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故事會]王傳福—我的中國式製造(一)

Jan06

王凱: 如今,在中國的轎車市場上,人們會驚喜的發現一款雙模電動家用轎車。能用汽油,還能用電池。這車之所以讓人們高度關注,是因為這款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F3雙模電動車,是中國的一家民營汽車企業,比亞迪集團,他的掌門人叫王傳福。

人們知道王傳福這個名字,僅僅是兩年前的事情,此時,他已經被人們稱作世界電池大王。

2007年8月,王傳福說了一句這樣的話:“比亞迪計劃在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

這個看上去外表溫文爾雅的年輕白麵書生,突然在比亞迪F6下線儀式上一改往日低調的作風,一鳴驚人,他放出的這句話著實令世界嚇了一跳。此時,比亞迪剛剛推出F3經濟型轎車不久,雖然F3一上市,取得了年銷售十萬輛的姣好成績,但是,人們還是無法相信,一個剛剛進入汽車領域不到五年時間的年輕中國民營轎車企業,盡然如此口出狂言。有媒體稱:這也許是2007年全球汽車界最牛的語錄。

然而,僅僅過去一年,王傳福的狂言還未在人們的耳邊散去,他新研發的F3DM車已經在深圳上市了。

王傳福: 普通的汽油車一般加一次油都要跑到四五百公裏。電池就會變得很大、同時也會變得很貴。純電動車呢你要沒有那麽多充電站,你要開到廣州,突然沒電了,這很危險的政府不可能一時給你一下全國到處都修上充電站,這也不現實的。比亞迪就想搞一個折中的方案,在一百公裏以內用電動,然後出遠門的時候也不至於趴下,就是沒有充電站也不至於趴下,那麽這樣就是雙模電動車的概念因此而誕生。

雙模電動車也叫混合動力車,這輛曾在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的世界上第一輛混合動力車是甲殼蟲的設計者斐迪南。保時捷發明的。

而西方混合動力車真正得以批量生產卻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情。在亞洲,1997年,日本率先推出混合動力汽車Prius,而中國也在那個時候,開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到2006年年底,我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呈現出遍地開花的局麵,但是這些車型距離量產還相差很遠。誰也沒有想到,在中國最早讓電動車擁有產業化能力的企業。竟然是汽車行業的新手——比亞迪。

王凱:說起這個比亞迪,您可能還不知道,這家1995年才成立的企業,用了短短十三年的時間,橫跨了小到手機大到汽車兩大製造行業,一路下來,比亞迪似乎無堅不摧,是什麽讓這個年輕的企業有了如此神奇的力量?這就得我手中的這個大哥大說起了。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很多下海經商的人都會把眼光瞄準當時風行的大哥大。

王傳福:當時在深圳大哥大在三萬到四萬,還有排著隊去買,非常非常熱,當時賣一種小包,故意把這個包弄一個洞,把天線露出來。當時的話,大家眼光都是聚在這個大哥大身上,那時候大哥大這個技術不像我們今天我們說的大家都會做,那個誰都做不出來,全球就幾家能夠做出來,就是摩托羅拉、諾基亞,別人想做做不出來,我們隻能做這個係統外麵的一個電池。

要做電池,王傳福缺乏資金。他來自安徽一個偏遠的農村,大學畢業後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並且在那裏有著讓人羨慕的美好前程。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王傳福卻選擇了下海經商。

王傳福:那時候我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那個院也是非常好的一個院,也是咱們國家有色金屬裏麵有一定的研究水品的一個研究綜合大院,這個院確實也不錯王傳福:但它必定是受體製的一些限製,那時候在94、95年的時候,那時候整個南方,特別深圳地區,那時候非常活躍的一個市場經濟的這麽一個環境,創業啊,當時叫下海啊。

當時,下海當大款,或許是很多人重新做出人生選擇的最初動機。

王傳福:當然大款這個詞的話呢,感覺有一點不好聽,實際上我們想做一個企業家,真正能把你所學的這些技術,或者研究的技術,能夠把它產業化,能夠把它變成一個商品,給人類做出貢獻,這是我們當時的一個夢想。

抱著這個夢想,王傳福放棄大哥大,轉而研發電池,但這個選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當時在日本,一條鎳鎘電池生產線需要幾千萬元的投入,一間配備全自動化設備、全幹燥的鋰電池工作室需要幾十億人民幣。而當時王傳福的全部投資隻有向做證券投資的表哥呂向陽借的250萬元啟動資金。這點錢不足建造一條鎳鎘電池生產線所需資金的十分之一。

這篇關於[財富故事會]王傳福—我的中國式製造(一)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創業故事
相關的標簽:比亞迪集團 王傳福 雙模電動家用

Leave a Comment