇,我寧願讀十本《生死疲勞》,也不願意掏錢買一本刻意的《小時候》。

  關於投胎的民間傳說,也大抵聽過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提起,但多數也經常沿用於農村夫妻、鄰裏吵架時候的話題。但這都是零星式的,《生死疲勞》將其整合為一個個完整的故事,並將其深化和貫穿,這完全具有一種民間傳統被保護、傳承的榮耀之光。盡管民間傳說往往與迷信相關,包括我的故鄉目前仍舊在流行著很多治病的邪方以及偏頗到沒有方向的信仰,而這些在以往的古典小說中十分常見也多遭非議,但《生死疲勞》並沒有將其渲染和誇張到不可接受之程度。


  生死疲勞讀後感(二)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出自《佛說八大人覺經》。意思是:那些疲憊,疾病和死亡都是由貪婪欲望引起的,清心寡欲,不爭名利,身心都會舒適。

  零零碎碎一個月的午休晚休前的閑暇時間,終於看完了一本莫言的《生死疲勞》電子本。

  作為對莫言的敬意,總想寫點什麽。先是劃了幾句,覺得極不稱心,沒有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或者說我無能為力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於是上網,查看別人的讀後感,受到一定的啟發,因所言和自己的感受有想通之處,反倒受其影響,更加想不出更好的表達。隻得盡可能用自己的幾句話湊數。

  這本小說的主要情節是:高密東北鄉西門屯地主西門鬧在解放後被槍斃,自覺委屈冤枉,先後轉生為驢,牛,豬,狗,猴,最後成為一個患有血友病世紀嬰兒,而全小說就是大頭嬰兒藍千歲回憶敘述,借這些動物,以及被地主西門鬧救了的一個長工藍臉的兒子藍解放,還有故事中起補充,增加立體的描述的“莫言”來敘述完成的。小說的敘述時段從1950年到2000年,跨度長達50年,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係,並透過生死輪回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

  看莫言的《生死疲勞》第一個感覺是:抓人心。小說從一開始“我”西門鬧在閻王爺那兒叫屈喊冤的荒誕不經的描述,牛頭馬麵兩個既是民間神鬼故事的原型,又經過作者加工的新鮮形象送“我”投生。那鮮明的出神入化的語言特點,一下子吸引著你,激發著你繼續讀下去的欲望。以往看電子書,總是一次性的在幾部圖書間不停的遊走,切換。可是自從開始看《生死疲勞》就沒有動過去看其它電子書的欲望。而且,抓心撓癢,心猿意馬,總想多一會時間可以多看一些。看莫言小說的缺點是:嚴重幹擾了自己的工作,這也側麵說明莫言小說的魅力。讀完此書,真真正正體會到莫言作為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真是名至實歸。

  正如諾貝爾委員會給莫言的頒獎詞所講: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曆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說實話,之前我看過幾次這句話,感覺又別扭又拗口,還難以理解,莫名其妙。現在窺一斑而知全豹,通過莫言鬼斧神工出神入化的描繪,真正領略了莫言語言的風采。他的每一句話,看似不經意間,侃侃而談,娓娓道來,而又琅琅上口,妙語連珠甚至有些地方如詩如詞一般,押仄押韻,即使沒有出聲的朗讀,目光掃過,也覺得起伏有致,韻味十足,一氣嗬成,體現了作者深厚的紮實的語言功底。莫言用四十三天的極短時間完成這樣的一部上下五十年,縱橫陰陽事的鴻篇巨著,真實令人佩服之至。六道輪回,不論寫驢,寫牛,還是寫豬,寫狗,都把這些動物的特征活靈活現表現出來,用這些動物的眼睛窺視人類的生活,視角獨特,新穎有趣,而且,用筆簡練生動,老到,人物刻畫形象入目。自從讀了莫言的這本書,常常感到身邊的萬事萬物諸如貓啦,鳥啦,魚啦等等都是靈異的,都可能是某個冤魂的投胎轉世,因此對她們尊重而敬畏。

  我讀《生死疲勞》雖然確實走馬觀花,一目十行,有追求故事情節之嫌,但是在讀此書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也好像在30天的時間裏,親身經曆了一把那50年的變革,體驗了一把不同動物眼中的生活,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內心經曆無限的悲涼。那個時代,那個我曾經那麽陌生的時代,那個作為70後的我從不曾體會到的上世紀50到80年代的一些事情,我就像親眼所見,(感言者所寫:雖然內容離奇、敘述荒誕,但主題卻是嚴肅的,那是一種曆經曆史滄桑的冷靜與成熟,始終在警示著龐雜喧鬧的世界,應該如何真正地麵對短暫的人生。

  你有欲望,欲壑難平;我有憤怒,無法消除;你有深情,款款述說,他有貪念,欲罷不能。可笑可歎,可慨的是:那麽多人不能看的破,看得開。你方唱罷我登場。不知道冥冥之中,我們不管如何折騰都逃不脫生死疲勞的下場。

  生死疲勞,對於這樣一個奇怪名字的小說,我還是對他有距離感的。看完後,才發現,其實,芸芸眾生,你,我,他在人世間的一些事情,其實終歸是生也疲勞,死也疲勞,生也勞心,死也勞心的輪回折磨,真正能在這種輪回中獲得心靈的寧靜和超脫的人,一定是那種超然若世,忘記生死,悠然度日,無欲無貪之人。既然我們終究逃不脫生死輪回之苦,何方快快樂樂,閑雲野鶴,讓自己的靈魂神遊於宇宙間,做一個超然物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世外高人呢?


  生死疲勞讀後感(三)

  讀莫言的《生死疲勞》,不會讓人打瞌睡,莫言這部小說裏有兩句話,這兩句話就在緊緊相鄰的兩章中。第一句出自第三十章:“但我清楚地知道,它是一個勉從豬舍暫棲身的英雄。”說這話的,是敘事“主人公”之一的“西門豬”,“它”,是指另一頭叫做“刁小三”的豬。第二句話,是他在第三十一章裏說的:“他說這個戲是特殊的曆史時期的產物,帶著荒誕但又莊嚴的色彩,是一個活生生的後現代的標本。”說這個話,還是“西門豬”,而這句話中“他說”的“他”,是小說中的“莫言”。由於這兩句話相距不遠,雖說現在記憶力比不了年少時,但是,在讀到第二句時,總還算記得第一句。那海闊天空的想象,那優美精妙的語言,那數不清的暗喻名言,紛至遝來,賞心悅目,令人精神振奮,不讀不快。而一讀之後,總會讓你心潮起伏,聯想翩翩,不吐不快。

  一、莫言這《生死疲勞》,從敘事方式分,肯定屬於荒誕敘事。開荒誕敘事先河的,誠然算不到莫言的名下。最著名的、人所共知的《西遊記》,就可以歸於這種敘事形式。但是,以荒誕敘事,演繹半個世紀的一地曆史、世事滄桑、社會變遷和人生沉浮的,當非莫言莫屬。至少,前無古人。而且,他說得是那麽一本正經、勝似正史,讓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懷疑。尤其是與莫言同時代過來的人,對此,會感觸尤深。莫言運用荒誕筆法,敘曆史、社會和人生如此莊嚴之事,借用得可是一點也不勉強。一路讀去,你會感覺到,《生死疲勞》是“滿紙荒唐言,全為莊嚴事”。莊嚴者何?是對人的解讀,對一個時代的解讀,對一段曆史的解讀。最莊嚴者,當數書中說及在1976年9月9日,那藍臉的一罵一哭,那抒發的何止是憤懣!是對舉國對於一個人、一個人的思想誤讀的聲討:

  藍臉的眼睛裏慢慢地湧出淚水,他雙腿一彎,跪在地上,悲憤地說:“最愛毛主席的,其實是我,不是你們這些孫子!”眾人一時無語,怔怔地看著他。藍臉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給我的啊——我單幹,是您給我的權利啊——”

  聽聽,這可有半點荒誕的滋味兒?一絲一毫也沒有!一罵一哭中所闡述的,在那整整的一個時代內,隻有這主人公、這執拗無知的強農民、這舉國唯一的單幹戶心裏明了!這是對舉國誤讀的聲討!莫言不惜借用荒誕的敘事手段,不惜洋洋灑灑鋪展幾十萬字之巨的精言妙語,就是為了這一聲討,就是為了對這一舉國誤讀、以至貽害一國的莊重反思。

  當然,假若莫言能不讓藍解放,不讓大頭兒,也不讓“莫言”出來當敘事主體,那麽,這荒誕敘事,就完美了。作為作者的莫言,可以說這出於這部小說敘事的必需,出於讓敘事更靈活更精彩。那麽,作為讀者的我,可以說是因為對傳統敘事尚有所畏懼,是對自己荒誕敘事能力的信心還不夠足。總之,是如此一來,就讓你的這荒誕敘事在我們讀者的心中,有所不完美了。我們隻有寄望莫言有下一部更完美更徹底的荒誕敘事大作的問世。

  二、就是猜想,莫言大學讀的肯定不是中文,攻的不是文學,而是農學院的畜牧專業。不然,那些驢呀,牛呀,豬呀,狗呀,怎麽會那麽地順從,那麽地聽他使喚?他牧的那些驢呀,牛呀,豬呀,狗呀,為什麽會是那麽地機敏有型,那麽地聰明伶俐?武功高深者,拈花可以傷人。精於畜牧者,驢牛豬狗之類,勝於使人。中國二十世紀的後半世紀,全入於莫言所牧所養的驢牛豬狗眼中,心中。莫言者,神牧矣!當然,人畜牧,為役使,為肉食,為皮毛。莫言畜牧,卻是為了讓它們看世界,觀世事,品人生。書中的敘事者,評說書中的莫言,說他從來不是好農民。作為讀者的我,絕對認同。我評說他是畜牧工作者,但是,因為他不務正業,所以,肯定不是好畜牧工作者。不過,還好。子不語怪力亂神,莫言因之隻役使驢牛豬狗,沒有讓眾畜盡出。說來莫言應該還算是孔孟信徒,至少是孔孟。

  三、想對莫言表達憤怒。這些天來,莫言所牧之驢牛豬狗,害得咱家老漢我神經過敏。他的驢,是如此折騰不休。他的牛,是那般執拗倔強。他的豬,是那麽聰明那麽善於撒歡,他的狗,是那樣地狂傲精神。在辦公室,聽到走廊有腳步聲,就感覺到會不會是他的驢在蹶蹄。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樹枝葉搖晃,就猜測會不會是他的豬在撒歡。走回家,關上門,聽到有所響動,就害怕是他的牛,在用角頂門撞牆。此刻,時至子夜,窗外霓虹漸熄,萬籟俱寂,隻有淅淅瀝瀝的雨點砸在遮陽棚上,發出丁丁冬冬的滴響,忽有聲音從遠處傳來,竟恍覺是他的狗,邊飛奔邊狂吠而來……如此神神道道,叫人如何度日。得趕緊將這《生死疲勞》合上,置之高閣。

  我們的內心是裝著天使呢?還是裝著魔鬼呢?這也許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對於我來說,一時間還很難把這本書的精髓吃透,但我會在今後的生活中慢慢去品味,去琢磨,做為中國人,莫言是中國人的驕傲!

這篇關於生死疲勞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8月25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