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漫山紫荊紅

Jan08

依然漫山紫荊紅,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依然漫山紫荊紅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依然漫山紫荊紅

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漫山紫荊紅。陽春三月,家尊電話傳信鄉下的巨紫荊花開了。我不難想象,家鄉的此時此景一定是一片如染如畫如火如荼的繁盛了。

巨紫荊乃是我國本土紫荊屬的新品種,因屬高大喬木有別於灌木紫荊而得名,為珍稀瀕危花木。家鄉巨紫荊,還是我與兄弟於去年清明節爬山登高時的意外發現,在我國南方發現大麵積成塊狀分布的巨紫荊尚屬首次,所以消息一經傳出,便為各級新聞媒體競相播發轉載,名噪一時。隨後,總有不少看客、拍客前來家鄉尋芳獵奇。朋友們知悉後,早已怦然心動,多次相約來年不誤看花。當我把今年的花信告知幾位朋友時,朋友們便急不可耐,惟恐錯過花期,匆匆相邀,擇一雙休日,一道直奔家鄉永順西米而去。

永順西米,一個名不見經傳再尋常不過的土家山寨。但因地處張家界至天下鳳凰旅遊黃金通道之側,相比之下,倒也計較出一份獨特。但凡經過此道北上張家界南下鳳凰,即會被山寨四周座座青山滴翠、處處流水潺潺、家家青堂瓦舍的一派原生態風貌所吸引,這裏的山水,這裏的草木,這裏的氣候,這裏的人家,幾經磨合幾經滲透,顯得是那樣的純樸和諧,宛然一個洞天福地。山得造物之恩賜、守護之精細,常年綠樹成蔭,鬱鬱蔥蔥,為方圓百餘裏之少見;水因山體之厚實、綠樹之涵養,溪澗交錯,山泉疊出,清澈甘冽,叫行人不由得不眷念;草木受清泉之滋潤、日月之精華,經年吐芳納粹,異彩紛呈,令來者不經意醉倒其中。山寨靠這一方山水的哺育,一片茂林的眷顧,百年來無水旱之憂,無饑渴之困。

驅車來到家時,已是亭午時分。麗日當空,柳風拂麵,流香暗湧,令人好不愜意。

巨紫荊遍生於家鄉的三支箭山。三支箭山因山巔三座巨石突兀拔起酷似箭簇而得名,由北向南綿亙數十裏,宛若一方腰挎神箭威嚴屹立的神聖守護著山下十餘個大大小小的土家山寨。三支箭山本偏處一隅,默默無聞,一日因巨紫荊的橫空出世漸漸為人所知,熱心的人們一年光景裏便推出了龍頭溝、老鷹崖、公婆岩、大黑灣、十裏古道等十餘處景點,賦予其神奇的傳說和美麗的遐想。畢竟時間緊湊,我們隻得選擇龍頭溝、老鷹岩兩個巨紫荊最佳看點,去身臨其境地體驗、賞玩。

龍頭溝位居山巔的左側,自山頂下切蛇行直達山腳。溝內多幽泉疊水,雨季來臨時,山泉湧噴,山水匯集,不多時便匯流成瀑,猶如白龍下山奔向山寨。我料想龍頭溝的由來大概與此景有關吧。正是這一溝決決溪泉使得龍頭溝生機勃勃,生生不息,成年堆綠疊翠,珍禽異獸出沒其間。

巨紫荊占盡地利,生長茂盛,五步一株,十步一叢,或鶴立於蒼蒼灌木之上,或並立於莽莽鬆林之中,或孤懸於崴嵬峭壁之隙。遠遠眺望,紅花滿樹,狀若一片火樹霞林。真是紫荊猶知來人意,競相怒放染層林。

低回於高大挺拔的巨紫荊下,朋友們委實驚詫不已,不得不驚歎大千世界的神奇和瑰麗。巨紫荊花姿獨特,先葉開放,花形如蝶,群居一簇,成簇成團密密匝匝地貼附在一年生以上的枝條,恰如“鶴骨龍筋結壽枝,紅綃紫綺曝仙衣。”巨紫荊花色多彩,在眼前這片溝穀發現的就有紫色、粉紅、白色三種。紫的如王者歸來,雲蒸霞蔚,燦然欲燃;粉的若少女出閣,粉荷敷麵,千嬌百媚;白的似仙女下凡,儀態萬方,聖潔典雅。尤其白色巨紫荊變種顯得名貴珍稀,在偌大的山林中,僅發現三株。白色紫荊在紫荊屬中尚屬珍品,白色巨紫荊更是罕見。有關資料記載,上海複旦大學校園內植有一片白花灌木紫荊,至今被奉為至寶。

巨紫荊花期在春季花中恐怕是最長的了,僅盛花期就達二十多天,海拔高的地方,花期可延續到農曆四月上中旬。早春時節,巨紫荊含蕾待放,紅苞累累,形似火炬,抱團驅寒;仲春之時,赤瓣熊熊,花團錦簇,豔麗無比;暮春之際,陣風襲來,花朵飄然而下,紛紛揚揚,如同群蝶共舞,仍不忘展示一份最後的壯麗。“雜英紛已積,含芳獨暮春。”巨紫荊這份無意爭春卻無限惜春的品質古往今來不知使多少鍾情人觸景傷懷淒淒相惜?

龍頭溝以巨紫荊多而密出名,老鷹崖則以巨紫荊大而奇著稱。老鷹崖距龍頭溝水平距離不足三裏地,沿山腰一條水平廊道徐徐而行,談笑間可達。老鷹崖上離三支箭主峰百來米,絕壁百仞,嶙峋突屹,崢嶸崔嵬,因常有老鷹盤旋棲息,又因常年林木翁翳,人跡罕至,遂陡增幾分森寒。也許出於此故,老鷹崖環周的巨紫荊長勢異樣挺秀蒼勁,繁密葳蕤,僅胸圍一尺以上樹高二十餘米的大樹多達百餘株,被村民稱為巨紫荊之王的“八旗兄弟”也就在懸崖一側。當我們一路停停走走緩緩悠悠靠近“八旗兄弟”時,朋友們著實一驚,一叢高大無朋嫣然紅透的巨紫荊赫然兀立於一堵十餘米高的斷壁上,基圍近三米的母蔸上齊刷刷地長出八棵分株,如同八兄弟一般,同氣連枝,相互依靠,又各抱地勢,各擎大旗,從容穿透密林,冉冉伸向半空,亭亭迢迢,淩空舒袖,紫氣盈天。平時看慣公園花紅柳綠的朋友眼前凸顯此景,其情可染,其勢可歎,來不及細細端量,就已醉意蒙蒙,飄飄欲仙,倏然間進入了花我兩忘花我相融的境界。

巨紫荊作為我國鄉土樹種,曆史多有記載,頗有文化底蘊,自古以來,就賦予了深刻的寓意。紫荊花象征著兄弟和睦,團結和諧,所以又被冠以“兄弟樹”、“友誼樹”的美譽。據南朝吳鈞的《續齊諧記》記載:南朝的時候,京兆尹田真三兄弟分家,當財產都基本分置妥當後,才發現屋前的一株紫荊樹沒有分,想砍伐鋸為三截,每人三分其一。誰知到了翌日早晨,尚未動手樹已枯死。於是田真對兄弟說:“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兄弟聽後大受感動,不再分家,於是屋前的紫荊又複蘇,長勢異常繁茂。李白曾對此感慨道:“田氏倉促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醒世恒言》有詩雲:“紫荊枝下還家日,花萼樓中合被時。同氣從來兄與弟,千秋羞詠《豆萁詩》。”此後,送紫荊即表示兄弟團結合作之意,作為習俗代代相傳。

古人賞花既沉醉於花姿花容,更看重於花品花語。常言道:“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與花中“四君子”和十大名花相比,巨紫荊高而不傲,豔而不俗,野而不粗,貴而不嬌,以一個“和”字便可高度概括巨紫荊那種不爭奇鬥豔又紅紅火火予人無限暖意的品質,紫荊令人和,和睦、和氣、和諧何嚐不成其為巨紫荊經久不衰的詠歎主題呢?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際,中央政府贈送給香港特區政府的禮品就是一朵青銅鑄造的金紫荊雕塑,正麵刻金大字“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兩地紫荊,花雖有別,其心相通,此舉不正傳遞延續了紫荊花千年不渝的深刻寓意嗎?

如果說文化傳承賦予了紫荊深邃雋永的花語,使之分外可親;那麽作為紫荊屬一分子巨紫荊與生俱來的不菲價值將更彰顯其彌足珍貴。

在我國熱衷觀賞紫荊花的曆史已十分久遠,《呂氏春秋》中就專有紫荊關的記載,相傳當時關城內外遍布紫荊樹,繁花似錦,故“荊關紫氣”被古人定為易州十大勝景之一。至今山東濟南、河南鄭州、甘肅莊浪、安徽南京、廣西桂平等地都保有或開發了以紫荊山為名的風景名勝,足見紫荊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和地位。唐代詩人白居易對春遊賞觀紫荊描述細微,“東郊踏青草,南國攀紫荊。”遠在唐代,近郊踏青,折荊相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觀賞巨紫荊的樂趣遠勝過普通紫荊。除觀花外,觀果更是妙趣橫生。其莢果累累,形色並茂,韻味綿綿。巨紫荊落花後,即生出酷似彎月的小莢果,莢果之初為綠色,六月中旬,逐漸變成紫紅色,深秋漸漸轉為褐色。一年之中,莢果滿樹長達五個月之久,在流行的綠化樹種中實屬難得,更何況果色依季節次第變化,不時提醒人們不忘時令,隻爭朝夕。尤其在炎炎夏季榴火燃空之時,寬大如蓋的樹冠中綴滿密密麻麻紫紅色的莢果,八麵玲瓏,隨風搖曳,紅光閃閃,嘩嘩作響,頓時給單調悶熱的夏日增添了不少雅趣。

巨紫荊全身都是寶,藥用價值高,材用價值也極具特色。然而我最為看重的還是它的生態價值。巨紫荊適應能力極強,根群發達,盤根錯節,生長不擇地勢,隻要有一點薄土、一絲縫隙,哪怕坡度極陡的岩石峭壁中也能落籽生根。巨紫荊葉形碩大,大如桐葉,五月份就濃蔭成蓋,在南方正逢梅雨季節,暴雨強度大,巨紫荊可大幅減輕雨滴對地麵的濺蝕。秋冬落葉後,又在樹下形成厚厚的枯枝落葉層,來年可大大減少雨水對土壤的侵蝕,顯示其獨特的保水保土功能。巨紫荊作為紫荊屬種,概不例外,根部有根瘤菌共生,具有很強的生物固氮功能。巨紫荊不僅可以隨處棲身茁壯成長,還可以發揮其強大的固氮優勢,為與之共生的花草樹木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有巨紫荊生長的地方,不單單是孤芳獨賞,更可見一片欣欣向榮。

隨著對巨紫荊最後一份神秘和疑惑的褪去,鄉親們對巨紫荊厚愛有加,管護更嚴,總有熱心人常巡山中,看花護花。更有甚者,有的幹脆在自家院子周圍自毀桃樹梨木,撒上親手采來的種子,許以美美的願望,真是苦了桃花,累了杏花,淡了梨花。

興許是巨紫荊本事價值所在,如今縣鄉村三級致力開發巨紫荊意興盎然,以巨紫荊為主題,深度開發土家山寨休閑遊,新建巨紫荊苗木產業基地,培植百裏紫荊旅遊路,營造湘西紫荊山,打造天下紫荊園:一幅匠心獨運色彩炫目的藍圖正在形成。規劃燦爛,巨紫荊前景燦爛。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自古亦然,會友賞花既是樂事也是苦事,樂在朋友聚會,以花為伴,契闊談宴;苦在聚不多時,又依依惜別。登山賞花幾經周折,幾個時辰悄然而過,朋友遊山賞花的雅興未盡。但天色不予,我們不得不抱憾而歸,另約佳期。朋友與我本是鄉下人,為求職謀生進了城,而酷愛丘山的本性難棄。久居城市,既受益於城市,又受累於城市。今日以花為媒,難得一聚,都大有“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之感。事實上,隻要回歸心靈,識得自然,常親自然,自然無處不在。此番遊曆,我感受真切,感悟至誠。

這篇關於依然漫山紫荊紅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網絡美文
相關的標簽: 紫荊 漫山 依然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