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地抓住問題的要害

Jan08

這是一篇有關於準確地抓住問題的要害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準確地抓住問題的要害能幫助到您

怎樣才能找準做大事的切入之道?首先一點是,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又要有明察秋毫的眼力。“百智之首,知人為上;百謀之尊,知時為先;預知成敗,功業可立。”即做事,能一把抓住問題的要害,這是成大事的必要條件。
  所謂知人,就是善於了解人,有知人之明;所謂知時,就是善於洞察世事,能夠掌握作出決斷的條件;所謂知成敗,就是能夠根據上述兩個方麵,對軍事、政治等各個方麵的發展變化作出預測,並同時為取得最好的結果而積極準備。
  《孫子兵法》裏有這樣一段著名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這可謂是古往今來的戰爭的總結。
  “知彼”的情形十分複雜,包括對對方的將帥、士氣、作戰能力、所處形勢等所有方麵的綜合了解。如果說“知彼”難的話,“知己”就更難,所謂“當局者迷”,人們往往很難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如果既能客觀地評價自我又能全麵地了解對手,那麽就會無往而不勝了。
  但在“知彼”的諸多方麵中,了解彼方主帥的性格、謀略、為人、心態、誌向等因素恐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首要的。隻要能吃透對手,對他的意圖了然於胸,那主動權也就牢牢在握了。哪怕己方不如對方,隻要能把握住對方,也不至於大敗,這就是所謂的“惹不起,躲得起”。
  中國曆史上還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們往往有如神算,似乎上知千年,實際上,他們也是平凡普通的,隻不過善於根據社會形勢、人事去分析得失成敗以及各種力量的對比發展罷了。所以,高瞻遠矚就成了政治家必不可少的素質,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因此,中國在政治預測方麵的智慧是相當發達的。但具體的世事變化之後,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把握了規律就能有正確的預測。總起來看,不外乎從社會發展、形勢變遷、人事轉化三個方麵入手。
  在《三國誌》中有一篇著名的“隆中對”,是諸葛亮在隆中回答劉備有關天下大勢的谘詢的。在這席冠絕千古的談話中,諸葛亮未出隆中就三分天下,而其後的形勢也正是根據他的預測發展的,諸葛亮可謂是一位“國際形勢預言家”了。但細看這篇“隆中對”,就可看出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論斷、局勢的把握不是靠能掐會算給看出來的,而是完全依據於對現實形勢、人事的準確全麵的了解和細致周密的分析而作出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一旦出了隆中,就盡心盡力地輔佐劉備,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靠了他的努力,劉備才得以與曹操、孫權抗衡而三分天下有其一。看來,要想做一個政治預測家,不能以隔岸觀火的悠閑態度來對待世事,隻有參與和投入其中,才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與正確的預測。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就不僅是政治預言家,還是政治活動家了。
  相對來講,預知成敗並具體操作要比單純的知人和知時要困難得多了,因為它是一項“綜合工程。”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也可謂有知人之明,亦有政治家的才幹。他在派大將鍾會和鄧艾伐取蜀國時,做了一番細致獨到的分析,可謂把鍾會和鄧艾緊緊地捏在手心裏,不論二人反與不反,都逃脫不了司馬昭的控製。
  當初,司馬文王(司馬昭)想派遣鍾會征伐蜀國,下屬邵悌求見文王說:“臣認為鍾會的才能不足以擔當統帥十萬大軍征伐蜀國的任務,否則隻怕會有不測,請您再考慮考慮別的人選。”文王笑著說:“我難道還不懂得這個道理嗎?蜀國給天下興起災難,使黎民不得安寧,我討伐他,勝利如在指掌之中,而眾人都說蜀不可以征伐,人如果猶豫膽怯,智慧和勇氣就會喪失幹淨,智慧和勇氣都沒有了,即使他勉強去了,估計也打不了什麽勝仗而隻會大敗而歸。隻有鍾會與我們主意相同,現在派鍾會伐蜀國,一定可以滅亡蜀國。滅蜀之後,即使發生了你所顧慮的事情,他又能做什麽呢?凡敗軍之將不可以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這篇關於準確地抓住問題的要害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如何做人 準確地抓住問題的要害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