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做人做事

Jan08

這是一篇有關於傳統文化與做人做事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傳統文化與做人做事能幫助到您

如何做人,傳統文化與做人做事

     中國的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做人處事,教育,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多方麵的隻是與方法。許思想和觀點被我們反複揣摩應用,作為典範一樣的去遵守和效仿,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幫我們走出了許多誤區,幫我們避免了許多錯誤,真可謂是一段偉大的文明精神食糧。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學習寫關於中國文化的思想和觀點,以此來充實和完善自身。
先從孔子說起吧!我們記得最深的就是這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是《論語》的開篇句,曆來被人們作為經典引用傳誦。可是這三句話究竟是什麽意思?我們選擇兩種不同的說法來解釋這三句話。第一種解釋:孔子說:學習了而且到一定時間就去練習和實踐它,不是很愉快的嗎?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令人高興的事嗎?人們不了解我,而我並不惱怒,這難道不是君子所為嗎?這樣講,三句話就沒有必然聯係,隻是說孔子講了對三件事的看法和態度。第二種解釋:孔子說:一種學說思想和主張被社會所接受,就太令人快慰了;要是不被社會接受,但依然有誌同道合的人來與我探討,也是很高興的事情;當思想主張既不被社會接受又不被同道理解的時候也不惱怒,這不就是君子嗎?

  今天,不管我們如何理解孔子的思想,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人們應該始終以積極的態度麵對人生,麵對生活的一切,麵對人生的每一天。在創造生活的同時要學會享受生活、欣賞生活、感悟生活,因為生活中令我們愉快的事情很多很多。經常複習所學知識,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爭取使自己的主張被社會接納,經常與朋友討論感興趣的問題,這都是很愜意的事情。人們一時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惱怒,這才是君子所為。坦蕩、坦然、坦誠麵對一切,而不要小肚雞腸。我們常感歎做人難,其實做人就是修煉。為什麽大家不理解我而我又不生氣呢?同為孔子相信“德不孤,必有鄰”。這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三步之內,必有芳草”的意思。

     說說這就名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給別人幫忙是否盡心盡力了?與朋友交往是否做到了以誠相待?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都掌握了。曾子的觀點集中反映了孔子儒家學說強調個人自身修養的思想。理想人格的塑造,離不開個人修養,而加強個人修養的最好辦法就是“內省”。可以想象,一個時刻注意檢討自己言行的人是不會犯大錯誤的。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反省的內容很多,這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是個人有修養的表現。信,有信任、信用的含義,更有誠信的含義,“以誠實之謂信”。在與人交往中堅守信用,信守諾言,以誠相待,不偽裝自己,不欺騙對方,實事求是,據實相告,做朋友信賴的人,這也是個人修養的表現。那種一味阿諛奉承、溜須拍馬、欺騙、虛誇、閃爍其辭、“話到嘴邊留三分、不可全拋一片心”等舉止乃真君子所不為、所不齒。而做到“傳習”,掌握老師所教授的知識,這個人就會不斷進步,讀書明理,知書達禮,使自己的所作所為合乎禮儀規範的要求,從而使自己在“為人謀”和“與朋友交”時更好地做到“忠”和“信”。

  在今天的社會中,“吾日三省吾身”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人謀而忠,是一個人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的表現,不言自明的道理是首先要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要追求精益求精。即便要辭職走人,也要把手頭的事情做好,這就是“站好最後一班崗”。與朋友交而信,是人品的表現,平等相待,坦誠相見,既講究禮,又講究理,尤其要敢於指出朋友的缺點和錯誤,做摯友,更做諍友。傳習,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不斷學習,就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這篇關於傳統文化與做人做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如何做人 傳統文化與做人做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