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我們的家

Jan08

有關於睡眠是我們的家的文章,由收集,希望能幫助到您

睡眠是我們的家

饑來餐飯倦來眠,是人生在世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一種境界。然而許多人吃得越來越好,但卻失去了高質量的睡眠。

一段時間以來,我的睡眠就出現了一點小問題。常常是早睡早醒,晚睡也早醒,半夜中隻要一覺醒來,就再也無法入睡。任憑你睜著一雙失神的眼睛,輾轉反側,焦慮不堪,卻無計可施。既焦急,又辛苦。更重要的是,第二天必定無精打采,神思恍惚,無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工作。

人,隻要睡不著,就往往容易胡思亂想。睡眠成了稀罕事,所以就常常想有關睡眠的問題。

也許,隻有在睡眠中,我們才會緊緊地抱住自己,很長時間也不變換姿勢。似乎隻有在睡眠中,我們才能夠抱住了一場又一場自己的夢。除此之外,我們還能擁有什麽呢?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在這兩萬多個日子裏,我們天天與睡眠同行。在睡眠中,一切的一切都將會隱去,人,就如同一粒暫時降落的微塵,寧靜,安逸,祥和,安定,溫暖,並與世隔絕。

太陽升起,我們出來;月亮閃亮,我們回家。我們在日落黃昏的陪伴下,進入寂靜的夜晚,又在夜晚的撫摸下,回到安寧的睡眠中。夜晚,是睡眠的家;我們,是睡眠的子民。

每天清早,當我們醒來時,總是一下就睜開了眼睛,陡然間就上了清晨的岸。而回到睡眠的路程,卻有長也有短。居住在鍾表上的永恒的時間,是我們的領路人;床,則是劃向夜晚深處的船板。

細想來,睡眠應該是我們回歸自己,回歸生命原始狀態的唯一途徑。童年在睡眠裏慢慢老去,老年在睡眠的綿延下緩緩降臨。之前,我們在一片混沌中醒來,進入這個喧囂的世界;之後的某一個日子,我們將會在另一種清醒中長眠而去。

這樣看來,生命中的每一次蘇醒和睡去,都像是一次對出生的重新溫故,也像是一次對死亡的預備演習。每一次睡眠,都將給我們帶來一次重生。

然而,我們在自己的哭聲中到來,又將在別人的哭聲中離去。這是否預示著,無論是來還是去,我們的內心,都有著某種不情願,不甘心?

嬰幼兒的睡眠時間是最長的,一天達十幾個小時之多,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時間會逐步減少。從30歲至60多歲時最少,大概有七、八個小時。但之後又慢慢地多起來。有科學數據顯示,如果一個人能夠有幸活到90歲、百歲,睡眠時間的長度會重新回到孩提狀態。看來,睡眠時間的長短,與生命的長度、人生的長短有著某種規律性的必然的關聯。

一個人在有著溫暖而豐沛的羊水的母體內,有最深長、最舒適的睡眠。而離開母體的一刹那間,時間最短促,記憶最深刻,那記憶中一定有深深的懷戀,也有殷切的召喚。因為我們是哇哇大哭著,極不情願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讓人不明白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歲月的老去,那種懷戀和召喚,是怎麽回來的,它們是從何時何處,又如何在我們的體內日漸加深與濃烈的?

我們和睡眠的關係,原來竟如此緊密,又如此神秘。或者說,我們和母親的關係,和生命的關係,很大一部分竟是通過睡眠來維係的。那麽,我們來的地方與我們去向的地方,或許是同一個地方吧?我們和母體、和自然之間,仍然保持著遠遠近近的秘密聯係。為什麽有的人一離開自己的家,在異鄉的夜晚,就總是睡不著,睡不好?因為睡眠一直就始終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家中,是我們家中的家。

相信幾乎每個人都有被噩夢驚醒的經曆:一片寂靜、深邃、漫長的黑夜,沉沉地籠罩著四周,你冷汗沁背,驚魂甫定,有時候,一夜都再也回不到睡眠中去。這無疑是我們睡眠中的事故和傷害,也許是現代人已迷失了自我的後果吧?

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有另外一些夢,一些美好的、讓人眷戀不已的夢。我們會夢見老屋和童年、母親和故鄉、樹木和花朵、高山和大海、田野和村莊。會夢見親愛的朋友、心愛的故人…… 如果說睡眠與我們一生同行的話,那麽,夢,就是這一路的見證。

美好的夢,是睡眠中的珠寶,閃爍著短暫的光輝、溫潤的光澤。

早一天晚一天,我們終將都會有進入永恒的睡眠中去。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先生說過:如果將來有一天,我們進入那永恒的睡眠狀態,那是多麽令人憧憬、羨慕和向往的境界啊!那裏沒有煩惱,沒有紛擾,沒有憂愁,沒有痛苦;而假如那兒還有無數你傾慕已久的賢哲們聚集在那裏,我們又是多麽地幸福、幸運和欣慰啊!我們將可以向偉大的賢哲們請教任何原來所不解、所不懂的問題了!彼時,所有的幸福都是幸福,所有的苦難就不再成其為苦難。

蘇格拉底的意思是說——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

這篇關於睡眠是我們的家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網絡美文
相關的標簽: 我們 睡眠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