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做學問連載-人際關係

Jan08
《做人做事做學問》連載-人際關係

  喻事明理(三)

  儒家 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論語。子路》 父母或者領導如果為人、做事能夠身體力行,親身表率,那麽即使不下命令孩子或者下屬都會愉快的執行並能做好;如果嘴上說的很好,但是自己卻不能做到,那樣即使你氣急敗壞,責罰打罵,孩子或者下屬都不會遵從你的命令的。老百姓講話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這是對教育孩子來說的,如果作為領導,那就是‘黃鼠狼下崽—一窩不如一窩’嘍。我的《教育西遊》裏也給大家說了,象征父母的唐僧不僅自己做到,也是這麽要求徒弟們的,當然,他也有不對的地方,但是他也在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改正自己。而現在的有些家長朋友們卻不是這麽做的,不僅孩子的進步他們了解不多,而且自己也一直在原地踏步,他們自然和生理、心理正在成長並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就會有矛盾了,如果再加上工作忙等原因,和孩子溝通的必然少,那樣的話自然就有衝突了,這些是不是我們都應該反思呢? 2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時間消逝就像流水一樣,它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啊,有的東西失去了還可以找回來,但是時間呢?它是不會倒流的啊。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啊!《教育西遊》裏麵的唐僧師徒,對於時間一直是自我要求很嚴的,路上一旦八戒想偷懶,都是唐僧在催促,就和父母對孩子要求的一樣。

  3 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查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孟子。梁惠王上》 我有能力舉起三千斤,但是卻舉不動一根羽毛;我的視力能看清小鳥身上秋天換的細絨毛,但是卻不能看到滿裝木柴的大車。這說明什麽道理呢?其實這是告訴我們認知錯誤道理的,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也就是對自己鬆,對他人嚴,這明顯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啊!我們仔細想想,《西遊記》裏的八戒不是一直在給我們做示範嗎?本來自己水平不高,但是還是覺得自己不錯。本來自我感覺良好可以理解為自信,但是過頭了就是問題嘍! 4 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孟子。盡心上》 高明的木匠不會因為手下的工人笨拙而放棄規矩和直線;箭神後羿也不會因為沒有高明的射手較量而改變射箭的距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做人一定要堅持個人的原則。《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也是從正麵給我們做了表率和示範。認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尤其是唐僧,從來沒有退縮過,而且還一直勸告各位徒弟堅持,我們的父母是不是也一直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嗎?看來,我們不僅要學會堅持原則還要懂得感恩。

  5 前車已覆,後未知更覺何時。——《荀子。成相》 前麵的車已經翻了,但是後麵的車卻看到而不知吸取教訓,那他到底何時才能明白這個道理呢?這句話後麵的含義就是告訴我們對於前麵走過的路要及時總結,經常反省總結。《西遊記》裏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孩子在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問題,而且也是符合我們求學過程的,例如過平頂山蓮花洞那一段就是告訴我們及時總結學習經驗的必要的,因為那一回是妖怪第一次使用法寶,法寶就是經驗總結的明證,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哦。

  6 歲不寒,無以知鬆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寒冷的季節不到,我們看不到鬆柏耐寒的氣節;事情的成功不艱難,體現不出有才能、有毅力的人的高貴品質。這個道理不也是告訴我們,告訴我們做父母的嗎?大家琢磨一下,《西遊記》中的唐僧,也就是象征我們的父母,他培養徒弟就同父母培養孩子,誰都知道想培養成功孩子確實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要容易了,還能體現父母的愛心嗎?如果孩子成功的太容易了還能體現出孩子的努力嗎?否則《西遊記》後麵的如來封賞就不會給我們什麽深刻的寓意了。

  7 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六驥不至。——《荀子。修身》 如果在前行時一會進,一會退,一會左,一會右,即使坐著六匹寶馬或者千裏馬拉的車也達不到最終的目的。千裏之路,隻要你走,就一定能走到終點,但是如果你站著不動,是永遠到不了的。而且關鍵的

這篇關於做人做事做學問連載-人際關係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人際關係 處世 人生 《做人做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