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誌小故事:譏諷嘲笑不如保持沉默

Feb20

  勵誌小故事:譏諷嘲笑不如保持沉默

  文/盧化南

  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場由自由分子領導的叛亂,並判處領袖李列耶夫死刑。當絞刑開始時,李列耶夫在一陣擺弄之後,繩索斷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在當時,類似這樣的事情會被當成是天意,犯人通常會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站起身後,向著人群大喊:“你看,他們甚至連製造繩索也不會。”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宮殿報告絞刑失敗的消息,並說:“陛下,李列耶夫這樣說:‘你看,他們甚至連製造繩索也不會。’”聽到這樣的話,沙皇說:“那麽,讓我們來證明事實相反。”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絞刑台。這一次繩索沒有斷裂。

  你必定會為李列耶夫的愚蠢而發笑,卻不會想到,類似的事情在你的身上也可能發生。想想你是否為了逞強而說過過激的話就明白了。

  你應該明白,如果想要用言語震懾別人,你說得越多,就越顯得平庸,而且越不能掌控大局。同時,你說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說出愚蠢的話。

  如果你說的比需要的少,必定會令你看起來更了不起,更有權勢。因為你的沉默會讓其他人不自在,而人是追求詮釋和解釋的機器,他們想要知道你在想什麽,如果你小心翼翼地控製住要吐露的訊息,他們就無法洞察你的意圖。

  借助言語想要驅使人們去做你希望的事通常是行不通的,他們隻會因為你的怪僻而反對你,毀滅你的願望,不服從你。所以,在人生絕大部分的領域內,你說得越少,就越顯得神秘。當你學會閉上嘴巴時,實際上更有機會擁有權力。

  請記住:話一旦出了口,就無法收回。控製你的言語,要特別小心譏諷之言,你從刺人的話中得到的短暫滿足感遠遠不及你付出的代價。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的萬世警訓在今天依然見證著它的價值,不能沒有它的道理。

  古人早有明訓:“言語傷人,勝於刀槍。”許多人常以“嘲弄”他人為樂子,也有部分綜藝節目的主持人,戲稱未能在比賽中過關的來賓“笨”,或嘲笑比賽者的長相“醜”。其中有些雖然隻是屬於玩笑性質,但總讓人覺得不妥,畢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批評,會使聽者產生不悅;因此,古人說:“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似有其道理,真是叫人不得不謹慎。

  法國巴黎有一名“美食專欄作家”,經常在文章中特別讚譽某家餐廳,或嚴辭批評某些餐廳的菜肴。有一次,此專欄作家在專欄中對一餐廳的菜色作出“像豬食”的評語,以致激怒了餐廳老板。該老板事後特別邀請此美食專欄作家去試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專家吃完後臉色大變,暈倒在地,送到醫院時氣絕死去。餐廳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後,坦承“設毒宴”下毒,他說:“批評我們的美食像豬食的人都該死!”這真是叫人瞠目結舌,“專欄作家”們下筆時可得小心點,就像你說話一樣,若言詞過於尖酸刻薄,批評太過分,可能也會“惹禍上身”。

  我們常常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監獄中有一個叫做禁閉室的房子,用來懲罰不聽話的犯人。房間不僅非常狹窄而且最重要的是那裏既見不到陽光又沒有人和你說話,你就這麽靜靜地呆著,一呆兩個星期或者更長的時間。實際上,正常的人即使是在裏麵關上一天都會覺得度日如年。因為人生性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沒有依靠,有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人為之瘋狂,所以人常常會沉不住氣。

  正因為如此,許多擅長心理戰的高手才經常會利用“沉默”這張牌來打擊對手,也往往利用它來達到目的。

  台灣有一個經營印刷業的老板,在經營了多年之後萌發了退休的念頭。他原來從美國購進了一批印刷機器,經過幾年使用後,扣除磨損費應該還有250萬美元的價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這批機器的時候,一定不能以低於250萬的價格出讓。有一個買主在談判的時候,針對這台機器的各種問題滔滔不絕地講了很多缺點和不足,這讓印刷業的老板十分惱火。(生命才會永遠年輕;是的,沉默中有含蓄,它使人想像,而想像給予人的往往更多。麻木不是沉默,蔑視不是沉默,昏睡更不是沉默……沉默是臨產前母腹中的胎動,沉默是爆發前地下運行的岩漿,沉默是春寒裏芽苞中萌生的新綠……

  沉默既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品格。

  受挫時要學會沉默——在沉默中鎮定,在沉默中反省,在沉默中堅強,在沉默中撞擊新的火花;成功時更需要沉默——在沉默中冷靜,在沉默中清醒,在沉默中尋找新的起點,在沉默中確立新的目標。

  感悟人生:

  如果語言是花,沉默就是它的種子;如果語言是樹,沉默就是它的根須。

這篇關於勵誌小故事:譏諷嘲笑不如保持沉默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故事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