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處世智慧:如何瀟灑過一生(3)

Jan08
道家的處世智慧:如何瀟灑過一生(3)

  【編輯注評】

  西方哲學家探討幸福的問題時,往往要追問一個善好生活方式的問題,隻有按善好的方式生活才能獲得幸福。同樣,幸福取決於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行動的抉擇,麵對各種選擇時,人們必須懂得審慎地考察每一種選擇可能導致的後果和付出的成本。

  解脫“名利之累”的

那麽,如何解脫“名利之累”呢?答曰:凡外物皆“平淡視之”,一平淡,便能瀟灑起來。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既需要以“物重於身”的理念激發人生存發展和追求名利的欲望,推動社會前進,又需要以“身重於物”的觀念來淡化過於強烈的名利意識,以緩解由於利益衝突和權力之爭而尖銳化的人際關係,保持社會的相對穩定,調解人的生活節奏,維持個體生命的平衡。否則,由權、利之爭就會導致許多曆史悲劇。

  道家“身重於物”的價值觀念,在現代文明中至少可以起到一種解酒劑、清醒劑的作用,為某些淡泊名利的人提供理論根據,也為某些人提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首先,應該樹立“身外之物”的觀念。所謂“身外之物”,是說錢財、權勢和虛名等皆是身體以外的東西。它既不能隨人生而帶來,也不能隨人死而帶去,所以把它稱為“身外之物”,表示對錢財、權勢的輕視之意。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把“不追求名不追求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作為自己的人生指南。每當人們在生意場失意或者遭遇其他失敗之後,常常會聽到一句勸導的話:“名利不過是身外之物”,這使失敗者在上得到調解和平衡,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把人們從名韁利鎖中解脫出來。所以,魯迅先生指出:“大約錢是身外之物。帶不到陰間的,所以一死便成為清白鬼了。”

  其次,要淡化做官。人們常常依據道家的人生哲學,主張淡化名利意識,做一個高尚的人。不論過去或現在,每當居官之人被解除公職之後,人們總是安慰他說:“無官一身輕。”他們解職後也往往會自我安慰說:“從此之後,我無官一身輕,咱們痛痛快快地敘他幾天。”鄒韜奮先生也說過:“一個人光溜溜地到這個世界來,最終光溜溜地離開這個世界而去,徹底想起來,名利都是身外之物,隻有盡一人的心力,使社會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編輯注評】

  這兩點其實是最難做到的了。想做到,就得慢慢地去修養自身,這是種修養,更是種,強求不來。修養到了,自然也就做到了。怕的是有些人不上進、懶惰,然後把寄生蟲的日子說成是不在乎名利。實際上,我們說平常人能做到的,就是老子說的“少私寡欲”、“知足知止”。不是自己的不強求,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知道得的時候也要知道舍。這樣才能瀟瀟灑灑遊刃有餘。

這篇關於道家的處世智慧:如何瀟灑過一生(3)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處世智慧 國學 經典 傳統 哲學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