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授去練攤 創業精英說創業故事

Jan07

  一毛多錢一根的拉鏈,一年能賣500多萬元

  金橋市場的文華服裝輔料,南京及周邊的服裝企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是南京最大的服裝輔料(墊肩、拉鏈、紐扣等)供應商。光一毛多錢一根的拉鏈,他一年就要做500多萬元。深藏不露的老板陳尚鳳說自己還是個小老板。“賺的是小錢,那種所謂別人看不上眼的錢。”這位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原南京罐頭食品廠的內退職工說出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鏈條有長短,但創業無大校他剛做生意的那會兒,南京女孩子流行穿高腰褲,這種褲子需要配一種隱形拉鏈。當時市場上各種劣質拉鏈很多,有的拉得上去拉不下來,有的褲子穿上身才兩天,拉鏈就繃裂了,出了這樣的事,消費者當然要投訴廠家,廠家肯定要找供應商算賬。“碰到這樣的事很討氣。”陳說。

  當時,福建有個台商生產的一種拉鏈不錯,市場沒有不良反映。陳老板就想做這個產品在南京的代理。坐長途車往福建趕,跑了四趟,都被這家企業擋回來了。“當時主要是實力小,人家不相信我這個個體戶。”有一天,店裏來了一個操閩南口音的外地服裝廠的采購員,要十萬條拉鏈,並說最好是福建某品牌的仿製品,在某地的大市場上有,你隻要幫我弄過來就行。現錢現貨,價格也很有誘惑力。陳老板說可以幫他聯係正牌產品,假冒的沒有,即使關門也不賣假。客戶軟磨硬纏了一個上午,這筆生意實在無望了,客商遞過來一張名片,原來此人就是福建那家台資拉鏈企業的董事長。

  他是專程來江蘇找代理商的,當即拍板將江蘇的代理權給小陳老板。注重信譽的陳老板,因為不賣假貨,而獲得了一個好品牌的代理權,他非常珍惜。現在陳老板是該產品全國的第二大代理商。他向波司登等許多國內外知名服裝廠家提供服裝輔料。陳老板說,除了感謝金橋提供好的環境外,關鍵是要腳踏實地堅持做下去,不急功近利,不怕挫折,恪守信用,一定可以成就自己的事業。

  不做教授去練攤,產品賣到APEC會上

  李老板是金橋高檔精品皮具城中多個知名皮具品牌的總代理,上世紀90年代初,身為大學講師的他,已快要晉升副教授了,但不安分的他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抉擇:下海。他是南京本地人,當時家裏出個個體戶都不敢聲張,父母怎麽也想不通,為此鬧了很長時間的別扭。放棄學校安寧的日子,意味著更多的艱辛等著他。創業之初,他白天照看小店鋪,晚上去浙江進貨。為省住宿費,他和市場裏的一批浙江商人一般都是晚上坐車去義烏,第二天夜裏再往回趕。那時沒有這麽好的路,車況也不好,半夜車子壞在路上是常有的事。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浙江山區的路被大雪封掉了,他們的車子拋錨在路上,三天兩夜,他就鑽在一條棉被裏,靠幹糧和一個熱水瓶挺過來了。當時交通條件差,有人去浙江進貨時翻過車,每次外出進貨都擔驚受怕,他沒有退縮。路是自己選擇的,從選擇的那一刻起就沒有退路可尋。下海之初,毫無經驗,看著浙江人賣文具、皮革、服飾、小百貨什麽的,他也跟著做,但經常是浙江人賣完了,他的東西倉庫裏還堆著不少,有段時間虧損不少。他也跟浙江人去“走西口”,火車要幾天幾夜才能到,買不起臥鋪,他們就在硬座下麵打個地鋪席地而睡。

  跟著浙江人天南海北地跑,畢竟是從大學出來的,他的意識比較超前,當浙江小老板熱衷倒便宜貨的時候,他較早地“突圍”。天南海北地遊曆,他看到好的品牌,就想尋求做總代理。當時在大市場經營者中,品牌意識還比較淡漠,小老板對此也不注重。他卻到深圳珠海等地找好的企業好的品牌談代理事宜。南京各大院校、禮品公司、商場都在他這裏拿貨,他代理的品牌知名度高,生意越做越大,為他帶來了很好的聲譽,有些產品甚至賣到了上海APEC會議上,“微軟”中國公司和國家體育總局他都能簽下大單子。

  苦盡甘來,李老板說,市場是人生最好的大學,在這裏可以學到圍牆環繞的大學裏學不到的人生經曆。浙江商人是我的老師,但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做學生的水平上,學生也要善於趕超老師。

  如果不出來創業,恐怕現在就要呆在家裏拿低保了

  說這話的是金橋市場赫赫有名的襯衫大王劉傳剛,一年經他手批出去的襯衫幾十萬件。他現在是好幾家國內外品牌襯衫和西服的江蘇總代理,生意做得很大了。

  劉傳剛說,他在體製外做的第一筆生意是上世紀80年代賣手帕。他當時在南京一家國有企業工作,電影院重新放映朝鮮影片《賣花姑娘》,這是一部賺眼淚的老片子。看到影院內外淚水漣漣的觀眾,劉傳剛傾其所有,買了幾百條手帕到電影院叫賣。雖然每條才賺幾分錢,但天天晚上去賣,一個星期賣手帕的收入能抵他一個月的工資了。

  他第一次領會了薄利多銷的規模效益是怎麽回事,這也激發了他的商業意識。隨著他所在的企業工資發不出來了,上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他想與其這樣耗著,不如自己做點什麽。他先去了聞名全國的漢正街,那裏主要是浙江人多,本小利微做生意,跟他們學到的最好的生意經是“跑得快”,不然就要被套住,難以翻身。數年後回到南京,他有了一定的資本和經驗的積累,又[FS:PAGE]在夫子廟、山西路做服裝。90年代初,金橋開業時,他是第一批進駐者。如今,他在金橋有數百平方米的營業場所,代理一批知名服飾品牌。

  熨衣大戶鄭老板:不怕嗆水,不怕失敗,心中總有一輪太陽原在金橋市場做服裝生意的鄭老板,到金橋創業是被“逼”的。由於沒有特長,原單位各車間被承包時,他沒有人要,無奈隻得來到了金橋。他第一筆生意就嗆水了。那年冬天,他獲悉新疆急需棉衣,就在一個星期內趕製了幾百件棉衣運到新疆,到了才發現當地實在是太冷了,他的棉衣和當地人穿的比起來太薄了,棉衣一件沒有賣掉,還搭上來回的運費。這次花光了他的積蓄,還欠了一屁股債。下麵幹什麽?

  這時一起和他做服裝生意的一位浙江商人提醒他,金橋市場內經營服裝生意的小老板很多,服裝都要熨燙、拷邊。這小生意沒人做,你試試看。鄭老板就在市場角落裏開了個能提供綜合服務的燙衣店。從小做起,慢慢地越做越大,國內外最先進的熨燙設備他都買來了,現在整個市場就他一家在做,正是做這種常人不肯幹的活,使他絕處逢生。不怕嗆水,不怕失敗,心中總有一輪太陽。這是這位平民創業者這些年商海摔打最深刻的體驗。

這篇關於不做教授去練攤 創業精英說創業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7日,歸檔到目錄創業故事
相關的標簽: 青年創業網 不做教授去練攤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