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的讀後感

Aug11

  彼得潘的讀後感(一)

  《小飛俠彼得﹒潘》它是由18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詹姆斯﹒巴裏寫的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前有一個地方,每個孩子都能飛翔到達,惟有大人找不到它;有一種真實,每個生命都慢慢變老,惟有彼得﹒潘永遠不長大!故事講的是小飛俠彼得﹒潘來自孩子們夢境中的國度“夢幻島”,一天夜裏,彼得﹒潘飛進達林先生家,把溫迪、約翰和邁克爾帶到了“夢幻島”。那裏有動物、美人魚、仙子、海盜……孩子們在那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後來,回到家中的孩子們漸漸長大,成了大人。一個春天的夜晚,那個長著一口乳牙的彼得﹒潘又飛回來了。熱忠於冒險的小飛俠彼得﹒潘、凶惡的鐵鉤船長、可愛的小仙女丁零小鈴兒、溫迪、約翰、邁克爾和丟失的孩子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個含有神奇色彩的故事,讓我們身臨其境,好像真的來到“夢幻島”上,遇見了書中活潑可愛的人物。如果在現實中我們永遠停留在童年的時光,而且能像小飛俠彼得﹒潘一樣學會飛那該多好!勇敢無畏的彼得潘和凶狠狡詐的海盜頭子鐵鉤船長進行殊死搏鬥的那段情景驚險刺激真是耐人回味、發人深思。真不愧是百年經典!這是一個沒完沒了的故事因為孩子們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她們的下一代仍然是彼得﹒潘的媽媽!真想像彼得﹒潘一樣學會飛!

  彼得·潘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他永遠也長不大。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想我是嫉妒他的。我的童年很快樂,像童話裏的水晶花園一樣隻有純粹透明的快樂。有父母愛,有哥哥疼,以及鄰家一個頭發軟軟的小姑娘。我常常有新衣服穿,有糖吃,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我還有很多很多的書。我五歲的時候就可以看有字的連環畫和寫或者畫一些我的作品。我是個在幸福裏長大的孩子。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時光可以留在我的童年,不要飛快地流走。可是我還是在明媚的陽光中,在父母的疼愛中,在寂寞的風中悄悄地長大了。我心中流過的色彩不再像是童年那種純粹的明黃或者暗藍,代表純粹的開心或者哀傷。長大以後,成千上萬的色彩從我的心裏流過,我以為它們會像清水流過光滑的石板一樣轉瞬即逝,可是它們卻在我的心的表麵留下了斑斑駁駁的色彩,像是一個在水裏泡了幾千年的銅罐的表麵一樣。有痛苦的微笑,也有快樂時恍恍惚惚的憂傷。各種各樣的光匯在一起是明亮的白色,可是各種各樣的油彩匯在一起卻是頹敗的黑色。我曾經嚐試著改變,可隨即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我的憂傷太巨大。於是日子就這樣繼續下來。

  彼得·潘永遠呆在永無島(neverland)上,呆在他的童年裏麵。而且他會飛,每個人都疼他,我應該是羨慕他的。可是我沒有。我是不喜歡彼得·潘的,甚至有些時候有點恨他。因為他任性得一塌糊塗。他總是傷害愛他的人,他從來就不考慮別人心裏是否難過。我不喜歡這個長不大的小怪物。可是有一天朋友對我說:彼得·潘是個落拓的孩子,他太任性了。可你和他一樣。可你和他一樣。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開始下墜,無窮無盡地下墜——每次我都以為跌到底了,可是它依然下墜。原來我是個讓人傷心的孩子。八月三日。早上七點。初升的太陽明亮。我的降生。我出生在晴天朗日之下,卻愛上黑色給我的敏銳的疼痛。

  我從小被教育成一個聽話的孩子,有涵養,外表幹淨清爽。大貓曾經對我說:彼得·潘是個落拓的孩子,而你太聽話,太規矩,你的生命像是沿著一條劃好的軌跡在滑翔,翅膀雖然張開了,可是保持著同樣的姿勢低空徘徊,僵硬而麻木。我知道彼得·潘是會飛的,而且飛得很好很頑皮。他時而掠過海麵。時而又鑽進很高很高的雲裏麵去。“眼看邁克爾就要墜到海麵上了,彼得·潘才飛快地衝下去,一把抓住他。彼得·潘這一下幹得可真漂亮,但是他總是等到最後那一瞬間才去救人,而且,他好象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而不是專門為了救人。”你看,他就是這樣一個驕傲而任性的孩子,他又傷害他的朋友們了。“愛的背麵是什麽?”“是恨。”“不是,是遺忘。”彼得是個經常忘記別人的人,或者說他從來就沒有去愛過別人。“既然他把那些事情忘得那麽快,”文蒂深思地說,“怎麽指望他能一直記住咱們呢?”真的,有時彼得飛回來的時候,就不認識他們了,至少是認不清他們了。文蒂看清了這一點。“無論是白天還是別的時候,彼得飛過來看見他們的時候,眼裏竟流露出努力辨認的神色。有一次,文蒂不得不向他喊出自己的名字。”我不喜歡彼得這個樣子,他需要大家對他的愛,他可以在那些愛裏麵任性地撒嬌,就像個在雪地上撒野的孩子,可是他卻不愛別人。或者說得更悲哀一點,他不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一個失去愛別人的能力的人是悲哀的。可是彼得純粹是因為幼稚,因為他任性的自私。於是所有愛他的人都感到難過,為他傷心,包括文蒂,包括那個為他嫉妒文蒂為他去死的小仙女丁卡,包括印第安公主虎蓮,包括永無島上的孩子們,以及那些甘願讓彼得騎在自己的尾巴上玩耍的美人魚們。也包括我,我想我也是愛他的,我對別人說:我覺得彼得·潘是個可憐的孩子。我覺得彼得·潘是個可憐的孩子。在這篇書評寫到一半的時候我打電話給大貓。那天晚上已經七點十五分了,夜風吹過來,我聞到自己剛洗過的頭發上有青草的香味。我對他說我在給《彼得·潘》寫書評呢。他說為什麽想到要寫彼得呢?我說因為他是個讓人恨也讓人心疼的可憐的孩子。

  他說你是第一個覺得彼得可憐的人。他堅持認為彼得是個落拓的,我不知道彼得什麽地方讓他感到落拓,就正如他弄不明白彼得什麽地方讓我感到可憐。我看到很多年輕卻無朝氣的臉,我為他們心疼。為什麽要急急忙忙地長大呀,有一天你們會發現自己真的無法挽回地長大了,那你們想重新變小都不可能了啊。在大貓說的時候我沒有告訴他有段時間我是多麽地不想長大。那是初三的時候,我對媽媽說我不想繼續長大了,一輩子上幼兒園多好呀。媽媽說:想想彼得吧,那個永遠哀傷的孩子。聽了媽***話之後我就開始希望自己快快長大,我要學會珍惜學會怎樣去愛去寬容別人,因為我不希望像現在一樣像彼得一樣像個任性的小孩子一樣亂發脾氣讓愛自己的人傷心。我不願意看到爸爸媽媽老了,朋友們都牽著自己的孩子,小樹苗都長成參天大樹了,高山都被風削平了,大海也被沙填滿了,而我依然是個長不大改不掉死不了的滿口乳牙的沒心沒肺的小孩子。如果是那樣的話,我想我是會哭的。彼得太愛自己了,他是天真而自私的。“島上的孩子的數目時常變動,因為有的被殺,或者其他緣故,他們眼看就要長大的時候——這是不合乎規定的,彼得不允許他們長大,於是彼得就把他們餓瘦了,知道餓死。”“我虎蓮是講意氣的”,美麗的公主說,“彼得·潘救了我的命,我就永遠做他的好朋友,我絕不讓海盜來傷害他。”這在虎蓮公主一方,是處於感恩和禮貌,但在彼得看來,這是他應得的報答。於是,他往往居高臨下地說,“很好,很好,彼得·潘說了”。每次他說“彼得·潘說了”的時候,就是讓對方閉嘴。“彼得不允許孩子們的模樣有一丁點像他。”一個太愛自己的人往往不知不覺地就傷害別人了。有人找我幫忙的時候我一般不怎麽考慮,一口答應。因為我不想看見別人失望的樣子。

  可是當我努力了之後發現自己真的不能幫忙的時候,我隻有讓別人更加失望。我知道我把事情弄得恰得其反了。朋友說我善於給別人以美麗的假象。彼得·潘傷害了別人,我也傷害了別人。但從某個意義上講,彼得是無心的,而我卻是有意的——盡管我是有意想讓別人快樂一點。那天媽媽一臉嚴肅地對我說:你不要再輕易地許諾別人了,真的應該改改了。於是我像個犯了錯的孩子一樣小聲說:知道了,我一定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彼得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口是心非。這也說明了他真的僅僅是個孩子。文蒂要走了,孩子們要走了,可是彼得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他依舊在有口無心地吹他的那支破笛子。大家都叫他一起去找媽媽,可是他不,“你們去吧,我才不去呢,真見了她,她一定又要盼望我長大了,我才不想長大呢,我要永遠做個小孩子,永遠玩耍。”

  “孩子們走了以後,他還快樂地吹了一會兒笛子呢。當然,這隻是在掩飾他的難受,證明自己對朋友們對文蒂的離開滿不在乎。他決定不吃藥,為的是氣一氣文蒂。然後他不蓋被就躺在床上,也是為了要惹文蒂生氣。平時,文蒂怕他著涼,總是將他塞進被窩裏。他難過得差點哭出聲來,但是他忽然想到,如果自己笑起來,文蒂說不定多麽生氣呢。於是他就笑起來。”我不希望看見彼得和文蒂分開,相愛的人分開。就正如我希望和我愛的人一輩子住在一起一樣。小孩子不懂得愛不懂得珍惜,所以可以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到處亂扔,等找不到了又大聲地哭,但也不會太難過,因為媽媽會買新的。可是我們總是要長大的呀,長大了就要學會珍惜了呀,怎麽能如此任性呢?彼得你讓我生氣了。於是才發現,自己真的和彼得很像。彼得是個哀傷的孩子,書裏麵有很多地方都讓我心疼了。比如在環礁湖上,彼得文蒂都受傷了,都飛不動了,這個時候黑色的潮水漲了上來。這時候飄過來一隻風箏,於是彼得惡狠狠地叫文蒂爬到風箏上去,別管他。可是等文蒂走了,彼得也害怕了。美人魚圍著他轉,可是她們也沒有辦法。灰白的月光射向水麵,射到水裏。於是他一邊聽著全世界最哀傷的聲音——人魚唱月,一邊勇敢地對自己說:死,是最偉大的冒險。這是我喜歡的情節。


  彼得潘的讀後感(二)

  去年暑假我和媽媽去廈門玩,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我看見窗外的白雲在我身邊飄過,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我多想像它們在空中自由地飛翔。可是有一個人就會飛,小男孩彼得·潘,他是一隻精靈,有魔法會飛。

  有一次,彼得·潘到小朋友家找影子,他不小心把小朋友們吵醒了,彼得·潘答應教孩子們學飛。(www.)他們會飛以後就跟著彼得潘飛向了永無島,那裏有印地安人,海盜,和遺永無島失的男孩。孩子們拖著沉重的身體往前飛,可彼得·潘卻翹著二郎腿悠閑地飛,真是太神奇了。

  我很喜歡旅遊,可是在路上常常耗費很長的時間,如果我也能像彼得·潘那樣會飛,我就可以飛到那裏,這樣還能節省一大筆路費呢!


  彼得潘的讀後感(三)

  天真、善良、貪玩的彼得潘;溫柔而雅,酷愛彼得的小姑娘溫迪;愛冒險,喜歡探尋的約翰;年幼無知,卻因為家人的原因,意料之中的喜歡起了彼得的邁克爾。他們性格多變,但有個明顯的共同點,他們追求自由,不願長大。在電影中,達林先生因為年齡的原因,不再相信世界上存在彼得潘,因此差點讓溫迪第二天就長大,離開嬰兒房。達林太太呢,完全相信彼得的存在。

  片中幾個小主人公都無不表達了自己對自由的向往,和對長大的漫不經心與反感。而在實際生活中,像我們這麽大的孩子,誰又何嚐不是呢?這是一個適合徜徉在青春期的童話,當成長變成一種勢不可擋的大潮向你湧來的時候,當那些感知裏凸顯的迷茫、孤獨、不被理解開始越來越龐大的時候,這個帶著叛逆、憧憬和夢幻的故事是那麽誘人而契合著心境。

  是的,這部片子會讓你想起過去,甚至到現在對自由的追求,兒時不願長大的心情。 彼得潘是長不大的孩子,那我們呢?滾滾紅塵裏的我們又是怎麽一步步長大的?我終於明白,長大實在也不相信以前相信的東西,卻相信了一些不願相信的東西,隻要你心存夢幻島,在你的成長世界,永遠都有一個長不大的男孩——彼得潘。

這篇關於彼得潘的讀後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8月11日,歸檔到目錄讀後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