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第三狀態

Jan08

這是一篇有關於做人的第三狀態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做人的第三狀態能幫助到您

如何做人,做人的第三狀態

曾看過一本書,誰寫的?忘了。講的是人類生存的第三狀態。在這本書裏麵,作者談了包括政治、文化、藝術、科學等等在內的很多方麵。
作為一個人,其應處於何種狀態呢?當我們把外向看作第一狀態,內向看作第二狀態的時候,一個正常的人,其實是處於第三狀態的。

一個極端外向的人,是瘋子;一個極端內向的人,活不長;取其中間狀態,外向中包含內向,內向中又附帶有外向品質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健康的個體。我們品評一個人說他外向的時候,其實他也有內向的品質,隻不過他的外向成分在一般情況下要大於內向成分罷了。同樣的,內向的人,也是因為他的內向成分在大多數情況下壓倒了外向成分。

人是複雜的動物,當我們需要研究他的時候,當然不能隻從這一個維度去說事了。不同的人,除了在生理上有很多的不同,其心理狀態也不是統一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同樣的人,即使是同卵雙胞胎,其先天或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後天的發展上呢?不言自明!

這個世界上的人太多了,如果我們想從大體上了解一群人的心理狀態,那該從哪方麵入手呢?我覺得應該進行跨文化研究。通過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空,不同的曆史等方麵去理解不同的人。這是人類生存的大環境。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從漢武帝開始“罷黷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儒家的思想一直是占主導地位的。可以說,中國人的血液裏,骨子裏,早已經被儒家文化給浸透了,泡足了!儒家的文化,經過千年的發展,博大精深,難以窮盡。但有一點,叫做中庸的,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最大的。

在為人處事方麵,中國人很很信奉中庸之道的。

然而對於我這個中國人呢?

我覺得,人活著的時間隻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對我來說,昨天是第一狀態,明天是第二狀態,而今天才是我所選擇的第三狀態。昨天是曆史,已經過去。明天,是未來,是希望,等待創造。我們能把握的,隻有今天。回顧曆史,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展望未來,可以使我們更好的把握方向。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麵,我們不必過於的去較真,也不能對任何事就得過且過。較真隻能讓你活得很累,放任自流則會使你的未來迷茫,失去方向,失去動力。

所以我說的做人的第三狀態,綜合著我們中國的文化,可以理解為:心胸寬闊,積極向前,無悔與曾經做過的事,對未來的方向有一個具體的把握,不在小事上麵斤斤計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本文為轉載,在此對作者表示感謝。

這篇關於做人的第三狀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如何做人 做人的第三狀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