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理,二八法則等13條定律

Jan08

墨菲定理,二八法則等13條定律

  一、墨菲定理
  “如果壞的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一些推論:
  ①人生哲學:1.別試圖教貓唱歌,這樣不但不會有結果,還會惹貓不高興?
  2.別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會搞不清楚,到底誰是傻瓜。
  3.不要以為自己很重要,因為沒有你,太陽明天還是一樣從東方升上來。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開始,未必就有好結果;壞的開始,結果往往會更糟。
  ②處世原理:1.你若幫助了一個急需用錢的朋友,他一定會記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錢的時候。
  2.你早到了,會議卻取消;你準時到,卻還要等;遲到,就是遲了。
  3.你攜伴出遊,越不想讓人看見,越會遇見熟人。
  ③關於愛情:1.你愛上的人,總以為你愛上他是因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2.你最後硬著頭皮寄出的情書;寄達對方的時間有多長,你反悔的時間就有多長。
  ④生活常識:1.一種產品保證60天不會出故障,等於保證第61天一定就會壞掉。
  2.東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場,就可以丟掉;東西一丟掉,往往就必須要用它。
  3.你丟掉了東西時,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後一個地方。
  4.你往往會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東西。
  5.另一排總是動的比較快;你換到另一排,你原來站的那一排,就開始動的比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錯了排。
  6.一分鍾有多長? 這要看你是蹲在廁所裏麵,還是等在廁所外麵。

  二、二八法則
  80%的社會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裏,而80%的人隻擁有社會財富的20%。“二八法則”反應了一種不平衡性,但它卻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
  在商品營銷中,商家往往會認為所有顧客一樣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都必須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機會都必須抓住。而“二八法則”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這樣一種典型的不平衡現象:80%的成績,歸功於20%的努力;市場上80%的產品可能是20%的企業生產的;20% 的顧客可能給商家帶來80%的利潤。遵循“二八法則”的企業在經營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關鍵的少數顧客,精確定位,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的普爾斯馬特會員店始終堅持會員製,就是基於這一經營理念。
  “二八法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的生活,如一個人應該選擇在幾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強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現;鎖定少數能完成的人生目標,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機會。

  三、馬太效應
  
“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它反映了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即贏家通吃。對企業經營發展而言,馬太效應告訴我們,要想在某個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領頭羊的時候,即便投資回報率相同,你也能更輕易地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沒有實力迅速在某個領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回報。

  四、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鍾,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兩隻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選擇其中較信賴的一隻,盡力校準它,並以此作為你的標準,聽從它的指引行事。記住尼采的話:“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隻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這樣,你過橋更容易些。”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你所愛,愛你所選擇”,無論成敗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擾很多人的是:他們被“兩隻表”弄得無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該信仰哪一個,還有人在環境、他人的壓力下,違心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道路,為此而鬱鬱終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矚目的成就,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
  手表定理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麵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你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五、“不值得”定理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似乎再簡單不過了,但它的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這取決於三個因素。1、價值觀。關於價值觀我們已經談了很多,隻有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事,我們才會滿懷熱情去做。2、個性和氣質。一個人如果做一份與他的個性氣質完全背離的工作,他是很難做好的,如一個好交往的人成了檔案員,或一個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3、現實的處境。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總結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六、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正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的分析而歸納出來的。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製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由此導出的彼得推論是,“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占據。層級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不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的。”每一個職工最終都將達到彼得高地,在該處他的提升商數(PQ)為零。至於如何加速提升到這個高地,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上麵的“拉動”,即依靠裙帶關係和熟人等從上麵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動”,即自我訓練和進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正如彼得原理顯示的,許多或大多數主管必已到達他們的不勝任階層。這些人無法改進現有的狀況,因為所有的員工已經竭盡全力了,於是為了再增進效率,他們隻好雇用更多的員工。員工的增加或許可以使效率暫時提升,但是這些新進的人員最後將因晉升過程而到達不勝任階層,於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員工,再次獲得暫時的高效率,然後是另一。次逐漸歸於無效率。這樣就使組織中的人數超過了工作的實際需要。

  七、零和遊戲
  一個遊戲無論幾個人來玩,總有輸家和贏家,贏家所贏的都是輸家所翰的,所以無論輸贏多少,正負相抵,最後遊戲的總和都為零,這就是零和遊戲。領導者要善於跳出“零和”的圈子,尋找能夠實現“雙贏”的機遇和突破口,防止負麵影響抵消正麵成績。批評下屬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觸,發展經濟如何才能做到不損害環境,開展競爭如何使自己勝出而不讓對方受到傷害,這些都是每一個為官者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還是那句話,世上沒有現成的標準答案。這些企業經營管理定律隻能供我們參考和借鑒,至於什麽條件下適合借鑒哪一種,回到手表定理上去,你需要自己選擇一塊戴著舒適而又走時準確的手表。

  八、華盛頓合作規律
  華盛頓合作規律說的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多少有點類似於“三個和尚”的故事。
  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複雜和微妙得多。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麽10個人的合作結果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因為人不是靜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

  九、酒與汙水定理
  酒與汙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如果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幾乎在任何組織裏,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

  十、水桶定律
  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水桶中最短的一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
  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生死,這是市場競爭的殘酷法則。水桶定律告訴我們,領導者要有憂患意識,如果你個人身上某個方麵是“最短的一塊”,你應該考慮盡快把它補起來;如果你所領導的集體中存在著“一塊最短的木板”,你一定要迅速將它做長補齊,否則,它帶給你的損失可能是毀滅性的—叫艮多時候,往往就是因為一件事沒做好而毀了所有的努力。有些人也許不知道水桶定律,但都知道“一票否決”,這是中國的“水桶”,有了它你便矢口道水桶定律是多麽重要。

  十一、蘑菇管理原理
  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隻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自己已經能夠接受陽光了。 蘑菇管理是大多數組織對待初入門者、初學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從傳統的觀念上講,“蘑菇經曆”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蛻殼羽化前的一種磨煉,對人的意誌和耐力的培養有促進作用。但用發展的眼光來看,蘑菇管理有著先天的不足:一是太慢,還沒等它長高長大恐怕瘋長的野草就已經把它蓋住了,使它沒有成長的機會;二是缺乏主動,有些本來基因較好的蘑菇,一鑽出土就碰上了石頭,因為得不到幫助,結果胎死腹中。
  讓初入門者當上一段時間的“蘑菇”,可以消除他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使他們更加接近現實,更實際、更理性地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領導者應當注意的是,這一過程不可過長,時間太長便會使其消極退化乃至枯萎,須知不給陽光不給關愛不僅是任其自生自滅,而且更是對其成長的抑製。如何讓他們成功地走過生命中的這一段,盡快吸取經驗、成熟起來,這才是領導者所應當考慮的。

  十二、錢的問題
  當某人告訴你:“不是錢,而是原則問題”時,十有八九就是錢的問題。  
  照一般的說法,金錢是價值的尺度,交換的媒介,財富的貯藏。但是這種說法忽略了它的另一麵,它令人陶醉、令人瘋狂、令人激動的一麵,也撇開了愛錢的心理不談。馬克思說,金錢是“人情的離心力”,就是指這一方麵而言。

  十三、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企業管理中可進一步演化為簡單與複雜定律: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這個定律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把握主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複雜化,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這篇關於墨菲定理,二八法則等13條定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墨菲定律 二八法則 13條定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