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處世智慧:如何瀟灑過一生(2)

Jan08
道家的處世智慧:如何瀟灑過一生(2)

  【編輯注評】

  莊子肯定千金之禮為“重利”、卿相之聘為“尊位”,然而他既看到了千金相位的價值,也看到了獲取這重利尊位所要付出的代價。如果沒有考慮清楚而輕易接受了聘請,一旦遭遇政壇變故身受兵革刑戮就後悔莫及了。

  老百姓有句俗話:“有命掙錢,也得有命花錢。”說得再明白不過。官做得越大欲望越大,結果糾纏在各種勢力盤根錯節的網絡中不能自拔,趟的水越來越渾,自己得到的越多,被各種勢力利用牽製的程度越深,結果每天擔心東窗事發寢食難安,最後還難免落得身敗名裂一無所有的下場。其實,道家的“身重於物”和儒家的“為己之學”頗有些共通之處,公儀休愛吃魚,做了國相後卻堅決不收別人送的魚,是為了自己能不犯錯誤穩穩當當地做官,這樣才能心安理得吃一輩子魚。說白了,人家是懂得啥都沒有身家性命重要。

  膨脹的物欲會讓人欠下更多的債

  《莊子·讓王》篇是莊子後學闡述“身重於物”思想的代表作品。在這篇文章中,借用15個寓言,反複論證以生命為貴、以名位利祿為輕的人生哲學,指出:“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主張“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韓、魏兩國互相爭奪土地,魏國賢人子華子就對韓昭侯說:欲得天下,或廢右手或廢左手,你願意嗎?韓昭侯表示不願意。子華子說:“甚善!有是觀之,兩臂重於天下也,身亦重於兩臂。”由此可知,“身重於物”思想是多麽正確啊!

  在春秋戰國的動亂時代,血與火的殘酷現實嚴重地踐踏了人的生命價值。在這種曆史條件下,道家學派力倡“身重於物”的價值觀,在名利權勢背後,發現了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喚起人類主體意識的覺醒,是一種驚世駭俗之論,是一種價值觀念的轉換。在這裏,老子對人類初期文明弊病的揭露與剖析,是對人類初期文明負麵作用的深刻反省。由物質文明而造成的爭利之心和由文明而造成的爭名之心,激起人們對財富、權力、賢名的強烈占有欲,驅使人們去爭奪、盜竊、搶掠、殺害,以致出現了“重物輕身”的本末倒置現象。人們為了求得自身的發展而創造了物質文明,但是物質文明反過來又成為損害人、妨礙人進步發展的異己力量;人類為了追求美名,不惜扭曲自己的本性,損害自己的身體,以致犧牲生命。

  【編輯注評】

  莊子看到了人的生命遠比那些附屬於自己的東西珍貴。在科技和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生存競爭不僅嚴重損害了個人的自由發展,也使整個人類為其外在的物所主宰。人類逐漸地在物質的誘惑以及無止境地向大自然掠奪、索取物質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今天,生命物化已成為人類不可回避的問題,由此而衍生出來的生態問題、一係列社會問題已直接危及到人類的生存、科技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正在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提出的全球變暖的問題就是人類自己欠下的沉重債務。莊子這一“身重於物”的思想,冷靜而理智地告訴人們,要抵製無限膨脹的物欲操縱,發現人自身生命的價值。技術不是滿足人們無限欲望的工具,而是為人類造福,使全人類邁向進步、自由的階梯。

  麵對選擇要考慮後果和成本

  道家所闡示的“身重於物”的人生哲理,在曆史上有過深遠影響,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如果你想在人間“瀟灑走一回”,就必須在人生觀上由“物重於身”轉變成“身重於物”的價值理念。

  清代學者金纓在《格言聯璧》一書中指出,“以外物言,無論功名富貴。”主張“毋嗜欲殺身”,論證說:“魚吞餌,蛾撲火,未得而先喪其身;猩醉醴,蚊飽血,已得而隨亡其身;鶿食魚,蜂釀蜜,雖得而不享其利。”聚財富者,“不以義取”、不“樂善好施”,也將有性命的危險。這就是老子說的“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譴其咎”的道理。如此,你能瀟灑起來嗎?這叫“為利所役”、“為利所累”。

  在古代,“烈士殉名”者,比比皆是。在今天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其人。官位權勢是福也是禍,是樂也是憂,是天堂也是地獄,它具有二重性。對它善處之,則為福、為樂、為天堂;不善處之,為它所累,則為禍、為憂、為地獄。身處高位者,實際上是把自己放在火爐上烤,使自己成為“責備之地,嫉妒之門,怨尤之府,利害之關,憂患之窟,勞苦之藪,謗訕之的,攻擊之場”。若不知進退,將有生命的危險。所謂“位尊身危”是也。如此,你能

這篇關於道家的處世智慧:如何瀟灑過一生(2)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處世智慧 國學 經典 傳統 哲學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