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風雨路 小鋪頭開35家分店

Jan07

16年風雨路,兄弟高登眼鏡奠定了自己在眼鏡行業不可動搖的地位。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深圳市兄弟高登眼鏡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誌昂、總經理陳美珠夫婦笑言,經過了三次“蛻變”才有了今天的高登。搞連鎖經營、通過ISO9000認證和實行明碼實價,這三大動作在全國的眼鏡行業內都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可是每一次“第一口”的滋味絕對不好受,都讓她心驚肉跳,甚至懷疑到底咬得對不對?可“不撐到最後就看不見最終”的倔強信念,又讓她選擇了堅持到底。

1、有膽識高起點初涉商海

講誠信請名師不少分文

1988年,在當時最繁華的東門商圈的金城大廈正好有個鋪麵要轉讓,租金是每個月8000元,這個價位在當時深圳的黃金地段要說並不算太高,可對於白手起家、而且對眼鏡行業的了解隻是一點皮毛的陳美珠夫婦來說不是個小數,如果生意不好,可能連房租都交不起。

要不要接下這個鋪麵?經過幾天的思考,陳美珠夫婦認為,想做好生意必須有一個高起點,第一家鋪頭必須開在最旺的地段,這裏的人流將帶來財富的聚集,於是果斷地定下了這個鋪位,“兄弟高登”眼鏡店開張了。

除了張羅進貨,籌集3萬元購置當時最先進的電腦驗光儀器外,他們還做出了一個當時看來很“另類”的決定:以月薪1500元到廣州禮聘了一位眼鏡行業的老師傅。在當時很多人的月工資都隻有100元左右的情況下,他們真是下了“血本”。陳美珠夫婦希望新生的高登眼鏡能站在一個高起點上,樹立一種專業、權威的印象。

“當時我既當老板又是店員。”陳美珠回憶起創業時的艱辛:“開始時,每天從早上8點半一直忙到晚上10點,可一個月的營業額也就8000元左右,剛剛夠房租。雖然我們這樣辛苦,又賺不到太多的錢,可老師傅的工錢,我從來不敢耽擱。做老板關鍵要懂得尊重人才,老師傅與那台名貴的儀器相比,價值要大的多。”

看到店裏的生意一直沒有大的起色,老師傅每次拿這麽高的工錢都覺得不好意思,陳美珠總是寬慰他,這是他應得的。

“不撐到最後就看不見最終。”就是這個信念支撐著陳美珠夫婦,挨過了一年多的虧損困境後,陳美珠發現有了回頭客,生意開始有了起色。

2、看準商機再開一店

標新立異連鎖經營

1991年,陳美珠抓住了東門一帶舊城改造的商機,邁出了連鎖經營的步伐。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地處深圳繁華區域的解放路由於實施舊城改造,變成了一個在當時非常先進的現代化街區。陳美珠夫婦經過認真的考察和分析,看準了這裏蘊藏著的巨大商機,於是,在這條街上改造的建材氣味還沒有散去的時候,他們的第二家眼鏡分店就開張了,這個店鋪有50多平米、12個員工,成了第一家進駐改造後的解放路的商家。陳美珠笑言:“比麥當勞來得還要早。”

在當時的眼鏡行業,很多同行都是使用“分身術”的方法來降低經營風險,即同時開幾家鋪頭,並且每個鋪頭的名字都不一樣,以此來避免“一損俱損”,如果一個鋪頭出了問題倒閉了,其它鋪頭的生意不會受到太大衝擊。雖然當時對“連鎖店”的概念還沒有明確的認識,可陳美珠想,自己店鋪的主要客源是本地居民,而不是遊客,誠信必須要放在第一位。於是,他們決定放棄業內的慣例做法,不搞“分身術”,而是實行“隻此一家”的連鎖經營策略,解放路的這家新店也就叫做“兄弟高登”。 [Page]

從此,藍黃兩色的店牌,以及統一的“Brother”押花字標,成就了深圳人熟悉的“兄弟高登”的品牌。解放路的老店越做越大,現在已經有近200個平方米的營業麵積,也是這條商業街上唯一生存至今的大型眼鏡店。此後,高登以幾乎平均每年開一家分店的速度,走入了高速穩定發展時期,到1997年,已經達到了擁有13家連鎖店的規模。

3、不知足主動質量認證

求蛻變企業成功轉型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內的中小企業都麵臨者國外資本和跨國企業大舉進入的壓力。在這場大浪淘沙的變革中,一些處在前沿的廣東個體私營企業最先感受到了嚴峻的轉型考驗。而這時在深圳已經小有名氣的高登眼鏡也必須麵對同樣的考驗,要麽做強、做大,要麽被淘汰。這時,鄭美珠夫婦做出了一個在現在看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決定:搭上“國際直通車”,在全國眼鏡行業第一個搞ISO9000認證,陳美珠稱之為“第二次創業”。

“櫻桃好吃樹難栽”。那時候的兄弟高登眼鏡,從老板到員工對於到底什麽是“ISO”,腦子裏隻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隻是通過專業公司的介紹,才知道如果通過了這個體係的認證,就可成為企業證明自己產品質量和企業形象的國際“護照”。既然認準了這條路,就要堅持走下去,並且要讓公司旗下的13家連鎖店同時通過ISO9000認證。其工作量之大、通過之艱辛,事隔多年之後,陳美珠回憶起來隻有一個字:“累!”

怎麽能不累呢?在一些製造業的大企業裏,通過ISO9000認證所需要的文件就要堆滿整整一屋子。按照認證要求,兄弟高登眼鏡必須做到所有的崗位、所有的程序都要有文字規範,所有的流程都要有文字記錄,所有的員工都要接受培訓。最後,這一切還要通過嚴格的驗收。陳美珠和員工們一條一條比照著進行建章立製,對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疏漏,這不僅是對老板的考驗,同時意味著每一位員工都要付出額外的工作時間和精力。陳美珠夫婦多次召開管理人員和員工大會,將公司的理想和困難都告訴他們,堅定了大家同舟共濟的決心。

曆過整整2年的不懈努力,1999年兄弟高登終於通過了ISO9000認證,企業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蛻變”和轉型,變成了一個製度完善、管理高效的現代化企業,公司的質量管理、企業形象和競爭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此後的幾年時間,兄弟高登眼鏡的擴張速度比前10年翻了一番還多。

4、不欺客首推明碼標價

冒風險終成行業頭羊

艱難的認證過後,公司的員工都覺得該休養生息一陣子了。可陳美珠夫婦明白,兄弟高登眼鏡要想走得更遠,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還得進行“第三次創業”。他們決定在行業內率先實行“明碼實價”的營銷策略。可剛開始搞明碼實價的時候,營業額和利潤都急劇下滑,陳美珠甚至有點懷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錯了。

“我的顧客一直感動著我。早些年的學生顧客一直都在高登配眼鏡,他們還親切地喊我大姐。因為我們的熱心服務為一位顧客配到了他最滿意的眼鏡,結果他非要請我們吃飯。我越來越覺得做生意要心裏坦蕩地去賺錢,這樣才對得起這些顧客。”陳美珠動情地講起了實行“明碼實價”的背景。當時的眼鏡市場雖然都標著價錢,但是大家一進店就習慣於討價還價,購物打折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可通常都是顧客如果討價還價就給個七折、五折,不說也就沒有折扣了,這樣就多賺了幾十塊錢,甚至一百多塊。陳美珠覺得這樣做心裏不是滋味:“就在那個時候,我們認準了市場終究有一天要規範起來的,現在看來我們的路子順應了行業發展的趨勢。” [Page]

1999年,兄弟高登在業界第一次打出了“明碼實價”的牌子,並且向顧客做出了三項承諾:合理價位、物有所值、貨真價實。可這項“移風易俗”的,並沒有給兄弟高登帶來預期的效益,還差點讓高登栽了跟頭。很多顧客一聽說沒有折扣扭頭就走,營業員們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高登傳統的學生顧客群也大部分流失掉了。一時間,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下降了8-15個百分點,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員工們開始動搖了,希望公司能走回原來的路子。

難道就這樣放棄?陳美珠不甘心,這時她得到了丈夫有力的支持,在逆境中他們再次就企業的發展方向和行業的發展趨勢達成了共識:“市場終究要走向規範的,明碼實價是發展的方向。”於是,陳美珠便開始統一員工的思想,很多老員工都能回憶起陳美珠在那次員工大會上講的推心置腹的話:“大家想過沒有,如果我們給講價的客人打折,而對不講價的、一向支持我們的客戶不打折,長久下去,不但我們不能心安理得地做生意,而且也最終會失去他們的信任。如果大家願意配合,公司願以降低任務量的方式來支持你們,來共同推動誠信經營。”為了贏得員工的支持,在利潤負增長的情況下,公司沒有減過員工的一分錢工資。

“經過了一年多的賠本賺吆喝,明碼實價才逐漸為社會各界認同,公司的業績開始了大幅攀升,兄弟高登擁有了自己穩定的客戶群。”陳美珠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更令她驕傲的是,2003年“非典”時期,許多公司的業績下滑,而兄弟高登的營業額反而增長了10個百分點。

5、洞悉秋毫遠離OK鏡

不貪近利公司免遭難

1998年,風靡一時的號稱能“根治近視”的OK鏡登陸中國,一時火遍大江南北,賣到了七八千元一副的“天價”。隨後的一兩年中,很多眼鏡行都涉足經營這項利潤豐厚的買賣。當然,生產商也盯上了在深圳有廣闊銷售網絡的高登眼鏡。

“當時的合作方稱風險都由他們承擔,一副OK鏡2000-3000元拿貨,可以賣到7000元,普通的眼鏡賣幾十副都趕不上賣一副OK鏡,這樣豐厚的回報誰能不動心?”可陳美珠夫婦還是冷靜地看待這個買賣:自己對OK鏡並沒有太多的認識,雖然別人說承諾承擔全部風險,可顧客是衝著“高登”的牌子來的,萬一真有問題,就等於毀了這10年來在顧客心目中樹立的信譽。

陳美珠夫婦沒有貿然答應經銷OK鏡,而是自費找了專業人士谘詢,並且派員工去學習和了解OK鏡的原理、功能,去學習的員工回來以後組成了討論小組,得出的結論是:可能對人的身體有害。

高登眼鏡果斷地拒絕經銷利潤豐厚的OK鏡。

2001年5月,針對黑龍江、遼寧、四川、湖南、河南、浙江等地的一些患者反映有多起OK鏡產品給配戴者造成傷害的情況,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緊急通知指出,OK鏡的作用是暫時的、有限的,療效是可逆的,強調驗配OK鏡不是普通的商業行為,銷售和使用都必須按有關規定辦理醫療器械注冊證,並要求在OK鏡廣告中不得有“徹底告別近視”等誤導宣傳。這在眼鏡行業無異於引發了一嘲地震,很多營銷OK鏡的企業卷入了官司,而高登眼鏡卻因遠離OK鏡而幸免於難。

目前,兄弟高登眼鏡在深圳已經有了35家分店,僅去年一年就開了5家。對於日益崛起的華強北商業街,陳美珠夫婦覬覦已久:如果在這個日均人流量達到50萬人次的商業街上開個旗艦店,那一定能讓兄弟高登再創輝煌。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03年春季“非典”流行期間,位於振華路西段深紡大廈底層的租戶——深圳某證券公司,因為“非典”門市蕭條,已經一個月未能按時交租金,意欲轉讓。消息剛剛傳開,就在大家對行市的前景猶疑觀望的情況下,兄弟高登早已捷足先登,果斷拿下這個鋪麵,並進行了精心裝修。當“非典”過去後,嶄新的“兄弟高登眼鏡廣潮出現在了華強北。廣場正中的300多平米的黃金位置就成了高登的旗艦店和形象店,也是全市最大的眼鏡店,廣場其餘的店麵租給了包括美容、化妝、美發、銀飾、咖啡屋等在內的11個商家,這些特色店鋪吸引了大量的過往人群,大大增加了眼鏡店的客流量。[Page]

來源:新浪網

這篇關於16年風雨路 小鋪頭開35家分店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7日,歸檔到目錄創業故事
相關的標簽: 青年創業網 16年風雨路 小鋪頭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