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

Aug22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一)

  20世紀四大傳記(梁啟超的《李鴻章傳》,朱東潤的《張居正大傳》,吳晗的《朱元璋傳》以及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讀來風格各異,但最酣暢淋漓的莫過於《蘇東坡傳》。我一直覺得,雖然遠隔千年,在文人氣質上,林語堂與蘇東坡的同聲相求,卻絲毫不因時光的阻隔而淡去。中華文化傳承的穿透力,由此可見一斑。

  我對蘇東坡的偏愛,是從讀他的作品開始的,豪放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深情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豁達如《赤壁賦》,閑雅如《記承天寺夜遊》……從文字而想見其為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蘇東坡的文學造詣固然是驚采絕豔,但在泱泱五千年的曆史裏,才華洋溢的不知其幾。司馬遷的史書為無韻之離騷,曹操的詩古直悲涼,江淹的賦文錯彩鏤金,柳永的詞纏綿綣繾……然而蘇東坡,唯有蘇東坡,才讓我在欣賞其才華之外,產生感情上的依附。

  蘇東坡的一生,起伏跌宕,幾經沉浮。他少年得誌,鮮衣怒馬,文章遍行天下,上至九五之尊宋仁宗,朝堂領袖歐陽修,下至庶民,對他無一不欣賞推崇,愛護有加;他為政一方,造福一地,千年之後,杭州的蘇堤,仍在見證和訴說著對蘇東坡的留戀。向太後當政期間,他得到重用,位居龍圖閣大學士,奔走於四方,紓解新政給百姓帶來的疾苦。

  然而政壇多風雨,如果說王安石的改革派與蘇東坡之間的分歧,僅僅是政見之不同,那麽王安石之後,所謂“改革派”的章停之流,對待異己者的迫害,已經遠遠超出王安石的“流放”,他們捏造莫須有的罪名,製造“烏台詩案”,更甚者,將元佑年間複被啟用的以蘇東坡為首的一批官員,汙蔑為國之妖孽,將他們的姓名,鐫刻在碑石上,欲將他們生生世世,釘在“恥辱”柱上,是為“元佑黨人碑”也。其後蘇東坡被一貶再貶,從嶺南的惠州,到化外之地的海南,都留下了他年邁而疲憊的身軀。

  無論是榮居高位,還是落魄南荒,蘇東坡給後人的印象,或瀟灑出塵,或安靜自守,或童趣未泯。即使是低潮期,當他冥想過去,也就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甚至在海南時,居無安身之處,病無可醫之藥,他仍保持著“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的氣魄。短短的六十多年,榮耀時不盛氣淩人,艱辛時沒有卑躬屈膝,怨天尤人。我對他的情感上的依附,正是來自於精神上的擊節和共鳴。

  總結而言,蘇東坡的氣質,有儒家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者無懼,有道家任真自然、騁目遊懷的順從天道,還有佛家“和光同塵,與俗俯仰”的自得。這是文人的理想狀態,然而能夠真正身體力行者,幾千年來,又能有幾人?

  書的作者林語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愛的作家之一。他在《京華煙雲》裏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蘭這對父女,也是中華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踐行者。在傳記中,林語堂對蘇東坡給予了無上的讚譽。作為一個喜歡蘇東坡的讀者,讀到這樣的書,自然如遇知己。不過也正是由於他對蘇東坡的欣賞,所以對當時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書中散發出強烈的厭惡感。甚至將一篇攻擊王安石的偽作《辯奸論》算在蘇東坡的父親蘇轍身上,連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聲的罪名。我對王安石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但對於改革者,無論其最終結果如何,我都認為,至少他是時代的勇者。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二)

  好書是相互關聯的,有點似人際交往裏的共鳴效應。

  看餘秋雨老師的《借我一生》,裏麵提到餘老師小時候看過很多遍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心裏想這本書應該是很有可讀性的,於是馬上到當當網上去淘了本。

  確實是本好書!林學者通過一字一句,一個中國曆史上的文化名人就此活了。看那本書,東坡才子的呼吸我們都能感覺得到,他那狂放不羈,真性情的等,人物非常豐滿。既是個大才子,又是個很有政治才幹的父母官,更是有血有肉的生活中的摯友。林教授說他是個“上可陪玉帝老兒,下可陪黎民百姓”,任何人在他那都可以受到很溫暖的人文關懷。

  東坡才子一生大起大落好幾回,無論是結發妻子王弗,還是後來的王閏之,以及後來的侍妾王朝雲,他們默默地照顧著他。(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而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他心態樂觀,親自經曆五朝,但是他隻求獨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所以,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雖然他業已逝世,但是每次聽到他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眼前便浮現出,年近半百的他站在赤壁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心中有誌卻無法實現的無奈而又感傷的情形。每當想起“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又好似看見,他站在亡妻的墓前,內心淒婉哀傷的樣子。明明從未遇見,他卻在我們的心中逐漸豐滿、明朗了起來,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活著的人。

  無疑的,蘇軾的一生是光輝璀璨的,他的人生旅程和他的詩作書畫一樣是值得我們後人細細體味的。無論是作為一名大宋帝國的臣子,還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才子,他都當之無愧的在華夏大地的群英中占據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林語堂先生的這本書盡管融入了他自己對於蘇東坡的看法,但我想,正如他的那句“思想的快樂才是萬古不朽的”正是我們對於蘇東坡這位千年才子的貼切概括。

  他曾被流放嶺南和兩度曾被人迫害,他被流放時候,是不寂寞的,我們是可以想象的,所有臨近的官員都在利用此機會來與他結交。而書中的蘇東坡具有雙重的性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雖然屢遭挫折和磨難,但是他被銼到並不會就此沉淪下去,而是以一種超凡脫俗的風姿和舉世罕有的才華去追逐著他認為無以倫比的美好事物,一是自然,就是山水田林之類的事物;二是藝術,詩詞書畫類的;三呢則是他的愛情,四是瑜伽烹飪之類的。

  蘇東坡,一個值得我們回憶的人。蘇東坡堅執的性格正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暴風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飛翔。我敬仰蘇東坡,雖然我尚未完全讀懂他的詩,讀懂他的人,但我依然從心裏對他懷有無比的尊重,隻因為他那萬古不朽的人格之偉大可是他的“浩然之氣”依然在山河間久久回響。

  總之,我認為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無疑他也是蘇東坡也是幸福。

這篇關於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8月22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